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隧道顶部的灯光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隧道上方的巡检机器人来回穿梭,监控隧道内的实时情况。
西人工岛主楼设有观景平台。
6月27日,广东交通集团在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召开媒体通气会。南都记者从会上获悉,深中通道将于6月30日下午3点通车试运营。
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起自深圳机场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通过万顷沙互通与南中高速连接,在中山市马鞍岛登陆,与中开高速对接。
2010年,广东交通集团正式成立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办公室。2015年12月21日,深中通道建设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15年底至2016年3月,深中通道开展方案设计国际竞赛。2016年12月28日,召开西人工岛先行工程开工动员大会,深中通道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历经七年筹备、七年建设、15000多名建设者施工,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
作为当今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发展交通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标杆工程,我国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重要标志性工程,深中通道以“建世界一流可持续跨海通道,创大湾区百年门户工程”为目标,实现了多项创新和突破,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贡献了深中样本、广东经验和中国方案。
作为连接珠江口两岸的全新跨海捷径,深中通道东连广深沿江高速、机荷高速和广深高速,西连中开高速、广澳高速和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并与南中高速(在建)、南沙港快线相接。通车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焦点解答
收费标准多少?
全线车辆通行费66元/标准车次
深中通道车辆通行收费标准已出炉,全线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为66元/标准车次。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马二顺介绍,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批复》,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深中通道全线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为66元/标准车次。
其中,东人工岛(起点)至西人工岛的收费标准为37元/标准车次、西人工岛至万顷沙枢纽互通的收费标准为23元/标准车次、万顷沙枢纽互通至横门互通(终点)的收费标准为6元/标准车次;1至4类客车的收费系数分别为1、1.5、2、3,其中3类客车、4类客车收费系数按前述系数的60%执行;1至6类货车的收费系数分别为1、2.1、3.16、3.75、3.86、4.09,专项作业车的收费标准参照货车执行。
通车后,深中通道还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包括重大节假日7座及以下小客车免收通行费、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免费、ETC车辆通行费9.5折等。
哪些车辆禁行?
危化品车、四类及以上货车禁行
深中通道全线为高速公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通行条件、环境较为复杂。
为保障深中通道通行车辆和司乘安全,深圳、中山市交警部门已发布通告,深中通道将实施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全时段禁行措施;同时,经交通、公安相关部门同意,在深中通道试运营期间,对四类及以上货车(根据《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JT/T 489—2019)标准:总轴数(含悬浮轴)为4轴及以上货车,含所有大件运输车辆)采取禁止通行的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试运营期间,相关单位将对四类及以上货车禁行的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定期组织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适时调整相关管制措施。
深中通道周边路段已完成相关标志标牌设置,并在远端通过可变情报板做好提醒及警示;在百度、高德、腾讯等地图发布提示信息,引导司乘及时选择绕行路线。
广东交通集团提醒,车主出行时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提前规划好行车路线,安全文明驾驶,特别是途经长下坡、隧道路段注意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确保通行安全。
准备工作做得如何?
设备完成调试,路政员、机器人就位
南都记者从媒体通气会获悉,深中通道项目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静候通车运营。
深中通道各项机电、通讯等设备设施已完成调试,路政员、工程养护队伍、路网信息中心队伍都已经就位,包括巡检机器人都已“上岗”。
深中通道配备8组常驻路政人员和20组响应路政人员,协助配合交警人员及其他救援单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将迅速联动处置。桥梁隧道全线外侧布设灭火器等灭火设施,全线部署了14台巡检机器人,对隧道交通环境和机电设备进行日常巡检。深中通道综合建设难度很高,运营管理也面临一系列公共安全管控难题。今年6月13日,项目模拟深中通道满负荷车流隧道火灾事故特征实景构设演练环境,突出海陆空多维度联合救援行动,围绕先期处置、事故侦察、联合指挥、协同救援、综合保障等内容开展综合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演练效果。
目前,深中通道已完成运营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构建,另外全线设有视频监控系统、事件检测系统,隧道内设有火灾监测设施、自动灭火设施,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与周边消防救援、公安交警、医疗、应急等单位共同完成应急处置,保障车辆通行安全。
据了解,深中通道还采取了多项高科技设备保障隧道安全:比如,设置图像型火焰探测器,能第一时间发现火情,上报平台,同时启动声光报警。设置全线固定摄像机视频事件检测,做到超温车辆进入隧道前检测与诱导,进入隧道后实时跟踪,出现情况可第一时间响应。通过气象检测器、气象雷达做深中范围气象监测,融合气象局数据,做气象灾害预测,提前发现桥梁段及岛面影响行车气象问题,及时告知预警等。
探营
体验深中通道沿线“黑科技”
全彩景观灯带上阵 巡检机器人“上岗”
6月27日,南都记者从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跟车探营深中通道,在中山翠亨东收费站上桥后,不远处大桥上方的显示屏上“建世界一流可持续跨海通道,创大湾区百年门户工程”滚动播放。
随后,记者跟车一路经过中山大桥、深中大桥、西人工岛、深中隧道等标志性工程。在实地探访中,南都记者看到,深中通道运营工作已经全部就绪,各项机电、通讯等设备设施已完成调试,路政队伍、工程养护队伍、路网信息中心队伍等都已经就位。车辆行驶过程中,布设在桥梁、隧道等路段的监控设备已正常运作。
车辆行驶至海底隧道时,两侧绿色灯带映入眼帘。南都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是可智能调节的全彩景观灯带,会根据环境温度、车流状况变色,当发生紧急事件时,灯带由近至远分段显示红、黄、绿色,能够引导人员有序疏散。
隧道两侧上方的巡检机器人也已“上岗”,在空中轨道来回穿梭,引发不少关注。南都记者了解到,在长6.8公里的隧道里,共有14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南、北行车洞平均每1.2公里就布有一台。这些小小机器人,不仅承担着隧道交通环境和机电设备日常巡检工作,还可以在应急情况下,接受控制中心远程指令赶赴现场,实时监控、传递数据,并通过自带扬声器进行疏导。
跟车驶出隧道后,便抵达桥梁隧道交通转换的重要枢纽——造型如鲲鹏展翅的西人工岛。站在西人工岛中庭广场向西远眺,即是若游龙飞动的桥梁和高塔耸入云端的深中大桥,向东望去深圳前海、宝安机场尽收眼底,每隔一分钟便有一架飞机起降。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深中通道全线24公里不设服务区,房建工程集中在两座人工岛,主要承担运营管理、应急救援等功能。其中,西人工岛房建工程包括主楼、风塔、开关站、消防站、越浪泵房等。在空中俯瞰,主楼形状如同张开的翅膀,开关站、消防站以隧道为中轴对称分布,为圆形建筑,又像是为西岛这只鲲鹏“点睛”。
通行提醒
深中通道这样走!南中高速年内拟通车
深中通道东连广深沿江高速、机荷高速和广深高速,西连中开高速、广澳高速和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并与南中高速(在建)、南沙港快线相接。
深圳段:深中通道通车后,自深圳侧向西行驶,西岸第一个出口为翠亨东出口,可前往中山翠亨新区,由主线直行通过中开高速可去往中山、江门及粤西的阳江、茂名、湛江等城市,经中开高速转入中山东部外环和广澳高速后,可去往广州、佛山、珠海、澳门等城市。
中山段:自中山侧向东行驶,经深中大桥、海底隧道后,在隧道内水下互通设第一个高接高匝道,驶出后接入广深沿江高速,可前往虎门和前海、香港方向;自主线隧道直行驶出海底隧道后,第一个收费站出口驶出,可前往深圳机场与深圳宝安区;自主线直行,接入机荷高速,可前往深圳市区和龙岗区、惠州等;前行后可高接高转入广深高速,前往深圳市区或东莞。
目前,南沙正加快推进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建设,计划年内建成通车。南中高速通车之后,东、西行车辆经深中通道转入万顷沙支线,可以经南中高速抵达中山市区和江门等地,经南中高速转入南沙港快线后可抵达广州的南沙、番禺和市区。配套的万顷沙服务区规划建设为融合交通、旅游、休闲、商务功能的门户型服务区。通车后,南沙前往深圳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左右。
深中跨市公交同步投入运营
南都记者获悉,作为深中通道在中山落地后对接的交通大动脉,中开高速也将于当天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中开高速起点位于翠亨新区马鞍岛,与深中通道、京珠高速以立交的形式对接,向西跨横门西水道,经中山市南朗街道、火炬高新区、东区街道、沙溪镇、横栏镇,跨磨刀门水道后进入江门市。
两地市民期待已久的深中跨市公交也将同步投入运营。6月30日下午3时,深中跨市公交开通“博览中心—前海湾地铁站”和“翠亨新区—前海湾地铁站”两条跨市公交线路。其中,“博览中心—前海湾”线路全程距离为60公里(高速里程50公里),预计行程60分钟,票价18元;“翠亨新区人才港(临时)—前海湾”线路全程距离为45公里(高速里程34公里),预计行程45分钟,票价15元。
在深中航空港方面,6月30日,深中航空港将随着深中通道通车正式投入运营。深中航空港位于中山博览中心,往返深圳机场的巴士快线由10台全新豪华巴士执运,每天往返车次72班,旅客单程50分钟即可横跨珠江。
中山博览中心是深中公共交通的中转站,从深圳乘坐公交来到中山的市民,下车后就能逛展了。据悉,6月30日至7月7日,中山博览综合展厅将举办2024中山品质产品消费周,围绕中山智造、香山之品、食在中山、文旅中山四大主题进行布展,在这里能零距离接触中山家电、灯饰、锁具等名优工业产品,还能品尝中山特色腊味、特色农产品、粤菜美食等。
统筹:蒋臻
采写:南都记者 蒋臻 张艳丽 刘贤沛 见习记者 刘继贤 实习生 郑子璇
通讯员 粤交集宣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