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艺术团。
云飞舞蹈队。
→“数字文化墙”几乎包含从化所有的文化资讯资源。
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主办的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中,“5G直达最美小镇”——广州从化云上“村晚”系列展演活动令从化“出圈”,让观众看到从化不仅有优雅的自然生态底色、农业高科技之发展,更有乡村振兴中奋发幸福的精神风貌。
这场精彩的演出以“欢乐过大年?喜迎冬奥会——我们的美好生活”为主题,以5G联动的方式在广州市从化区4个特色小镇同步举行,传统文化、非遗民俗、现代艺术、体育项目等不同特色的节目轮番登场,不管是跳上世界舞台的“绳彩飞扬”希贤小学或是从化村民的响扇舞、古筝群奏或是“水族舞”,从化人民的幸福生活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尽显本色。
A
文化馆均入驻数字平台
从化拥有19个特色小镇、区内文化馆注册的业余文艺团队100多支,日常文化团队的活动训练、志愿表演活动众多;四座特色小镇(从化区艾米稻香小镇、莲麻小镇、格塘南药小镇、西塘童话小镇)作为会场的特色文艺表演在全国“村晚”中脱颖而出。如此快速行动及编排好四台各具特色文艺节目的功力绝非“一日之功”,从化的民间文艺团体的活跃程度令全国瞩目。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从化区文化馆一直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新路径,打造立体化的数字资源宣传推广新模式。从化区文化馆的“云平台”成为村民幸福生活的见证,而该云平台作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文化云”试点单位,早于2021年中旬已顺利通过验收。
自2020年开始,在广州市文化馆的支持下,从化区文化馆作为“广州市公共文化云平台”试点单位,不断实践,并先后于数字系统中解锁了“场馆预约”“线上报名”“远程打卡”及“信息发布”等新功能。截至2021年年底,从化区文化馆及下辖街口、鳌头、温泉、太平、江埔、城郊、良口、吕田8个分馆均已在数字平台入驻,实现区文化馆与市文化馆、与辖区内分馆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记者了解到,建立起“公共文化云平台”,经过多次的实操培训后,文化馆给到注册文艺团队一个账号,由他们自发地将演出视频上传到数字平台上;现已有112支团队进驻了该数字平台。截至2021年12月,从化区文化馆及辖内分馆均已通过数字平台发布活动、培训等项目44条,其中培训类总馆发布17项,招收学生402名,分馆15项,招收学生276名;活动类总馆11项,报名人数1256人。发布场馆预定功能,开具群众预约记录共14个,其中区馆5个,分馆9个,共计服务预约932场次,13980人次。通过平台,开展线上问卷调查活动4次,收集有效问卷1740份。
B
“数字文化墙”一“码”即现
从化区文化馆中的一面“数字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该面数字文化墙包罗万象,几乎可以遍寻从化所有的文化资讯资源。
从化区文化馆副馆长余钿钿告诉南都记者,为了将优质的数字资源呈现给广大市民群众,推广宣传群众文化艺术普及和鉴赏,文化馆结合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特色小镇”项目,打造了这面别具特色的以二维码为亮点的“文化馆数字文化墙”。
文化墙分四大类,分别是公益慕课“码”上学、文艺作品“码”上赏、团队风采“码”上展、特色小镇“码”上游。将全区19个特色小镇、文化馆《“艺”起成长》公益慕课、从化区精品原创文艺作品、区内133个业余文艺团队的相应二维码展示在文化墙上,实现一“码”即现的效果。
C
中老年人跨越“电子鸿沟”
随着“广州文化云”空间的成熟,从化文化馆遂着手拓展和充实“云”空间的内容,让从化活跃、健康的基层文艺活动更多人随时、随地看得到。
2022年2月15日,进行了第一场志愿服务团队“广州文化云”平台“团队展示”栏目实操培训。第一批60多支队伍的代表到现场开始了上“云”学习。
云飞舞蹈队的领队巢秀云阿姨是从化吕田人,她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每次表演之后,我都第一时间将表演视频保存到电脑或U盘里,但是U盘会丢,电脑会老化,视频也就找不齐了;现在有了这个云平台,非常好;操作也很方便,已经上传了18段表演视频到云平台了,现在所有舞蹈队的成员和她们的家庭成员有需要都可以直接打开平台反复观看”。
金秋艺术团的叔叔阿姨们平均年龄已达60岁,多数为退休科技人员。成立于2005年的金秋艺术团的领队刘莲萍阿姨告诉记者,她是“外来媳妇本地郎”,1986年来到从化;2001年她在流溪河边“情人路”便开始带领着伙伴们跳起腰鼓舞,至今金秋艺术团仍活跃在各种社区的公益表演中。刘莲萍介绍,“我平时也会通过一些视频平台学习舞蹈动作,现在有了自己的云平台之后,我们将以前表演的视频择优上传,可供大家不断揣摩、学习”。
对于将视频上传到“公共文化云平台”的事情,本次接受采访的两位长者表示,“不用假手于年轻人”“操作简单方便”。
早于2021年,从化文化馆已着手于长者的云课程。南都记者了解到,2021年,从化区文化馆推出《“艺”起成长》系列公益慕课,课程分为“云上非遗”“在线美育”“踏歌起舞”“群文赏析”和“流溪学堂”五大篇章。课程内容均是从化区文化馆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收录制作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并辅以艺术加工,将音乐、舞蹈、手工、美术、非遗、民俗、作品赏析、群众讲座等领域知识,用艺术教学、民间技艺传承、器乐学习等形式进行录制。馆长、副馆长都参与慕课拍摄,带动全馆干部开展起慕课拍摄。最终形成了极具从化区地方特色、适宜不同年龄段文艺爱好者模仿学习的特色文艺资源慕课。
其中尤其重要的内容是中老年女子群舞的《“艺”起成长》,舞蹈讲述了一群来自乡村的中老年艺术爱好者们通过电脑、手机、微信公众号消息模板等渠道进行公益慕课线上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长者们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互帮,“艺”起成长;这不仅帮助长者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还引导了中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由受访者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