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时间的人》

王计兵著,真故图书出品,台海出版社2023年2月版,56.00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2月17日        版次:GA12    作者:黄茜

  “事实上,除了阅读和写作,诗歌在中国更是一种社会实践。”著名汉学家柯雷在《不可控?中国的打工诗歌》一文中写道。

  2023年初,外卖诗人王计兵的首部个人诗集《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推出。这本朴素的小册子,撷取王计兵创作的4000多首诗歌中的精华,因聚焦于底层打工人胼手砥足、“揾食艰难”的生命现实而被广泛传诵,被网友评价为“真正属于劳动人民的诗歌”“从血泪、从灵魂中涌出的诗歌之泉”。

  和郑小琼、小海、许立志等打工诗人相似,王计兵是我们时代另一个因诗歌而改变命运轨迹的案例。王计兵1969年出生在徐州市邳州,初中没念完就转去武校。后来辍学出门打工,在沈阳工地上做过小工,在家乡捞过沙子,摆过摊、拾过荒,在山东开过翻斗车,兜兜转转定居昆山,和妻子开了一爿杂货店,一住20多年。他19岁就尝试写作,2009年开始在网络上写诗,活跃于各个人声鼎沸的诗歌论坛,并在与诗人网友的互动切磋中形成了个人风格和诗歌理念。2018年,王计兵兼职成为外卖骑手。当上外卖骑手后,王计兵的诗歌创作迎来爆发期,百分之八九十的诗歌是在送外卖途中写成的。身体的奔袭也带动思想的流动,旅途中频频闪现新的灵感,也因为“当你特别苦闷的时候,心里突然有很多话要说,总想写一写”。

  王计兵的成名也是一个偶然。2019年冬夜,由于顾客留错了三次地址,王计兵的一单外卖先后爬了18层楼才送到。由于送单超时,王计兵面临平台两次80%的罚款。不仅如此,他还被顾客无理训斥,受了一肚子气。王计兵心中郁郁不平,返回路上写下了诗歌《赶时间的人》。几个月后,这首诗被一位微博大V转载,意外地引发广泛共鸣,总阅读量达到2000万人次,“外卖诗人王计兵”走红网络。

  2020年7月25日,《诗刊》社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骑行诗人王计兵诗歌〈赶时间的人〉微博阅读量超过1300多万人次》,郑重地向公众介绍了王计兵其人其作。《诗刊》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全国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此前,王计兵的诗歌作品大抵在诗歌论坛、网站或者省市级诗歌刊物上零星发表,更多的作品压在箱底不曾示人,而《诗刊》社的推文是诗歌“体制内”向他伸来的橄榄枝,预示着一个更广阔诗歌殿堂的邀请。此后,王计兵一直处于各大媒体的追光灯之下,他的故事和诗歌频频见诸报端。出版社也随之而来,2023年,王计兵的诗集《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先后由真故图书、果麦文化出版。其中,《赶时间的人》获得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诗歌奖。2023年10月,王计兵正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写作和人生也迎来新的转折。

  假如把王计兵的诗歌归入广义上的“打工诗歌”,那么正如汉学家柯雷的研究所提示的,这个类型的写作不妨被看作“一种底层文化生产”,与诗歌文本同样重要的,是在当代社会推动它们发生、传播乃至经典化的复杂力场。《赶时间的人》一诗所以风靡网络,首先在于它精准地描摹了当代境遇,道出了独属于当代人的蹇迫与悲辛。“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这不仅仅是外卖骑手群体,而是当代社会全部打工人的真实写照,所有人都是“赶时间的人”,在高速运转、强力内卷的社会场域中往来奔波,无心眷顾风景,永远“只有一站和下一站”。更不用说,如今外卖骑手日渐成为城市一种“托底”的行业,浓缩了中国社会复杂的生存现实,极易引发广泛的心灵共振。

  王计兵诗歌中不仅仅有外卖员,还有清洁工、绿化工、保姆、建筑工人……他平等宽和地看待他们,书写他们,连白发苍苍的绿化工清晨上工点名,也被他写得“次第花开”。他的个性中没有媚骨,每一个普通读者都能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被善待、被尊重——这在当代文学中是罕见也是极为可贵的素质。

  但也要看到,王计兵的成名是有着不同立场、不同价值诉求的社会群体合力推动的结果。王计兵的诗歌以其对底层生活的揭示与观照赢得了普通读者的热爱,而媒体、出版社和官方诗歌机构,进一步加速了其经典化的过程。南方都市报、钱江晚报、潇湘晨报、工人日报、红星新闻、上观新闻、极目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澎湃新闻、新华社新媒体、央广网等数十家媒体对王计兵进行了详细的采访报道;东方甄选邀请王计兵作为首位草根嘉宾做客直播间。事实上,“真故计划”在2020年就已经写过王计兵的故事。中国作协等主动对王计兵予以首肯并吸纳其入会。这些自发的行动背后,不仅有对网红效应和流量的追捧,亦体现了整个社会对于底层境遇的关切。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歌见证、揭示、批判,接续乐府传统,“裨补时阙,救济人病”,成为一种真正有益的“社会实践”。以《赶时间的人》《我在北京送外卖》等作品为代表,2023年,“底层写作”一词引起各界更广泛的重视。从来被代言、被书写、被想象的底层,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虽然技巧上尚有瑕疵,但这种未经学院和体制规训,在田野里自然生长的写作,更促人反思文学的本质。和此前的诸多打工诗人一样,王计兵们以“生命之力扣响文学之门”,同时也以蓬勃的生命之力给时代与文学以希望和警示。 (黄茜)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