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剧“围猎”银发族,套路怎样破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10月22日        版次:GA02    作者:综合

  短评

  短剧风靡网络,有的消费者却成了受害者。据媒体报道,随着短视频、直播的迅速发展,一些“网瘾老人”两眼一睁刷剧到熄灯,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扫码做任务,打赏主播豪横买单、疯狂购入保健品……而不少短剧更是将中老年人作为主要受众,相关题材异常爆火,行业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小鲜肉变成“老霸总”,同样能成为“流量密码”。

  每个群体都有自身的偏好,中老年人也有自己的娱乐习惯和审美倾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短剧似乎不应该受到太多的批评。过去年轻人热爱追小鲜肉主演的影视剧,道理也类似,虽然针对内容也有过批评,但由于很少有消费陷阱,观众无非为自己的兴趣埋单,所以说无可厚非。

  如今老年人沉溺短剧,其中的商业套路却不简单,甚至可以说很阴险。为什么短剧会重视中老年群体,甚至以“围猎银发族”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显然创作者的算盘并不简单局限于内容和流量。他们知道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并不长,一些使用习惯也不成熟,一不小心把支付密码一按,不知不觉就把钱花出去了——很多短剧首先在内容上吸引老年人,然后在关键的消费环节,利用模糊不清的规则,让消费者放松了警惕,掉进消费陷阱。

  媒体报道提到的案例中,有老人对网络支付一窍不通,却为短剧“添加银行卡”充值刷光了账户里的2000多元;有的老人则通过短剧小程序累计充值近4万元。子女们想把钱讨回,可系统显示“已经观看”或“系成年人付款”并拒绝退款。为了戒断家里老人的短剧瘾,他们无奈给老人的社交软件用上了青少年模式。

  为看短剧居然消费成千上万元,很难想象这是理性消费者的行为。稍作分析的话,这一方面与用户自身缺乏警惕、不够自律有关,另一方面,很多短剧在刺激用户消费方面充满各种套路,恐怕不仅老年人容易被忽悠,年轻人在那样的消费场景中也很难做到完全理性。比如,媒体报道提到,一些短剧以低价吸引用户付款,在对方支付时默认勾选续费选项,使用户在观看时自动续费,且后续剧集均以原价扣费;或者设置多种付费选项,混淆单集、全剧、平台的概念。这些消费选项所对应的花费差异甚大,老年人不懂,平台显然利用了这一点。

  很多老年人遭遇类似的消费陷阱后,他们的子女都会为此愤愤不平,但真正维权的时候却发现很难得到预期的结果,平台一句“合理合法”让人无言以对。显然,老年人是特殊群体,他们在短剧消费中按理应该得到相应的保护,就像如今各大平台普遍推广的青少年模式,可能也需要一种“老年人模式”来应对这种新的消费乱象。不过,这是一个大的社会工程,显然不能寄希望于平台自觉推进。这就像电子保健品,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了。

  短剧这股风潮能持续多久尚难以预测,但肯定不会是常青树。尤其是,如果这样一种互联网内容产品充满各种消费陷阱,社会评价肯定不会太高,那么注定很难走远。近来,有媒体报道称,市场上老人机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智能手机复杂的功能加上容易刺激网瘾的各类APP,耗费了很多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状况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引起用户的警惕。同样,短剧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行业此时应该反省,发展到这个阶段,接下来是不是还要靠所谓的反转和消费套路来立足。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