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猎野猪的流量,有没有文旅部门能接?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11月28日        版次:GA02    作者:殊同

  来论

  近段时期以来,野猪频频成为热门新闻关键词,从“云南一女子驾车遇‘天降’野猪群”,到“老人被野猪撕咬不幸身亡”,野猪为害村庄乃至在城市横冲直撞的报道,隔三岔五可见。根据国家林草局相关报告,目前野猪在我国28省份有分布,数量200万头,其中致害省份达26个,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野猪种群恢复乃至泛滥,是人类与自然和解的结果,于生态环境而言,其中的正面价值毫无疑义。有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甚至称“野猪出没是甜蜜的烦恼”,这也不无道理。当然,庄稼受到损害的农民可能不会这么想,更不用说有家人被野猪伤害的。这里就需要生态补偿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政策承诺的要严格执行到位,同时利用好商业保险产品。因“天降野猪”而受到关注的云南省永善县,对于野猪造成的损害,通过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进行理赔,仅2022年到2024年就理赔了4000余宗,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经济损害补偿容易,人身伤害很多是无法通过经济补偿来弥补的,所以,对于野猪种群确实过大、对群众生产生活乃至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情况,有必要通过数量控制进行调节。目前,全国多地启动“野猪捕猎计划”,近日就有媒体报道,宁夏西吉县公开招标猎捕队捕猎野猪,每猎到一头40公斤以上的野猪,可获得2400元补贴。6支中标队伍经过一个月的围猎,打到170头野猪,由于没有实现300头的原定目标,目前围猎仍在继续。

  西吉的围猎队主要依靠无人机寻找野猪踪迹,然后出动猎犬进行攻击。驯养专业猎犬的成本很高,加上长期围猎产生的人力成本,单靠政府的补贴很难覆盖,这一点一直困扰着猎捕队,而这次围猎的一个意外收获是,当下最热门的流量生意也参与进来,为猎捕行动展示了开拓收入渠道的另一种可能性。

  狩猎原本就是一种传统的生产和娱乐方式,如今,狩猎已经不再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而存在,但仍然是一种小众但颇具潜力的娱乐方式。狩猎的参与门槛很高,大多数人可能只能想一想,但流量无处不在的当下,参与不了的人至少可以通过手机围观。西吉的这次猎捕行动,已经展示了这种模式的吸引力。

  根据媒体报道,一名千万粉丝的视频博主,看中了野猪这波流量,带着编导摄像找到西吉的一支猎捕队,用完整的剧情和紧凑的配乐串起猎捕的整个过程,最高视频点赞量达到10万。人们围观一场捕猎的热情超乎想象,凌晨1点,还有七八百人守在直播间里,等着送去保养的猎犬回家。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黑龙江省镜泊湖景区计划于12月启动了一个名为“流放宁古塔”的旅游项目,景区方面表示,届时游客可佩戴枷锁、穿囚服,体验“流放之旅”。此项目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称赞其创意新颖,也有人质疑其是否妥当。如果“流放”也能成为文旅项目创意,那围猎野猪的流量潜力更加不可小觑,现在就看哪个地方能成功地接住这波流量。当然,倘若真要开发这类项目,对于安全的强调是怎么样也不为过的,需要设立一定的门槛,评估参与人员资质,加强安全培训,辅以商业保险机制,尽力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殊同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