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新年特别策划——2020爱你爱你

爱,跨越湖海山川 刚刚!爱又跨了年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1月02日        版次:EA02    作者:梁艳燕

刘炜茗 南方都市报文化组负责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秘书长。

告别“爱你依旧”,依旧“爱你爱你”。一年时光过去了,你收获了什么?跨入新年,你又有什么期待?南都中小学生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新年特别策划——2020爱你爱你12月25日征稿以来,已收到多篇“真爱”,既有对一座城的眷恋,也有对一个人的怀念,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爱的故事吧。

  不能忘却的微笑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一2班 单晨曦

◎指导老师:丁梓禾

从小到大,我们的生活中从不缺少微笑。这些笑容,如春风拂柳,月色温柔,温暖着我的生命,使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一次。

初次相遇,是在江南的流水边,那时的她穿一件淡青色的旗袍,并不奢华,但恰如这江南的山清水秀般朴素自然,面容清瘦的她,正站在小摊前笑语盈盈地与客人打招呼。我不禁被这笑容吸引,走近小摊,这里卖些女孩子用的饰品和包包,价钱不高,但很有特色。我挑了一个刺绣的背包,她微笑着双手接过我递过来的钱,亲切地说着谢谢,问我要不要现在就背上,又把包上的包装打开标签剪掉,替我背在肩上。并叮嘱我,水洗的时候,不要用硬毛的刷子。我转身离开,包里装满小小的感动与温暖。

我以为再不会遇见她。

即将离开江南小镇的前一天晚上,我有点不舍便出来走走。整条旅游街,灯火明亮。街边的建筑流光溢彩,静静的河水也在灯光里变得七彩斑斓。转过街角时,又看见了她。她正蹲在街角喂一只小猫,那应该是一只流浪猫吧。浑身脏兮兮的,看起来并不可爱。可她温柔地看着它,轻轻抚摸它圆圆的脑袋,脸上带着笑,就像一位母亲对着自己的孩子。

我忍不住向她走来,她也认出了我,笑着迎我。我也蹲下来,抚摸这无家可归的小猫。

“孩子,你读几年级了?”她问。

“初中呢!”我说。

“哦哦,跟我女儿一样大呢。”她说着,站起身,邀我坐下。

原来,几年前她女儿患白血病离开了,她独自一人打理这家小店,女儿走后她开始收养流浪猫。

我震惊,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该有多么撕心裂肺的痛苦。而她,却把痛苦放在心底掩藏起来,微笑着面对生活。

离开了江南小镇,但她的微笑却始终萦绕在我的眼前,“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抱怨和痛苦,只会徒增烦恼。带上微笑,从容向前吧。

点评:作者情感细腻,文笔自然,是生活的有心人,她把旅途中遇到的点滴感动,用流畅的笔触表达出来,难能可贵。全文较好地运用了叙事技巧,先有“微笑”做铺垫,再从收养流浪猫的细节中,让“微笑”的内涵更为丰富,与对生活、对亲人之爱有了关联和呼应。抒情虽略显稚嫩,但内在逻辑清晰,读来仍让人有清新之感。

  德国女孩卡特里娜随我游西关

◎作者: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高二摩理1班 孙罗茜

◎指导老师:苏小莲

新年将至,回首2019最动我心的人和事,有一个异国女孩——卡特里娜占据了我一大片心田。卡特里娜是我2018年去德国作为艺术交流生时认识的,在她的带领下,一切关于法兰克福,这座钢铁之都的影像,都逐渐清晰。幻彩,严谨,柔雅,内敛,便是这短短十五天里,镌刻在我记忆深处的印记。作为回礼,我也数次邀请卡特里娜前往广州游览。今年暑假,卡特里娜来到了广州,我兴奋地带着她开始我们的广州之行。

永庆坊成为我带卡特里娜广州行的第一站,参差骑楼,在视野中掠过,一条老街,隐没于苍翠之中。永庆坊,就在这静雅之间,透出朦胧一角。坊内,一间间老店铺,藏匿于现代气息十足的生动壁画中,夹道而立。匆匆一瞥,引人沉醉。满洲窗,麻石板,一件一件老物,散发出浓重而亲切的历史感。

漫步于坊中,我向卡特里娜讲述着它的过去:原来的永庆坊,陈旧而失真,鲜少有人造访。自被选入“文化旧城微改造”,它脱去了沉重的皮囊,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融合,成为以展现西关风俗为核心的时尚古巷。在这里,年轻人了解着老广州的风韵与魅力;阿叔阿婆在这里回忆褪色的时光;卡特里娜不禁赞叹:这种古老而又新潮的活力,不同于德国老城的魅力。

手拉手转入恩宁路的一角。大大小小的铜器,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层黄澄澄的光晕,充盈着整条街道。几名老人提着鸟笼,哼着粤曲,悠然自在地从我们身边经过。抑扬顿挫的曲调,混着叮叮当当的打铜声,竟别有韵味。卡特里娜拿着手机拍个不停,问这问那,还以几句临时向我学的蹩脚中文,去与老板搭话。哈,卡特里娜对于广府文化的热爱着实超出了我的想象。

午后,借着慵懒的日光,我们一路游玩到荔枝湾处,步入涌内,便远远听到涌边传来雀跃的欢呼声。再往前几步,那是怎样热闹的一个场面:艇桥边,护栏旁,挤满了热情欢呼的人群,再往下,荔枝湾涌中,一条条鲜艳夺目,形式各异的龙舟飞掠过水面。伴着错落有致的鼓点,整齐划一的拉号声,舟前的龙,霸道又不失雄风。卡特里娜脸上透着红晕,使劲摇晃着我说:这场面真让人激动,她在家乡未曾体验过。

龙舟远去,人群渐散,我拉着卡特里娜向园中走去,那里是不同于涌边的宁静:流水如练,小桥如虹,绿树交映,下方一张四方大戏台,台上一男一女唱着粤曲,一板一眼颇有姿态。台下听众多为老人,或出神地盯着台上人的动作,或闭着眼,手指轻扣扶手,脸上全是陶醉。我和卡特里娜在他们之中坐下,我有些担心,土生土长的我都不太听得懂演员们唱什么呢,卡特里娜能坐得住?意外的是,她居然一下变得和周边的老人一样,居然也开始迷醉的摇头晃脑。粤曲居然俘虏了一个德国少女?艺术无国界,看来是真的啊!

随后几天,我带着卡特里娜走东山,寻觅东山少爷的足迹;游西关,追寻西关小姐的风韵;玩上下九,品陶陶居的点心,吃南信双皮奶;华灯之下,漫步珠江边,仰看小蛮腰的艳丽身姿……

卡特里娜回国后,她给我发了好几封邮件。她兴奋(地)告诉我,秋季开学后,她在学校分享她的2019暑假中国行,唤起同学们极大的热情。看着同学们羡慕而又向往的样子,在骄傲之余,她还索性带领她的同学成立一个“走近广州”的研究小组,学习了解广州的文化。听到这里,我有些自豪:自己给她讲述的广府文化,居然点燃了一群大洋彼岸德国青年对这座文化古都的向往。

2019,转瞬即逝,2020已然在即,我和卡特里娜早就相约:2020暑假,我们再相见!

点评:作者为写这篇作文,显然做了充分的准备,老城街巷、粤曲、荔枝湾涌……这些最能代表广州城市文化的元素,都一一呈现,使得这篇作文有了充实的“内核”,韵味十足。作者有较好的文学素养,在叙事中用了“划龙舟”、“听粤曲”两个细节,将德国女孩卡特里娜遇到的文化交融很生动地表现出来。在全文即将结束时,再次将女孩之间的友谊上升到文化交流层面,立意甚高。

  我用一树火红,爱你爱你广州

◎作者: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高二8班 罗筱枫

 ◎指导老师:苏小莲

我叫烽火树,也叫木棉花。

每年的二三月我将一树火红,碗大的花盘在枝头摇摇欲坠,橙红色的花瓣层层叠叠含着鹅黄色的花蕊,放眼望去鲜红斑斓,像跳动的火焰,灿烂无边。

我伫立在这里好多好多年了。这里背靠山,面朝海,中有珠江横贯,低山丘陵罗列,台地纵横,气候温和湿润。我看着这座城好久,看他兴盛衰败,风起云涌,烽火硝烟,兴盛和睦。寒来暑往,我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却依然生命力旺盛,就好似我深深扎根的这片土地,愈加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我看这座因港而兴的千年商都。

我看他秦汉时期港口贸易的繁荣,与古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驾齐驱。我看他作为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通往波斯湾与东非等国,在海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看他在清朝是全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曾在南宋就有“海舶所集之地”的称号,甚至接待过来自遥远欧洲的“哥德堡号”。我看他财广四海,商通天下,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与世界紧密相连。我看他在时代发展大潮中成为一座创新之城,在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中万众瞩目,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大陆《机遇之城》中连续两年位居榜首,拥有未来无限的发展潜力。

我看这座被文化浸润的历史名城。

我看到鲁迅在中山大学执教,倾心于教育青年,寄希望于未来。我看到郭沫若、郁达夫怀着一腔热血在这里投身革命事业,率先吹响运动号角,走上了唤醒工农群众起来砸碎旧世界锁链的革命道路。我看到了南越王墓、镇海楼、陈家祠,传承了中原文明又极具岭南特色。我看到咿呀吟哦的粤剧穿行大街小巷、工巧无比针脚细密的粤绣穿梭在女子灵动飘忽的指尖。我看到1982年国务院宣布广州古城为历史文化名城。

我看这座热枕蓬勃的革命圣地。

我看见这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我看见三元里人民不畏强暴、团结一心发动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我看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这是七十二名烈士被永远铭记的黄花岗起义。我看见张太雷、叶挺和叶剑英满怀希冀在这里领导了广州起义,并建立了“广州公社”,这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也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我看见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三次建立了政权。我看见毛泽东在这里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

转瞬间的两千多年,我的眼眶一次次湿润、我的嘴角一次次上扬,我的内心萎顿、我的内心澎湃,我的情绪低落、我的情绪激扬。我的全身心已经与这座城紧紧联系在一起,割舍不开。我坚韧的枝叶是广州品质的淳朴踏实,低调稳重;我艳丽的花托是广州文化的多彩多姿,融会贯通;我粗壮的躯干是广州精神的敢为人先、奋发向上、团结友爱、自强不息。

2020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知道广州的未来有多光明,有多美好。在文化底蕴的浸淫下,广州永远气质卓然。在众多前辈的领导下,广州永远积极向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广州永远奋进不息。

我为作为广州的市花而永远骄傲自豪,新的一年里我将以更傲人的姿态绽放得更加强劲有力、气势磅礴,火红的花瓣颜色表明了我这些年来对广州的深切情感。我爱广州!2020,爱你爱你!

点评:热爱广州,热爱广州的历史与现实,作者的爱意贯穿全篇,情感绵密,表达直抒胸臆。作者化身为木棉花,从千年商都、历史名城、革命圣地三个维度,与广州这座城市对话,历史知识信手拈来,内心情感喷薄而出,有着这个年龄不常见的成熟与厚重。面对即将到来的2020,强烈的情感抒发令人猝不及防,若有合理的过渡,文字的感染力才会更有效地传递给读者。

  “我是汕尾人,也是广州人” 

◎作者: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高二摩理1班 林奕铖

◎指导老师:苏小莲

(一)

2019年冬至,小年,人各归家团聚的日子。

我独自站在广花一路等的士。良久,找到了那辆浅绿色的白云出租车。广交、白云、广骏,广州数一数二的出租车公司,也是母亲在广州住了13年总结出的排行前三的出租车公司。

我俯身未开口,摇下车窗的司机便问道:“放假返屋企呀?靓仔!”

这让我想起件旧事。

自打我记事以来,我就在广州一德路的德兴苑了,像是出生在这里似的。这栋楼房里大都是些“老广”,操着一口正宗的粤语。我特别喜欢粤语的腔调,但自己十三年来却一直操着一口“普通粤语”。以前生怕说错闹了笑话。那天被父亲成心为难,不得不亲自到楼下买鸡蛋。到了店面,我像做贼一般窜进店内,生怕被人瞧见。不如意,被眼尖的店家一眼瞧见,“靓仔!”一声纯正的粤语从店家嘴中迸出,纯得像白兰地、玉干烧。

我既高兴又害怕,头一回被一未曾谋面的人夸作“靓仔”,也头一回“做贼”被逮住。

我想买鸡蛋(汕尾话),惊慌中的我竟挤出了在场没人听得懂的潮汕话。几个硕大的问号几乎从众人头顶蹦了出来。我连忙用普通话再说了一遍,听见后的店家身体微微后倾,毫不掩饰地笑出了声。

时间久了,邻里的称谓渐渐从“他们”到了“你们”,又到了“我们”,随着我粤语水平的提升,也自那句“靓仔”起,德兴苑就悄悄地接纳了我们这一家。

(二)

的士并不能把我直接送回家,接下来还要乘二号线从白云公园到广州南乘高铁。到昌岗时,一位坐着轮椅的长者出现在门前,表情沉静又略带笑颜。

我想起了个人。

德兴苑里住着不少怪人,F栋的一位大爷就是其一。卯时左右能在小区花园见到他的身影,同他的两条爱犬:老大和老二。我未曾见过大爷的老伴,他向来独来独往。这也让F大爷不时对两条爱犬露出父子般的微笑变得情有可原。

F大爷脾气差,总是表情凝重,邻里都不敢轻近,加上两条“恶犬”就更是如此。全因两“恶犬”,带小朋友的家长见到他总是绕道而行,不幸迎头撞见了,恨不得抱起小朋友就跑。但小朋友哪知道这些东西,一心想去揉一把他的两条爱犬。

那日,一小朋友自己推着板车就溜了出来,一股脑撞到了老大跟前,险些碾过他的尾巴。那憨小孩全然不顾坐在长椅上的F大爷,竟一屁股坐下把玩起了老大的尾巴。老大慵懒,不以为然。大爷脸颊却僵硬地微微上扬,大概是太久没笑过了。

那么一瞬间,我竟以为这是一家人。

(三)

几分钟后,自广州向汕尾方向的高铁发动了。此时的我有些疲惫,在摊开的作业上睡了。

睡梦中,2019夏至那日的光景清晰可见。

“我们要搬家了。”

母亲坐在茶色的木椅上,说着这么些个字。“哦”我一边看着手机上的搞笑视频,一边带着笑腔应答着。突然一阵痉挛由脚掌向脑门迅速扩张,迫使我仔细想这么些个字。“搬去哪?”我故作平静地问道。“回汕尾,你姐也上大学了,你爸和我都不在广州工作,是时候回去了。”

“好啊。”我抢在前面答应,转身进了房间,带着一头糨糊,草草睡了。

我从未想过会有这么一天,也希望一觉醒来,发觉这是场梦。

父母一开始就是带着目的来的广州。为了我们,父亲放弃了东莞的绳厂、母亲放弃了香港的金饰销售的工作,双双转战广州打拼。近乎是从零开始,在广州又无亲无故。为了我们姐弟俩,他们放弃了太多。

我太幼稚了,为我昨晚的举动感到羞耻。

门上一张盖一张的春花,门框上一道道的身高记录,一册册的幼儿园光阴,整整十三年。十三年,在被街坊邻里一声声的“靓仔”声中,在闹笑话被谅解的“唔紧要”中,在无数个F大爷的无形关爱中,我已经被广州包容,接纳,这也早已成了我的家。

“妈”,我轻吸一口气,说道:

“我是汕尾人,也是广州人。”

(四)

大巴坐着虽颠簸,但也踏实。这是自汕尾市到海丰县的公交,也是我回家的最后一段里程。

长大了,我也渐渐悟到了。家是被接纳,被包容,被人关爱,被全然当做家人对待,陌生也熟悉,在冬至里散发着温暖。家为何物并不复杂,不过是有这么些个以家人待你的人,他们在那(哪),家,就在那(哪)。

天空的微风夹杂着小雨轻抚我的脸庞。下车看见撑着伞等待的母亲,我告诉我自己:

到家了。

点评:从广州到汕尾,再到海丰,作者是在记载这一路的思绪,对过往岁月的一次回望与反思,更是在写下作为少年的他的人生感悟,文学的味道已经呼之欲出。他以自己对粤语的陌生到熟悉过程,来阐释自己对广州的情感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父母艰辛操劳多年之后的回归故乡。接纳、包容与爱,与家匹配的几个关键词,作者都准确地捕捉到了。

  点评老师

刘炜茗 南方都市报文化组负责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秘书长。主编有《带着问号看历史》《平生风义兼师友》等。

  征文启事

2020爱你爱你 告别“爱你依旧”(2019),依旧“爱你爱你”(2020)!回首过往,展望未来,万家灯火温暖如常,前程锦绣憧憬满怀。让你感恩铭记的,或家国情怀,或一座城,或一个人。写下爱的故事,分享快乐和幸福!

征文对象:中小学生 体裁:纪实(诗歌、文言文除外) 截稿时间:2020年1月10日

投稿网址:http://h5.oeeee.com/zuowen/或扫码进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

  统筹:南都记者 梁艳燕 本期主持:南都记者 梁艳燕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