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持续收到闵行区部分家长的投诉,称孩子学校正在推广使用一种“智能笔”,让他们烦不胜烦。据悉,这种“智能笔”可以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进而知晓孩子完成作业耗费时间、作业完成情况、答题正确率、高频错误知识点等。相关老师也可以使用“智能笔”进行作业批改,并将孩子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
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学生学习与老师授课的方式当然需要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于老师而言,从前,粉笔、黑板是主要的教具,教学方式以老师口授与板书为主,如今,投影仪、电脑、触摸屏、网络、相关软件等走进了大部分教室,成为主流教具,而制作PPT,讲授PPT,偶尔写板书,则是老师们通行的教学方式。于学生而言,从前,课本、作业本、笔盒、斜挎的布袋书包等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用具。如今,这些被辅导书、平板电脑、沉重的背包等替代。
对于上述替代,基本上问题不大,一个重要的条件与基础是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家长们对电脑操作技能的轻松掌握,以及学校使用网络的硬软件环境的系统更新,我们觉得老师使用PPT授课、学生接受电子化与智能化教学方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学校具备了推行智能化学习的环境,家长们也具备了孩子进行智能学习的辅助能力,学校推行智能化教学成为可能,智能化学习用具的使用也成为可能。正因如此,我们会讨论网络化与智能化环境催生的一个词——“数字鸿沟”,也即,由于网络与智能化环境不够成熟,一些欠发达地区没有使用智能化教学方式的硬软件基础与条件,这势必导致这些地方的孩子身处数字时代的“阴影区”,相比城里整体条件好的孩子,他们通常被置于“数字排斥”的尴尬境地。
“智能笔”作为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产品,兴许是未来教学的大体方向,但目前是否合适,或当下是否适合大面积推广,值得商榷。从家长们的投诉意见看,结论是条件尚不成熟,或时机未到。其一,部分孩子反映,为了使用这个“智能笔”,他们需要携带学校规定的教材与课本外,还需另外携带一套与“智能笔”相匹配的教材与书本去学校,“书包比以前重多了,有时候拎一拎感觉有30斤了”。其二,“智能笔”作为一个新玩意儿,对部分自制力差的孩子而言是不折不扣的“玩具”,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课堂上很容易分心。其三,为了配合孩子使用“智能笔”,家长们需要在手机上安装名为“一教一学”的App,孩子回家做作业离不开手机,加大了家长管理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难度。
总之,使用及推广以“智能笔”为代表的数字工具的初衷无疑是为了监测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但其代价是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推广“智能笔”等智能学习用具进校园时,需要有一个节奏上的拿捏与把控。进一步讲,即使在数字化时代,也不能贸然否定或扬弃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比如师生面对面交流、老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沟通等,这些教学方面的传统技艺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不论时代如何变迁。
□姚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