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企业展示区,观众与AI语音交流互动。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11月29日,202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闭幕。
大会以人文湾区、数字赋能为主题,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及数字创意3个前沿领域,汇集来自全国62家投资机构、超过300家优质文化企业,成功实现多只文化产业基金发布,总规模超百亿元。7个项目现场签约,20家企业获得机构签约意向,累计金额超20亿元,成果丰硕。
会上,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在科技、金融加持下,大湾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大有可为。
举办元宇宙等投融资专场
18家企业上台“路演”
29日,大会现场举办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创意投融资专场,18家企业代表轮番上台“路演”。
“芳禾数据是一家基于隐私计算,为客户提供数据安全流通的服务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投融资专场中,广州芳禾数据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童瑶向与会嘉宾和机构介绍了数据要素行业这一新兴行业,吸引了广东中科科创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关注,并达成了签约意向。
童瑶告诉记者,这次大会收获颇丰,能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与中科科创达成合作非常难得。她坦言,数据要素行业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就像当初刚刚兴起的互联网行业,整个行业的成长需要充足的投入,还需要“耐得住寂寞”,未来一定会诞生伟大的独角兽企业。
“恰好中科科创是一家典型的果农型的创投科技单位,考虑到我们数据要素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需要大量投入科研,所以不仅给我们带来资源、资金,还与我们一起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童瑶说。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赛道上,“AI+文旅”也进入公众视野。北京视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华介绍,公司搭建了基于AI技术的新一代旅游平台,已上线运营将近一年。“在这次大会上,我们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签约,这一轮的融资规模在1亿元左右。”
他告诉记者,未来会积极投身到广州、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的“AI+文旅”产业中来。“大湾区是全球出境游的重要客源地,这里聚集了最有旅游潜质的年轻用户,同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这次投资大会也看到了整个大湾区从政府到投资机构以及各个资源方都在齐心协力,相信未来会将文旅产业推向新高潮。”
促成投融资意向
7个项目现场签约
29日下午,在融资项目签约仪式上,7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包括北京视旅网络融资项目、黄埔军校外街区物业升级改造项目、咖啡烘焙学院建设项目、广州文化音乐节项目以及中科科创与芳禾数据、傲彩科技、图腾视界融资项目。
“我们看了18个路演企业,最终与3个路演企业进行了投资意向的签约,收获蛮大。”广东中科科创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何国勇告诉记者,投资机构对AIGC+文化科技的项目,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第一是技术本身有无门槛和创新性,有技术才有核心能力去持久发展;第二是看落地场景,关注技术落到哪些场景、场景需求如何、场景空间大小等;第三看团队,看创始人和核心团队本身在这个行业的积累等。
多位与会嘉宾和专家表示,通过大会的牵引促进,大湾区文化、金融、科技相互加持、相互赋能的局面将进一步打开,文化智造助力壮大实体经济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数字文化新场景、新应用、新消费加速涌现,助力大湾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观察
“金融+”助力广东文化产业焕生机
近年来,广东以提升内容生产能力为重点,带动文化产业能级全面提升,文化新业态在全国形成较强竞争优势。
数据显示,广东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1/7,已连续19年领跑全国,以文化服务业为主导、文化制造业为支撑,上中下游文化产业链完整配套的产业架构逐渐成型,全省年产值超千亿和百亿的细分行业多达9个和30个。
此外,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港澳文化产业特色鲜明,能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文化产业形成良好互补,粤港澳多元文化协同融合的特点成为大湾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上升态势,离不开金融“活水”持续支持。
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加速转型升级,文化产业需要更依赖科技研发,对资金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另一方面,“文化+”正成为主流趋势,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共生正在不断提速,产业生态的加快构建需要资金助力,也需要金融牵引。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这里拥有上千家投资机构,金融活跃度高。据统计,2019年至2023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合计产生融资事件达527件,总融资金额约为407.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融资高达74笔。
致力于融合最新科技创意打造文化应用场景的广州时间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围《粤港澳大湾区AIGC文化产业年度价值榜单》中的粤港澳大湾区AIGC年度资本关注文化企业TOP10,其董事会秘书沈毅表示,当下大湾区的文化产业正蓬勃发展,活跃的投融资氛围也为公司在文化科技场景打造上的技术研发助力,目前公司已在2016年完成天使轮融资1300万元。
不过,当前多数文化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现象,难以达到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要求,再加上文化产业重创意、轻资产运营的特点,中小型初创文化企业容易面临“融资难”。
对此,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表示,当下要转变金融思维方式,从长期主义看待文化企业,文化产品作为非刚性消费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以传统的可评估的重资产为主,为了增强文企的抗风险能力,需要延长产业链以形成规模效应。
●数据
10517.3亿
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加数”发展,正以强大的带动效应加快技术变现,为制造业、服务业开创新模式、注入新动能,文化赋能正不断裂变。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广东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517.3亿元,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
采写:南方+记者 黄堃媛
综合南方网、南方财经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