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摆放了嫦娥六号和鹊桥二号模型。
刚刚结束了53天月背之旅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已运抵北京并“开箱取宝”。嫦娥六号任务有哪些创新之处?探测器在月背收获如何?国际载荷带回了哪些“纪念品”?6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
嫦娥六号任务再次创造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表示,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卞志刚介绍,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嫦娥六号任务不仅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还与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开展了4个科学载荷的合作,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开展了测控领域的协同合作。
月球背面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在月球背面采样和着陆必须依靠中继星。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说,这对深空通信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验证和提升。
此外,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还面临地形复杂等挑战,加大了任务实施的难度和风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益明说,考虑到月背的光照、测控条件等多种约束,设计了逆行的轨道飞行方案,做到了整个系统设计最优、最高效。
中外科学家使用探月数据已发表1900余篇论文
据介绍,探月工程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培育凝练了探月精神,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形成了重大科技工程实施的成功模式,打造了我国深空探测核心能力,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每一次任务在实现既定目标后,又开展了拓展试验,为后续工程任务奠定基础。
卞志刚以科学发现为例,中外科学家使用中国探月数据,已发表1900余篇论文。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中国科学家发现月球第6种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研究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目前已知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10亿年。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极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乃至宇宙的认知。
深空浩瀚无垠,人类求索无限。卞志刚还表示,后续嫦娥七号、八号,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三号等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中国国家航天局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期待与更多国际同行携手,为拓展人类认知、增进人类福祉,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月球背面与正面挖土有何不同? 矿物化学成分或有差别
嫦娥六号带回多少月壤?在新闻发布会上,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介绍,和嫦娥五号一样,嫦娥六号的任务目标是两公斤月壤。“但具体带回多少,将在明天(28日)揭晓。”
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挖土和在月球正面挖土有何不同?胡浩介绍,在采样过程中发现,月球正面的月壤比较细腻、松散,背面的状态似乎不太一样,“所以我们有更高的期待,希望科学家们有新的发现。”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进一步解释,从月球背面,尤其南极-艾特肯盆地采集样品,在矿物化学成份上可能与正面样品有非常大的差别,“不久就会见分晓”。
李春来介绍,研究这些样品有助于揭示月球背面特有的地质构造和物质成分的差异,更全面地理解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也就是说,以往采集的样品,我们只认识到半个月球。”
据介绍,嫦娥六号采样点位于巨大的撞击盆地里,它受到早期撞击事件的抛射,很可能可以挖掘到深部物质,这是非常珍贵的,也是很难有机会获得的,这为人类了解月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成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李春来介绍,南极-艾特肯盆地是一个巨大的撞击坑,可以为早期的撞击历史甚至地球的早期撞击过程研究提供机会,有助于了解太阳系早期的演化历史和判断历史,推动比较行星学的研究。
中国探月20年:“不但走到月球,还跨到火星”
20年来,我国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卞志刚介绍,20年中,这么重大的工程,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经费使用范围内,超目标地完成了工程任务、科学任务。胡浩表示,我国开展月球探测时间是较晚,在此之前很多国家都开展了月球探测活动。“记得嫦娥一号时,其他国家已进行了100多次的月球探测活动。我们起步较晚。但我们做了很好的规划。”
胡浩表示,在他国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做了适当安排,我国当时提出了“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动了我国整体深空探测技术发展,同时也锻炼了一批队伍,拓展了我们对月球的认知。
胡浩表示,从技术水平和技术发展的条件上,我国也在逐步提高。他回忆,嫦娥一号时,我国没有深空测控网,也没有再入测量走廊,还没有能力实施第二宇宙速度下高速再入返回。“20年过去了,我们都具备了。我们不但走到月球,还跨到火星。”胡浩表示,“20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道路,培养了一支队伍,取得了一大批成果。”
整合:史明磊
文图来源:南方+、新华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