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贷养贷”的大学生,要补上个人财务管理这一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7月10日        版次:GA02    作者:

  短评

  7月是毕业季,一些大学生走出校园,准备开启新生活时,却为一些“旧账”困扰。近日,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吐槽大学毕业后仍要“负债前行”。据南都报道,搜索社交媒体帖子发现,“大学生为何走上网贷道路”“大学生负债累累怎么办”“千万不要以贷养贷”等帖子引起评论区热议。

  大学生贷款并非新鲜事,前些年“校园贷”话题一度火热,曝光的问题相差无几,只是显得更为严重,不少大学生从借贷到还贷都承受巨大压力,诸多金融机构的操作处在灰色地带。有关部门就此加强监管,政策主要围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主体展开,要求网贷平台、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管部门同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大学生合理消费信贷需求。

  但从南都的报道不难发现,对于借款人是否为学生,贷款平台在审核环节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报道中提到的一个细节尤其值得注意,即当借款人输入借款信息,进入协议签署页面后,只有手动勾选了“非学生承诺函”选项才可以进入下一流程。这个环节主要靠借款人本人而不是贷款机构来确认,显然存在漏洞,毕竟,学生希望获得贷款,很容易就忽略甚至隐瞒自身身份信息。至于平台,自然也不愿意因为资格审查环节太繁琐而流失客户,于是双方你情我愿,通常很容易就达成交易。

  当然,报道也提到,目前很多平台主要结合借款人的年龄、性别等身份证明材料,以及征信报告等授权信息识别用户身份并评估风险等级,至于签署“非学生承诺函”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甚至可能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环节。也就是说,平台在资格审查的时候并非仅仅依靠借款人签署“非学生承诺函”,相对过去,大学生在网贷平台借款的难度已经大大提升。而如果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资格审查环节,正如贷款平台工作人员所言,则要接入权威的学籍数据库,这可能是接下来值得探索的一个方向。

  网贷带给大学生的种种负担,过去对此有过不少讨论。个中道理很简单,即便是小额贷款,因为年化利率普遍在20%上下,对于缺乏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由此带来的债务压力不可忽视。除了利率高,网贷还有门槛低的特点,在手机操作就能申请,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大学生实施借贷行为。从这个角度看,强化相应的监管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不过,监管也不是万能的,可以想象,假如大学生网贷的路径完全被堵上,那其他借贷方式可能也会随之出现,只要需求存在,总会有人做这样的生意。这也是为什么监管会强调满足大学生合理消费信贷需求,市场上也有银行机构推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信用卡。大学生也有消费需求,但这个度如何把握、如何避免陷入负债累累的窘境,恐怕主要还靠大学生自己。

  信贷产品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就看借贷人自己能否把控。如今信贷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的确也帮助很多大学生缓解了经济压力,那些身陷债务陷阱的大学生,多是因为没有做好自身财务规划。大学生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学习一点基本的个人财务管理知识,高校在这方面不妨提供相应帮助。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