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等多种智能系统工具,弥补基层医疗水平不足的缺陷。
2017年,为破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累”的难题,广东省选取粤东西北地区15个试点县,探索县域医联体建设。随着两年的探索,各地发展初见成效,省政府办公厅于2019年10月印发实施了《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2020年6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中医药局组织制定《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慢病管理中心运行指南(试行)等15个指南的通知》,将优秀县域医共体的经验指南化,也为医共体建设提供了整体引导,指明了路径。
疾病预防前置
打造防治结合的县级中心
8月10日,化州文楼镇的李先生突然接到县总医院的电话,被告知乙肝病毒筛查结果竟然显示为阳性。李先生非常庆幸也感激医院推行的免费筛查措施,至于具体病情以及治疗方案则还需要相关检查诊断后才清楚。
得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著名感染病专家骆抗先骆老在当地开展的乙肝筛查项目,化州开展了大规模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摸底筛查工作。据悉,目前化州市乙型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几率已从4.05%下降至0.27%,发展成肝癌的概率从2.90%下降至0.25%,肝硬化转化成肝癌患者的概率从5.5%下降至2.96%。
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同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改革试点县之一的连州还针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在连州医共体总医院西岸镇分院开展免费药物治疗试点工作,并逐步向全部基层分院铺开,不仅有效提升了“两病”管理率及药物规范治疗率,不断降低“两病”并发症发病率,也能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提高目标人群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据了解,发放的药物多为治疗这两种慢性病的基本药物,目前连州全市,接受免费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近1.7万人次、高血糖患者近3000人次。中共连州市委书记潘正焕说道:“我们真心实意去实现‘人财物’良性循环!”
信息化建设
打造数字化、智慧型县域医共体
干净整洁、光线明亮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新卫生站里,村医徐行云正在用手机通过蓝牙连接心电图机,为村民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束后,他竖着大拇指说道:“有了远程心电平台之后实在是太方便了,拍片后10分钟内就可以传到县里心电中心,中心回复诊断结果也特别快。”去年,他一共为256名村民做了心电图检查,排除了不少村民的心脏隐患。
自县域医共体建立以来,和平总医院成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消毒供应等十大资源中心,各镇卫生院陆续配齐DR、彩超、B超等检查设备,基层技师就能拍片,上传到医学影像中心,由县人民医院诊断并签发报告,20分钟后便能得到反馈。实现了医学影像联到镇、远程心电通百村、消毒物资统一供,让数据联通、信息共享、结果互认。
打造信息化建设,化州等医共体也不甘示弱。化州除建立了病理诊断中心、远程诊疗中心等十五个业 务中心外,还通过使用多种智能系统工具,弥补基层医疗水平不足的缺陷。阳西则依托远程医疗平台,在医共体内搭建检验检查、临床医疗、物资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四个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而连州医共体健康信息管理平台截至今年积累了全市近90万住院病人、1000多万门(急)诊患者各类医疗业务数据,近38万常住人口的公共卫生健康档案数据。
留住人才
给予人才不同的实践平台及上升平台
医共体建设,基层人才是关键。对于如何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人难”的问题,《实施方案》中指出,要大力推动县域医共体内部人员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为各基层医院招揽了不少人才。
2019年以来,阳西县医共体通过统一招聘共引进卫生技术人才559名;连州医共体成功录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1人;今年和平县医共体总医院更是“下血本”,计划为各成员单位实施统一招聘120人,实现“人人有编制”,让招聘成为“香饽饽”。为实现“活”招聘,连州医共体成功组织了2次校园招聘,在贵州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韶关学院等学校共招聘到64名各类紧缺医疗人才。
实践证明,在用人方面,县域医共体单位发挥重要作用。在走访中,南都记者了解到,连州、阳西等县域医共体通过“按需设岗”“人才柔性流动、不固定岗位”“去行政化”等方式不仅实现医疗总院各成员单位内人才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价值,还给予了人才不同的实践平台及上升平台。同时还以“合理调控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水平”+“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标准”留住人才。
两年来,连州医共体总院共落实人才柔性流动26人次。实现边远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每人每月最低1000元,最高达1500元。阳西县财政则对“统招统管统用”人才按照每年每人6万元标准连续补助5年。在和平县,基层卫生人员财政补助人均每年增加5.33万元,人均薪酬收入超10万,而且薪酬激励重点向骨干、重要岗位卫生人才倾斜,基层全科医生薪酬待遇最高每年达18万元左右。
正向利益导向
实行医保资金打包支付改革
为解决资金及效益问题,阳西盘活医保资金和公卫资金两本账,在医共体内考核分配,逐步形成“病人愈少,医院愈有利,群众愈健康,医生愈高兴”积极正向的利益导向。
阳西总医院院长关登海介绍,自2019年起,阳西总医院按照“总额预付、超支合理分担、结余留用”的原则,开始实行医保资金打包支付改革,即由总医院统筹使用医保资金,医保结余资金按县:镇:村6:3:1的比例计算拨付到总医院各成员单位,引导医疗服务从“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杜绝恶性医疗行为的发生。据统计,医保到账金额占记账总额改革前为65.49%(缺口资金占比达34.51%),2020年为111.89%(结余1684万元)。而公卫资金则按“谁干活谁受益”的工作思路,以购买服务方式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量化,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和村医参与公卫服务的积极性。
据悉,除了阳西外,其他县域医共体也正在积极落实“总额付费、节余留用、超支自负”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如连州,与2019年对比,2021年医保统筹基金超支差额减少了1.27亿元,2021年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同比增长3.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支出占比同比增长3.05%,医保基金使用效能逐年提升。
中医药发展
县、镇、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同质化
《实施方案》中还指出,改革要推动中医药服务下沉基层,实现县、镇、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同质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今广东省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改革试点县分院皆设有中医药馆,并且定期对医共体内中医、康复医疗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及康复理疗技术培训,进一步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和指导等,推动县域内中医药发展。
以阳西县为例,中医康复科是阳西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的特色专科,前身是儒洞中心卫生院的中医馆。据了解,2021年阳西医共体中医会诊率80.01%;中药使用率54.99%,同比提升13.5%,极大提高了中医药整体服务水平。
一路由粤北再向粤东,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一级调研员史明丽感慨,构建医疗卫生“顶天立地”大格局,“天”和“地”要互相够得着,大医院要做强,基层医疗要发展,中间县级医院的纽带作用也不能忽视。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各项内涵建设,促进广东省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发展。随着行动方案的落实,广东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将再次搭乘高速发展的快车。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沈锐冰
通讯员 粤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