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个景区明确叫停,“商拍”何去何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12月16日        版次:GA02    作者:冯海宁

  街谈

  变身敦煌飞天仙女、做一日苗疆少女、换上宫廷服饰“穿越”到深宫内院……为了拍下美照留念,许多游客会选择请专业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商业性拍摄团队来拍摄写真。最近,“商拍”再次引起网友热议。起因是本月北海公园、天坛公园等北京多个景点陆续叫停“商拍”。

  景区也好,公园也罢,既然作为公共场所,为何游客能取景拍照,而商业团队却不可以?这是多个景区叫停“商拍”后,某些商业拍摄团队及其服务对象心中的疑问。其实,这都是有依据的。

  从事实来看,“商拍”团队进入景区拍摄带来诸多问题。由于携带三脚架、反光板、化妆箱等设备,有的占道,有的占据拍摄点,给其他游客正常游览带来极大影响,尤其是旅游旺季。而且,相关设备和拍摄行为还可能给景区文物造成损害,这都是景区“谢绝商拍”的事实依据。

  从属性看,国有景区、公园都姓“公”而不姓“商”。“商拍”显然是一种营利行为,与景区的公共属性相背离。也就是说,国有景区不是为商业机构服务,而是为广大游客服务的,商拍带来的占机位、揽客等问题显然有损游客体验。再从法律角度看,至少北京景区禁止“商拍”有法规依据,即《北京市公园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游人游览公园禁止有影响园容和游览秩序的行为。

  不过,景区禁止“商拍”的同时,有一些问题也不得不关注。比如,被景区拒之门外后,“商拍”何去何从?从常识角度来推测,有的商业拍摄团队可能会转战未禁止“商拍”的景区,有的可能“化整为零”绕过景区道道关卡,与景区工作人员玩起“猫鼠游戏”,来达到牟利目的。

  以北京部分公园为例,虽然在入口处提示“谢绝商拍”并公布举报电话,检票工作人员紧盯着游客携带的大包小包以及服装,有的还设立商拍治理岗,但记者调查发现,景区仍活跃着多个拿着专业设备、指导游客摆姿势的人员。原因是,游客太多管不过来、对“商拍”难以准确分辨。

  禁拍前,“商拍”团队有明显的特征,如团队行动,设备齐全,甚至有专门工作服。而禁拍后,“商拍”团队就有可能乔装打扮躲避景区管理。因为依据现有法规,景区只能制止“商拍”并劝离,无权没收其相关设备。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完善法规增加相应处罚条款。比如“商拍”虽然违反《北京市公园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但根据该条例,只能“责令改正”。另一方面,也要合理疏导“商拍”。比如有的游客独自旅行,为了留下美好记忆,会找“商拍”团队拍摄。对这种诉求也要考虑和满足。在不影响其他游客正常游览、不损害文物的情况下,可适当留个“出口”。如福建泉州大开元寺公告称,经过登记和培训获得许可后可“商拍”。

  至于景区是否有必要向“商拍”团队适当收费用于景区公共设施维护,也值得探讨。毕竟“商拍”是一种营利行为,不能钱都让“商拍”团队赚走,而景区来为“商拍”的相关成本买单。 □冯海宁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