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夏天学校教室装空调本是一件美事。然而,让学生家长为教室捐赠空调,安装、插座、走线都由捐赠者负责,电费由捐赠者按期结算上交学校——日前湖南湘潭县一小学的捐赠空调协议引发关注。对此,当地教育部门表示,已责成该校回购所捐空调并妥善处理由此而引发的其他问题。近年来,类似操作非常典型,而多数情况下有关部门都会介入,通常不会支持以这种方式来完善教室空调配置。
夏季高温难耐,上课体验实在不太好。今年暑期后,全国多地中小学因为高温紧急停课或延迟开学。家长都希望让学生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下上课,但装空调并不容易落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个问题缺乏权威指引。近日,有成都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咨询当地学校是否有安装空调的计划。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就此回复称,经查阅国家和四川省发布的学校装备配备目录。其中对中小学教室是否安装空调没有明确规定,对学生教室安装空调标准也没有具体要求。
上述说法很典型,给教室装空调属于一项计划外特殊支出。为何没有权威指引?显然,有关部门不是没看到需求,而是现实地考虑问题,毕竟如果所有的教室都装空调,就意味着对相当规模的资金支出提出了要求,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恐怕都没有剩余财力承担这样的支出。所以,各地学校,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在教室装空调问题上基本都是自主探索,因为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把握不准,这也就难免出现各种争议。
查阅过去各地的探索,学校在空调安装和管理上主要有以下几条路径。一是,极少数地方将教室安装空调作为一项民生工作来做,通过政府投入来完成空调安装全覆盖,但是,全国大多数地方财力还难以保障在中小学校全面安装空调,因此,短期来看不具备普适性;二是,通过家长捐赠或众筹的方式来安装空调,这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一种做法。比较常见的操作是以家委会为主体来推动,比如今年出现在山西晋中一学校的案例,最初就是家长在微信群协商,“教室装空调,每位65元,家长同意请接龙”。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不是学校行为,是自愿的没有强制。
由家长“自愿”来承担空调费用,会产生不少争议。首先是如何协调各方意见。表面上是自愿,但无形中会产生一种强制性,毕竟每个学生都属于班级的一员,“搭便车”会让孩子伤自尊,家长即便不愿意也会有压力,显然这种做法未必会受到所有家长的欢迎。其次还存在公平性问题,空调购置基本是一次性支出,今年家长共同出资买了空调,往后这台空调还能继续用,那下一批学生家长该承担多少费用,起码现在看来,这个问题都没受到重视。家长众筹看起来很简单,但也要形成一种相应的机制,不能通过数人头来决定各自的支出。
可见,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无论是教室还是宿舍,空调安装和管理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校对空调的需求越来越普遍,短期来看,不可能依靠财政支出来覆盖相应的支出,而由其他主体来承担费用,又涉及公平性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充分的考量。目前很多学校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清楚,往往只追求短期目标。空调是学校重要的设施,不要等待夏天忍受了高温之苦后,才讨论这个问题。应该围绕空调问题做足文章,具体来说,相应的规划如果由教育主管部门来牵头制定,相信更容易得到认可,也更具备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