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文件涉及生育假、生育津贴、托育服务等诸多方面,同时强调落实已有的生育政策,全文出现10次“落实”二字。
国家层面密集布局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9月12日,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就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事实上,此番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完善的文件,其具体化的政策方向此前已有迹可循,且不乏地方性的实践探索支撑。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对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与之相呼应,各地也已经在陆续探索出台一系列配套的生育支持政策,以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制度氛围。10月份以来,“扩大辅助生殖技术服务资源”正成为各地的一个重要抓手。而此番出台的文件在强化生育服务支持方面就提出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政策措辞中的“指导”,在各地的实践尺度中已经是紧锣密鼓了:据媒体报道,截至10月28日,全国已有27个省份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尚未纳入的省份也基本完成了前期的意见征求工作,全国31个省份年内有望全面实现辅助生殖入医保的政策落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的相关措施,其实践力度、执行效率可见一斑。
也就在日前,江西多地出台生育“红包”,其中赣州市上犹县出台文件,“一次性奖励三孩家庭13000”的新闻冲上热搜,与之配套的还有产假优待、孕期服务和购房补贴等地方性鼓励政策。政策性的生育奖励、补贴正在成为标配,此番国办文件已经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积极稳妥抓好落实,这将为各地在生育“大礼包”发放过程中的进一步加码拓开政策空间。
如果说“够与不够”还只是社交平台屡屡热议的一个焦点,已经开始真金白银发钱则是再明确不过的政策导向、国家态度。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已经不仅仅是态度性的鼓励、倡导,更有务实趋向的成本共担机制的探索与完善。此番文件在提出“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生育奖励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的同时,还明确建立合理的生育假成本共担机制,以回应社会上热议的“政策请客,企业买单”问题。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的生育保险费,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对此社会各方亦期待更为细化的共担机制措施,比如对有婚育职工企业的税收减免、国家补贴等等。
完善和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更重要的是细节化的落实,让育龄人口真切地感受到政策红利。而对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来说,除了友好的政策,同样需要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层面的友好性建设。公共场所的母婴设施健全,公共交通对低龄儿童出行的特别设置和宽容氛围,需要公共设施管理维护方有细节性、人性化的制度安排。生育配套支持政策的再上新,整个社会层面的生育友好型元素更需要进一步的细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