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掌握科技创新话语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3月30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3月29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在国务院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核心要义就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于广东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靠创新、二靠产业。企业既是产业的基础,也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企业处于市场最前沿,感知灵敏,很多科技成果由企业完成,基础研究创新最终也要通过企业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从而进入消费市场,满足社会需求。

  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展。在广东的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企业发挥着主力军作用,统计显示,广东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申请来源于企业。在年初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提出,广东的产业科技创新主要靠企业,要与企业同奋斗,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让企业把腰杆子挺起来。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在政府创新决策中要让企业多参与,要健全需求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完善与科技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有话语权。

  所谓“听得见炮声的人”,就是位于市场一线的企业。需求是一切生产的终点,而对需求最敏感的,一定是位于市场一线的企业而非政府部门。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有话语权,是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尊重和认可。

  科技创新是长期行为,一项技术能否从实验室诞生,经常是不可预期的偶然事件,从技术到产品,进而推向市场,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对于有盈利压力的企业而言是极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在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创新生态体系中,企业、政府以及以高校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各自承担着不同但都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高校更多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而企业将富有商业前景的研究发现转化为发明创造,并从事产品开发及商业化的工作。从产业界的最新发展态势来看,少数优秀企业的科技创新不仅带来了应用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甚至能对基础科研能力的进步形成反哺。

  至于政府,则在为企业和高校创造良好创新环境的同时,还有很多紧迫的工作要做,包括维护良好的产权保护体系,解决企业研发过程中其他市场主体“搭便车”的问题,乃至直接对一些市场无法提供充分激励的资本密集型创新项目和开发周期过长的创新项目给予融资支持等。

  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发展,广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已经拥有7.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华为、腾讯、比亚迪、美的、格力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其中,华为已经超越美国高通,成为全球专利数量最多的机构,腾讯也成为了仅次于谷歌的全球专利数量第二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区域层面,“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二;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排在全国第一。有理由相信,只要充分发挥广东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创新创造活跃等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大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的愿景一定能实现。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