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尔滨”出圈后,各地文旅各展绝技展开游客争夺战

“摇人”“喊麦” 一天狂发75条视频…… 多地文旅卷王上大分“杀疯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1月18日        版次:GA12    作者:王玮 许琨

  多地文旅部门发布视频,欢迎游客来当地旅游。

  哈尔滨文旅出拳,一天一个“花活儿”。这让全国各地的文旅都坐不住了,展开了一场游客争夺战。河南文旅“杀疯”了,先是使用河南人最擅长的“题海战术”,接着又使出了“美男计”上分。

  1月11日,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账号的留言区,有网友进行了统计:1月11日共发35条视频。1月10日发了28条。1月9日发了24条。这种频繁更新被网友调侃为“题海战术”,目前该账号作品数量已达1.1万。河南文旅接住了“泼天的富贵”,与“河南文旅”有关的话题纷纷登上微博、抖音等各大平台的热榜。去哪儿指数显示,截至1月13日,郑州搜索指数位列国内目的地增速榜第三名,同比上周增长50%。

  河北、重庆文旅“摇人” 赵丽颖肖战回应

  除了河南文旅,为了推广当地文旅,全国多地文旅官方账号出手,各出奇招。

  1月11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抖音号“河北旅游”改为“河北文旅”。第二步发视频“宣战”,称“山河四省互不内卷条约正式结束,今天这个卷王我当定了”。

  例如,河北官方喊话!演员赵丽颖火速回应。1月12日@河北文旅 连发多条动态,喊话赵丽颖回家。赵丽颖火速回应:我来啦!#我为河北文旅扛大旗。1月12日,@河北文旅,连发75条视频,达到发送上限。网友调侃,“小编的电脑都要‘冒烟’了”。

  1月14日晚,重庆文旅也坐不住了,发布了肖战录制视频宣传家乡重庆:“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肖战,我在重庆,请您一起,助力家乡C位出道!”

  “我姓东,大山东” 好客山东把“姓”改了

  而四川网友也发现,@四川文旅凌晨4点还在发视频……连夜更新25条。

  有网友发现了和河南文旅比赛“熬夜”的文旅号: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账号。据统计,从1月12日0点到6时35分,该账号共更新30条,平均1小时要更新5条,最快的时候1分钟能发两条。

  河南山西杠上了,山东文旅也坐不住了。“你姓东,东三省,你们那边嘎嘎冷;我姓东,大山东,俺们这边很响晴……”魔性的BGM、高亢的节奏、洗脑的歌词,一首由“好客山东”演绎的喊麦歌曲《都是东,同根生》“刷屏”短视频平台,截至1月13日11时,各平台总浏览量近4000万人次。

  各地文旅魔性风格让人“一看一个不吱声”……有网友发出了灵魂拷问:“怎么?你不姓山啦!”逼得各地IP网友签订“互不嘲笑条约”。

  沈阳文旅局局长网上“听劝”

  沈阳文旅官方账号的小编和沈阳文旅局局长最近也很忙,1月8日,沈阳文旅官方账号更新图文表示,之前总在评论区里留言互动的一位网友,正是他们局长本人。沈阳文旅局局长刘克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谁砸沈阳文旅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这种黑心的挣钱方式,赚了那个钱买肉都不香。”

  近日,吉林文旅放出了一段宣传片,直接搬出了“王炸”——《盗墓笔记》中的张起灵。“北有长白与云齐兮,长白山上的雪,化了又积,生生不息,踏着这皑皑白雪,来看看小哥守护的这座神山——长白山。”

  感受到各地文旅的热情,那么在即将到来的春节,你如何选择呢?

  河南文旅爆火因为倾听了年轻人声音

  对于河南文旅近期的热度,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教授李军认为这波营销体现了河南文旅营销的创新和多样性,河南文旅厅倾听了年轻人声音,正因为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兴趣,才能制作出吸引他们的内容。当然,河南文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他们在推广时,也使用了符合当代审美和趣味的方式。

  李军教授还提到,广东是拥有5星级酒店数量最多的省份,广东的文旅活动也一直精彩纷呈,但在新一轮“生活方式+文旅”蔚然成风的今天,广东亟须形成独到的“新质传播力”。广东已经有了文旅核心“产品力”,但暂未有适应当下新打法的新质“传播力”(三情:情绪体验+情绪价值+情绪传播)。河南文旅的成功出圈为广东省及其他省份提供了新的启示。

  广东省可以从中汲取灵感,结合岭南文化特点和自然资源,制定有效的文旅推广策略。可能没有“正好”,但绝对有“早起”或“晚到”,相信广东文旅的精彩不会缺席。记者看到,近日,广东文旅也发布视频,宣传广东各地冬天的美景,吸引全国网友前来旅游。

  观察

  想成为下一个哈尔滨,各地文旅要做点啥?要有相当的硬实力 才能接住“泼天富贵”

  “尔滨”火了之后,全国各地文旅也“杀疯了”。其他城市能否再次复刻“尔滨”,成为新一任顶流?哈尔滨的“火爆”究竟原因在何?在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看来,互联网传播只能是助推,旅游产品本身的魅力才是根本。经过多年发展,哈尔滨坐拥独特吸引力的冰雪旅游资源、完善成熟的旅游产品体系,因为有相当的硬实力,才能在这次风波中接下这“泼天富贵”。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传统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旅游城市,希望用互联网和新型社交平台引流,甚至文化和旅游局长变身为‘网红’。”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评价称,殊不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技巧都不足以解决“网红”变“长红”的问题。

  而哈尔滨“爆火”在前,热度能否扩展到东北其他城市?刘思敏认为会有正向带动作用,但不能指望过高。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后、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刘花香则表示,黑、吉、辽东北三地的冰雪旅游实际上各有特色。“黑龙江聚焦于冰雪观光产品;辽宁的温泉资源十分丰富;吉林旅游产品则聚焦在滑雪运动,拥有我国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滑雪场。”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认为将黑龙江的冰和吉林的雪、辽宁的温泉组成冬季旅游的丰富组合,也不失为一种思路。

  A

  政府提前强力拉动营销 哈尔滨的“火”是偶然也是必然

  在刘思敏看来,今年冬季是疫情后首个完整的冰雪旅游季,此前冰雪旅游压抑的热情和需求被充分释放。从2023年旅游业恢复的情况来看,国内旅游人数增加了,但旅游消费却降级了。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火爆背后实际也是消费降级的体现。与冰雪运动、冰雪度假旅游相比,哈尔滨冰雪旅游是一种观光式的旅游方式,它的消费门槛较低。东北观光式冰雪旅游具备一定的体验性又可以满足好奇心,性价比较高。“同时,观众需要看热点,网红需要蹭流量,景区需要营销,它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互动。”

  杨彦锋观察到,入冬前,黑龙江就进行了细致、大规模、多次目的地营销,市场启动很早。如今的效果,可以看作政府强力拉动营销的必然结果。

  比如,从2023年初开始,黑龙江文旅部门就策划了很多高流量的IP,像“逃学企鹅”“歌声里的黑龙江”等。2023年9月,哈尔滨文旅部门策划推出颇具“网感”的宣传片,一时间“我姓哈,喝阿哈,五湖四海谁都夸”成为流行语。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接受媒体采访中坦言,“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用互联网思维,运用新媒体平台多维度宣传旅游,邀请头部博主为黑龙江冰雪旅游引流。文旅部门也一直在关注游客们的意见,换位思考,快速做出反馈调整。”

  B

  “互联网传播只是助推,旅游产品本身魅力才是根本”

  哈尔滨爆火之后,引发了新一波的各地文旅局抓住热度自我推销的热潮,并“卷”上热搜。

  东北三省争相把当地特产送到哈尔滨来展示,并热邀游客来“顺访”;广西、云南等地则趁着“砂糖橘”“野生菌”小朋友勇闯东北的热度,旋即推出旅游产品和优惠幅度,吆喝东北老铁到南方“交换冬天”。

  在刘思敏看来,哈尔滨“爆火”出圈,互联网的传播只是一个助推的力量,旅游产品本身的魅力、吸引力才是根本。

  在最近的20多年以来,国内的冬季旅游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格局,即“一南一北”两头热。刘思敏进一步解释称,“南”是指海南,冬天的海南气候条件温和,适合度假。“北”则是指东北。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产品本身的魅力、吸引力具备爆红的基础。

  “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正在向沉浸体验式转型升级,”刘花香指出,“冰雪运动以它极具有沉浸式、体验感的特性吸引了不少游客。”

  “近年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造得特别壮观,投资和造型都是历年之最,是拥有不可替代性的冰雪旅游产品。”杨彦锋说。

  除冰雪大世界外,刘花香认为哈尔滨的旅游产品体系也已经较完善成熟。“哈尔滨不仅有老字号景点如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冰灯艺术游园会等,哈尔滨还不断推动产品从老字号到新字号迭代,开发了一些新产品,如冰雪嘉年华、伏尔加庄园,今年更是上新了人造月亮、松花江气垫船等,以满足消费端的需求。”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透露,为了这次的“火出圈”,哈尔滨当地已经做了近一年的准备。为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游客体验。2024年1月1日、2日,哈尔滨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哈尔滨市冬季旅游提升宾馆酒店服务质量座谈会。此外,哈尔滨政府还整治了出租车乱收费的现象,统一安装新的计价器等……戴斌评价称,“这体现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同时,哈尔滨民众也纷纷走上街头,组织公益车队、给冻梨摆盘、给游客发放暖宝宝……哈尔滨甚至被贴上了“讨好型市格”的标签。

  C

  网红城市未来怎么做? 专家建议长期坚持“友好型市格”

  有业内人士认为,哈尔滨的走红,背后隐约可以看到淄博的影子,“主客共享”“全民参与”“好客思维”是去年上半年淄博成功的“法宝”之一。今年哈尔滨的种种“宠客”行为,也让“尔滨”在许多外地的游客心中生了根。刘思敏建议哈尔滨把握住这个机会,建立“友好型市格”,才能让网红城市走得长远。

  “如果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能抓住这次旅游形象改善的机会,彻底改变刻板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就有可能将冰雪旅游真正转化为冰雪+。”刘思敏说。

  刘花香表示,进入亚冬会筹备关键期,哈尔滨也应勇于发出“亚冬会带动三千企业入驻哈尔滨”的号召。为此,政府应加强良好的企业营商环境创建,加强政审批的透明度和效率,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

  刘思敏强调,哈尔滨与淄博最大的区别在于,淄博把一个不具有垄断性的、不具有特殊性的“烧烤”资源,借助互联网“火”了一把,而哈尔滨的冰雪资源更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刘思敏分析,这波流量过后,期望冬季旅游火爆在未来成为常态也不现实。但是,未来哈尔滨在冬季旅游仍旧会保持领先的态势,同时冬季旅游的火爆也会对夏季旅游在知名度、好感度上带来正面的影响。

  “由于哈尔滨有垄断性的冰雪旅游项目,想再复刻一次2023年冬天的火热确实比较难,但我也坚信2024年的冬天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余温不会‘凉’。”刘思敏说。

  整合:陈欣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玮 许琨

  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红星新闻、新京报、深圳新闻网 图片来自网络

南方都市报App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