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一个周末扎堆20场马拉松,“跑马”加速产业经济回暖

2025年或1000万人次跑马 田协要求加强赛事组织管理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1月30日        版次:GA07    作者:韦娟明 张林菲 侯婧婧

  10月15日,第33届大连马拉松赛在大连东港商务区国际会议中心鸣枪开赛。IC供图

  大连马拉松赛中,中国选手冲刺时遭遇赛事工作车阻拦。 视频截图

  10月29日,青岛马拉松比赛中,选手打V手势为自己加油。 IC供图

  “两万人的规模,开跑后人挤人,根本跑不起来,三四公里的时候才有‘超车’空间。拖着感冒未愈的身体,竟然成功打开了1小时45分的大门!”刚刚过去的周末,在广州工作的苏先生回到家乡肇庆,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半马。

  这个周末,无疑是跑马爱好者的狂欢。据南都、N视频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城乡至少举办了20场马拉松赛事,赛道中不乏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等“大牛”的身影。“赛事平台越来越多,大家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各品牌助推,资本加持,让马拉松越来越受关注。”此前在无锡马拉松赛中打破全国纪录的24岁宁夏小伙何杰,向南都记者描述了“全民跑马”加速冲刺的新气象。

  大型马拉松赛事陆续强势回归之际,如何将“安全有序的参赛环境”落实到每一场赛、每一个人?早前的大连马拉松赛中,紧跟第一集团的唯一中国选手冲刺时,竟遭遇赛事车阻拦。“跑马热”持续升温背后,赛事管理问题仍不容忽视。中国田协为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国路跑赛事竞赛组织工作。

  热潮

  促进旅游消费,酒店行业火爆

  “在家乡跑人生第一场城市半马,山水肇庆的确美丽,下次有机会回来慢慢跑,欣赏沿途风光。”11月26日,肇庆马拉松举行,自称“菜鸟”的苏先生创下了个人最好成绩,跑进了1小时45分。

  一年前,因为手部受伤,他不得已放弃喜爱的篮球,开始在江边慢跑锻炼身体,从三公里逐渐提升到二十公里。“我特别想挑战自己。”因为没有参赛经验,而国内多数大型马拉松赛事必须查验完赛记录,得知家乡即将举办赛事,他第一时间报名,“中签率比较高,也认线上成绩。门槛相对较低,适合‘菜鸟’入门。”

  和苏先生一样,刚刚过去的周末,许多跑者都在朋友圈晒出了完赛成绩单。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至少举办了20场马拉松赛事。

  11月26日清晨,第27届上海马拉松开幕。鸣枪时间是7时,但5时刚过,上海外滩金牛广场集结区内就聚集了不少跑者。此前,上海马拉松官方公布了一组今年赛事报名和中签数据:短短7天里,预报名人数达17万余人,创下历史新高。

  “砰——”,伴随着发令枪响,2万名全马跑者和1.8万名健身跑跑者出发,绘就城市流动的风景线。

  今年上海马拉松,首次迎来中国台湾的精英选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也在跑者行列。3年前,他在广州完成了人生第一场马拉松比赛。

  11月末的广东,阳光和煦,不觉寒冷。深圳南山、珠海、肇庆、清远连州火热开跑。

  珠海马拉松42.195公里的赛道中,海岸线路段近40公里。途经爱情邮局、珠海渔女,城市中弥漫着浪漫气息。南山半马赛道既有碧海蓝天的自然景观,也有软件产业基地的科技之美。

  而在山水古邑连州,处处透露出文化韵味。赛道沿途,设置了15处氛围点,以腰鼓、太极拳等为选手加油打气。赛后美食补给区,则有当地的东陂水角、连州牛杂、糖水等特色美食。半程马拉松和欢乐跑完赛选手,还将获得当地农特产大礼包。

  借势连州半程马拉松大型赛事引流,连州地下河、擎天玻璃桥、湟川三峡等景区以折扣让利的优惠营销策略,促进旅游消费,酒店行业行情火爆。

  马拉松赛道,从城市延伸到乡村和自然景区。湖南首届“村马”——永州江永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赛道两旁是大片的阡陌田野,人们在阳光下奔跑,细嗅清雅稻香。

  重庆铁山坪森林半程马拉松赛设在枫叶渐红、层林尽染的森林公园内。贵州铜仁·梵净山冬季马拉松赛道,一头连接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一头连接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串起了百里锦江冬季的最美风景。

  魅力

  “长跑是我提振精神的方式”

  风景之外,对于旁观者来说,马拉松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苦”运动,它的魅力何在?

  对于这个问题,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用一本书做了回应。他的散文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很多跑者的启蒙著作。

  书中,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最著名的“陪跑者”、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马拉松爱好者写道:“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际地学到的。”长跑的人坚忍地累积距离,就好比作家全心创作一部长篇小说。

  跑步是“可以选择的磨难”,是“每一步都算数”的正反馈,同时也是最单纯的快乐、难得的放空时刻。用村上春树的话说,在抵达预设目标的长途中,“我跑步,只是跑着”。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也是一位资深跑者,参加过数十场马拉松赛事。11月26日的上海马拉松赛上,56岁的他戴着眼镜、身穿印有“西湖大学”字样的背心跑完了全程。

  施一公的长跑生涯,从初中时意外参加校运会、结果拿了1500米倒数第一开始,他自认“没有运动天赋”,却通过持续的锻炼激发了运动潜能,让身心形成良性循环。

  多年来,运动健身的习惯伴随着施一公从河南的乡镇来到清华园,再从美国名校回到国内教学岗位,他不断告诉身边的年轻学子:“体育锻炼是一种自强的精神,是一种受益终身的生活方式。”2018年,就任西湖大学首任校长的施一公,第一时间成立了西湖大学跑团,如今组团长跑的学生已然是该校的一道风景。

  而对于人到中年的跑者来说,跑步也可能导向一次人生重启。广州的林女士40岁之后决定加入跑团,她告诉南都记者,开始锻炼的契机是察觉到自己体能欠佳。“每天都睡不够,感觉快撑不下工作了”,孩子又要面临小升初,于是长跑成了她提振精神的方式。

  按照跑友们提供的信息,林女士入手了一双专业跑鞋,学习借鉴了专业指南书《爱上跑步的13周》中的入门训练计划,加入了线下跑步群,就这样慢慢跑起来。

  “真正开始跑了以后,身体机能上来了,精神越来越好,这些都是自己能明显感觉到的。头两三个月,我像疯魔一样地跑,后来知道一定要克制住这种冲动……”

  前几年,林女士随跑步群一起征战过3次广州马拉松、1次武汉马拉松,还出国体验了一回东京马拉松,后因辅导孩子升学暂时“离队”,但依然跟跑友们保持很好的联系。

  “最近又快到广马了,我们跑步群为了备战做热身,每周末都去‘拉九桥’,也就是一次性把珠江边上的9座桥全部跑完。”如今林女士的孩子已经上了高中,她看着心痒,正计划着慢慢找回状态。

  势头

  为全民体育消费带来积极催化作用

  早在2011年,马拉松赛事就开始流行于全国各地。此后,很多城市以马拉松为依托,打造“全民跑马”。随之而来的是体育消费市场迈入黄金周期。

  据新华社,2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总消费额达178亿元,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288亿元,年度产业总产出达746亿元。《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也指出,规划到2020年,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尽管在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赛事审批趋严等因素的影响,千亿级别的马拉松产业按下了暂停键,但从2022年末以来,上海马拉松、厦门马拉松、武汉马拉松等大型赛事陆续强势回归,为全民体育消费带来积极催化作用,产业经济也逐渐回暖。

  4月16日,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规模达2万人。项目的商务运营合作伙伴就包括了中体产业子公司——中奥路跑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其也获得该赛事商业权益开发及运营的独家授权。

  今年4月,湖北体育产业集团长江赛事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坦向南都记者指出,马拉松赛事扎堆式回归给举办城市带来了新活力,也给赛事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活动的整合营销服务上再有新的突破,必须融入文化、旅游、科技等元素,以吸引更多的人群。

  作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厦门马拉松声名远扬。根据《2021年厦门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自厦马举办赛事以来,参赛人数已超72万人次,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累计达44.9亿元,品牌价值累计达22.93亿元。

  此前在无锡马拉松赛中打破全国纪录的24岁宁夏小伙何杰,在比赛中穿的国产跑鞋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何杰向南都记者介绍,“如今中国马拉松市场环境这么好,能够成为一项全民参与和关注的运动,与商业助推其实是分不开的。”

  对于马拉松跑者来说,专业的运动装备必不可少,其中就包括跑鞋、护膝护腕、运动袜、太阳镜等。据尼尔森发布的《中国马拉松人群与消费洞察报告》,2019年,中国跑者平均花费为11418元。其中跑步装备可以占据花销的一半,赛事开销则达到28%,训练支出的比例也达到21%。

  马拉松爱好者苏先生向南都记者展示了他的“经济账”。尽管在过去的周末,他才在家乡肇庆参加了人生第一场半马,但跑步开销已经将近2万元。“我是‘装备党’,看到优惠活动就想入手,球鞋有六七双,球衣也买了好几套换着穿。”

  管理

  个别赛事组织不当暴露安全隐患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创新力的跑步市场。”今年3月,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会议在无锡举行,世界田联竞赛与活动部路跑赛事经理Alessio指出,2023年将是中国路跑行业在世界田联路跑标牌计划中再创纪录的一年,已有68家中国赛事组委会通过中国田协向世界田联申请标牌。

  “全民跑马”再现冲刺,但在市场的迅速扩张之外,“老毛病”似乎并未见得明显好转。

  尽管3月的会议上,田协对赛事安全保障体系、管理体制机制、标准体系建设、技术服务能力、先进理念导向等方面,提出了改进要求,并新增、修订发布了包含24个文件的《中国田径协会路跑管理文件汇编(2023)》,但由于马拉松赛事组委会、运营方等在实际举办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赛事组织不当、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依旧层出不穷。

  10月15日,两场国内知名大型马拉松赛事突发管理问题。

  在第33届大连马拉松赛中,紧跟第一集团的唯一中国选手尹顺金在最后冲刺阶段意外遭遇赛事工作车阻拦,影响了最终成绩。

  而在青岛海上马拉松开赛两小时后,因完赛物资发放区布置不合理等问题,大量人员滞留引发哄抢。现场视频中,人群挤作一团,高喊“退钱”,一位参赛者愤怒质疑,“发生踩踏事故,主办方负得起责任吗?”

  半个月后,针对两场赛事的处罚通报公布。

  中国田协决定,通报批评大连马拉松赛事组委会,要求其于11月13日前递交书面整改报告;内部约谈相关裁判员,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内部约谈执行公司智美体育文化(浙江)有限公司,要求其递交书面整改报告。

  另一份通报中,田协对青岛海上马拉松组委会作出“取消下一年度申请中国田协认证赛事资格”的处罚,对运营方青岛艾克斯体育文化有限公司作出“不予认证下一年度参与运营的赛事”的处罚。

  10月19日,中国田协下发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全国路跑赛事活动的竞赛组织工作,确保赛事规范有序进行,避免事故发生。通知说,要强化赛事组织各方责任,切实履职尽责,严格遵守路跑赛事比赛规则、组织标准和竞赛规程。赛事组委会要严密制定方案,规范应变、排除隐患。路跑赛事运营公司应组建固定运营团队,充实人员、加强培训,保证符合运营资质和要求的团队运营赛事等。

  今年3月,中国田协驻会执委王晓莹介绍,到2025年,国内路跑及相关运动赛事数量将增加至2500场,而大众马拉松参加人次也将增加至1000万人次。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的增加都对赛事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加过德国柏林马拉松的何杰向南都记者说起了一个细节:“他们的精英选手补给站每个桌子只放三个补给瓶,能让运动员很方便地拿取,很多人同时进站时不会造成推挤。”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韦娟明

  采写:见习记者 肖玥 南都记者 韦娟明 张林菲 侯婧婧

  出品:南都即时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