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 陈鸣 摄(图源:深圳龙岗发布)
<上接A11
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行,主会场正是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大运新城。彼时,有评论人士认为,“这对深圳来说,意义不亚于当年上海的浦东开发。”
12年后,一纸重磅文件出台,更是引起广泛关注。今年7月,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是继广东省政府提出“高水平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后,深圳从市级层面进一步明确该科教城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根据计划,该片区将建设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放大到决策层面来看,12年之间片区定位历经4次变化,从“体育新城-活力新城”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发展能级快速提升,高质量建设有待破局。业内人士认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面临配套设施不足、产业集聚度不高、片区运营水平需提升等问题。
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从深圳市级层面明确了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如何打破大赛后的“蒙特利尔陷阱”,补齐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短板,亟待龙岗以善谋和实干答题。
专家学者期待第四次定位能“一锤定音”,补齐建设短板。
与河套、西丽湖并列
2020年,龙岗多次提及大运新城扩容,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2020年年底,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被写入《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1年初,龙岗区谋定“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划定了26.29平方公里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相比大运新城扩容10.36平方公里。这一片区承载着引领全区发展的厚望,目标打造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核心、深港合作为特色,集国际化创新策源地与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于一体的“湾东智芯”。
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高水平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并列作为全力建设好深圳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任务,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提升发展能级、强化协同联动、深化深港融合等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被赋予三重定位
在2022年的深圳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被赋予三重定位——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和香港青年创业的重要基地,高品质湾东“新客厅”。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入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湾东智芯”为核心引擎,系统推进各大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为全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充分运用‘湾东智芯’战略规划成果,增强科技创新主引擎功能,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及周边片区高质量发展。”
从大运新城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片区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春天。不仅面积扩容10.36平方公里,定位和发展能级更是大幅度提升,被赋予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厚望。
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2023年7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简称《三年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在未来三年将聚焦深港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发展,建设成为一个智慧、创新、活力和开放的片区,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这是深圳市首次从市一级层面对如何高质量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案,从中分解出21项工作任务,并出台了配套的《重点任务清单》。清单对21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梳理形成67项重点任务257个年度事项。
据龙岗区重点区域署介绍,67项重点任务分为教育、科技、产业、人才及高品质空间五大类。市里和区里成立了工作专班,定期开会协调、督察督 办,推动事项落地。
据了解,随着大运中心场馆、大运智慧公园、大运北国际化文创街区等配套集聚,以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加速落地,大运AI小镇、大运软件小镇、启迪协信科技园等产业载体加速集聚,片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校为核心的深圳国际大学园已成为龙岗“创新智核”,各类创新资源形成加速集聚的态势。
未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将有助于推动片区积极融入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成为湾区东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与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排头兵,将逐步构建以“湾东智芯”等为核心空间载体和创新引擎,推进龙岗产业升级、空间更新、生态治理,进而实现龙岗区经济社会的创新高质量发展。
推动深港“四链融合”
相关专家学者表示,该计划是推动深港“四链融合”的重要指引性文件。如能圆满完成,深圳将形成“源头创新(光明科学城)-融合创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制度创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放创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整体创新格局。
从2011年到2023年,大运片区定位不断提升,承载着龙岗区的发展之梦。复盘十二年来片区发展的点点滴滴,有亮点,亦有瑕疵;有阔步前行,亦有踯躅徘徊。
本次《三年计划》的发布,能否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迈上快车道,激活“湾东智芯”核心引擎作用,扛起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发展的大旗?期待龙岗站在更高的起点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聚焦
立足湾区腹地,聚焦深港合作,服务国家战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该如何跳好“湾区之舞”,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奥一新闻记者梳理近年来多位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发展汇聚智慧和力量。
A
加强深港合作 三方面发力筑牢科研高地
今年以来,龙岗、香港双方互访频密,龙岗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机遇,谋划依托港中大(深圳)等平台,高水平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认为,《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对深圳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社会发展的全面建设、高端人才的引培将发挥重要作用;对龙岗区的产业升级、差异化创新发展、城市更新迭代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将极大推动深港合作和国际化交流融合发展。
作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重要的核心引擎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发挥自身发展优势,联合香港中文大学等国际优势资源,全面支持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水平建设。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认为,《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将会加速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集聚,国际科创人才梯队的完善,以之为引擎,促进龙岗乃至深圳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新时期的深港合作是全域、全要素的合作,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在拓展全域深港合作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填补了深圳东部,乃至大湾区东部深港合作的空白。
此外,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聚焦深港科教合作,也符合深圳所长、香港所需、湾区所向,尤其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具备策源深港全要素合作的能力与条件。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决定了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必须在高校建设、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三个方面共同发力,用实力和影响力筑牢科研高地。
B
加快产城融合 打造科技创新全生态链
“科教城”与“大学城”相比,更注重产城融合与产教融合。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企业家协会常务会长王理宗分析,建立科教城一方面是对科学理论的深度探索;其次是更好地加强基础研究。而深圳建立科教城,也正是为了弥补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短板,同时也能把基础研究转化成技术,再转化成产业。
王理宗认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在建设当中,第一要凸显中国特色、深圳特色;第二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可以参考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科教城建设当中的优点;第三要突出深圳与国内产业相适应的一些领域,尤其在航天航空、集成电路、半导体等短板领域。只有通过科研,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弥补我国在基础研究中的一些短板,从而加快提升供应链、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提升产业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能力。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也针对大运港深国际科教城的高校+产业模式提出了意见。樊建平认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里,还应该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能让研究的成果和人才源源不断地向产业链渗透。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将成为深圳龙岗区吸引国际化创新流、产业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载体入口。”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东部区域(龙岗、坪山、大鹏)管理中心总经理冯艳虹建议。“从政策创新、集聚发展、共建载体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大运深港科数城建设”。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魏建漳认为,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为代表的“龙岗创新”,已进入深圳创新体系顶层设计的第一梯队。龙岗的“湾东智芯”不再仅仅是龙岗的“智核”,更是成为深港合作的前沿阵地和试验区平台、全市国际化创新生态建设的先锋。
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以光明科学城为“源头创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为“融合创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制度创新”的创新格局,市级层面推动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将进一步补足深圳“开放创新”功能,为全市完善“源头创新—融合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新格局贡献力量,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贡献龙岗力量。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香港青年创业的重要基地和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需要充分调动科研、创业和产业等方面,加快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孵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全生态链,释放大湾区发展引擎动力。
C
加速软硬连通 建设湾东“城市新客厅”
在深圳东部地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区位得天独厚,禀赋资源丰富,具备打造湾东“城市新客厅”的条件。
“硬连通”方面,口岸是深港联系的纽带。当前,龙岗连接深港合作片区的通道正在打通。地铁14号线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运片区与河套地区的时空距离;正在建设的东部过境高速直通莲塘口岸,将成为龙岗引进香港创新要素的“大动脉”;未来10号线东延线直达福田/落马洲口岸,规划中的21号线、深惠城际线直达前海深港合作区。
深圳天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魏正波建议还要考虑大运片区未来规划建设高铁站的可能性。为此,他建议,进一步完善大运片区的交通条件,加强向南直通香港,向北联系东莞惠州、粤北和江西、湖南等方向,向东联系福建、浙江、上海,争取把大运枢纽提升成深圳全市的一级或二级铁路枢纽。
“软连接”方面,龙岗正谋划打造深港科技合作东部轴,促进深港两地源头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协同合作。
2023年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今年龙岗区将全面服务深港合作大局。充分发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科技、产业、空间等优势,加快推进大运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建设。加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平台纽带作用,深化龙岗与香港在科技、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聚焦港人港企在龙岗发展实际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持,让更多香港同胞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在深港产业互补方面,龙岗有先天优势,其重点发展的半导体、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产业与香港产业发展方向一致。目前,龙岗区依托辖区数千家港资企业及香港同乡会、香港总商会、香港青联会、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积极构建合作交流平台体系。
对此,魏建漳认为,大运深港科教城在深化深港合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片区天然具有香港国际化基因,与香港联动,将构建一个国内创新市场和国际创新市场融通的战略平台,更加便利科技企业利用国内创新资源和国际创新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创意活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天生国际化”。此外,借势香港新型工业化战略,深圳企业更有条件在香港设立智能生产线,依托香港“首站服务”走向国际化。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所处深莞惠都市圈几何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深圳市人大代表李学金认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通过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可以使深圳东部西部的科技资源发展均衡;深圳在建设自主创新高地的同时,还要在大湾区发挥核心引擎、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这项规划,可以增强东莞、惠州等地的协同发展。
近日,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管理署正式启动“深港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发展规划招标,该项目按战略研究范围、核心规划范围两个层次开展研究。战略研究范围包含香港、深圳龙岗、坪山、盐田、大鹏等区域。本次规划以龙岗区横岗、园山、龙城3个街道为核心规划范围,面积约105.72平方公里。
这是继今年《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后,龙岗区再度抢抓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机遇,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的重要行动。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同时拥有科技、教育、产业以及深港合作、国际化特色等元素,未来如何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现差异化发展,将“三重定位”转变为三重优势,跳好深港合作、深莞惠一体化发展的“湾区之舞”,值得期待。
总第110期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A10-13版
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大调研
策划:陈文定 邹莹
统筹:周昌和
执行统筹:
任笑一 陈璐璐 刘晨
编辑统筹:董晓妍 李斌
采写: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蒋清君 李姗姗
南都·奥一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