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锤鍱赛龙夺锦摆件
清康熙孔雀绿釉地素三彩 “官上加官”纹玉壶春瓶
东周青铜人首柱形饰
清光绪石湾窑陶塑金丝猫
新石器时代红陶人面提篮
清石湾窑钧红釉大虾
金磁州窑“酒色财气”四系瓷壶
文物界有显眼包,生活里有表情包。南都、N视频联合广东省博物馆推出“文物表情包”融媒报道,让文物与表情包碰撞,让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互相映照,进而挖掘岭南文化宝藏的时代内涵,助力文博力量润泽当下、滋养生活。
脚踩平衡车 肩挑调料瓶 端水大师就是你
据说生活离不开三种师:老师、律师和端水大师。老师律师不平凡,端水大师也不简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端水大师?广东省博物馆的这款二十世纪初“合利”铭中国外销银雕双人抬轿调味瓶为你示范!
首先,你要掌握平衡术。脚踩平衡车,肩挑调料瓶,不偏不倚,照顾周全。用实力保证不打翻。
整个器物也是平衡的典范。轿夫、竹筐、花纹图案,本土风格与西洋情调并兼,既是实用器件,又可观赏把玩。用实力为中国外销银器代言!
成为端水大师的第二要点是要会拿捏。拿捏各方心理,找好对应位子。食盐老大哥,自然第一格;胡椒也重要,C位少不了;芥末人气高,椅子上面靠。瞧瞧!安排得井井有条。
最后,你还得有个给力的搭子。斗笠、中裤、长布衫,步伐一致扛重担,不撂挑子不摆烂,有这样的神队友,行稳致远,不难不难!
至于能行多远,呵!漂洋过海,西方国家逛个遍。早在18世纪,中国银器就开始闯世界了。当时的广州十三行,有大量银铺,所售银器工艺精湛、价格实惠,深受有银器收藏嗜好的西方人的喜欢。这些外销银器器形以西式为主,咖啡壶、马克杯、名片盒、糖罐……覆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纹饰则多中式,梅兰竹菊、花鸟纹、龙纹……洋溢着本土趣味与人文气韵;工艺也是花样繁多,锤揲、錾刻、贴焊、镂空、累丝、鎏金、银胎珐琅……繁缛华丽,引领新风潮。
可以说,在广州能工巧匠手下,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下,银子不再是“阿堵物”,而是摇身一变,化身“白富美”,进入艺术领域,开启中国外贸史上流光溢彩的白银时代。
鼓手担任“龙舟DJ” 划水我们是专业的
摆件儿,也叫手办;赛龙,也叫划水。
这支龙舟队,来头不简单。含龙珠的龙头、刻龙鳞的船身、绣“三军司命”的旗帜,这十多厘米长、三厘米高的赛龙夺锦摆件,是来自十九世纪的高级手办。
如你所见,这艘龙舟和船上的龙舟队都裹着银装。白银作为早期货币,与环球经济、越洋贸易及国际关系连环相扣。十九世纪的珠三角,是银器界的“世界口岸”,成千上万个银器在这儿被制造出来,也在这儿装船起航。这个摆件,可能还是其中的限量隐藏款。
当国产银饰遇上西方客户,19世纪广作外销银器不断“上新”,带来了新的审美形式,也形成了新的文化趣味。
银器受欢迎,工艺也大有讲究。这尊赛龙夺锦摆件用的锤鍱工艺,就是利用了金属银较软的特点,将银块捶打成薄薄的银片,锻造出形状,再刻画出细微的纹理。这些工艺既富有变化又节省原料,堪称当时的3D打印机。
细细看这支龙舟队,一共有18个人,划桨、掌舵分工非常明确。要说气氛组,还得看站C位的锣手和鼓手。这位显眼包鼓手,不愧是“龙舟DJ”,没有一个鼓点是白敲的。专业划水,这场面你见过吗?
古人玩转谐音梗 “鸡冠+鸡冠花=官上加官”
鸡,你太美!单脚而立,昂首向尾,羽毛如彩带飘摇,目光里写满傲娇。
是什么让你如此傲娇?是你独立的鸡生信条?还是这瓶胎质轻薄,秀美苗条?或是“鸡冠+鸡冠花=官上加官”的绝妙?
清新的绿、明亮的黄与深沉的褐,碰撞出层次饱满的味道,这不就是当下最流行的“多巴胺”与“美拉德”的混搭?再看这瓶,长颈、垂腹、圈足,小巧秀美,胎质轻薄。通体施的孔雀绿釉,可是康熙年间大热的流行色。
最后说说这“官上加官”。古人是懂谐音梗的。广东省博物馆有块明代玉雕,雕的是马背上躺了只猴子,寓意“马上封侯(猴)”。而古代绘画中,有不少萌猫扑蝶图,猫蝶与“耄耋”同音,“猫蝶”是绘画中长寿的象征。类似的谐音梗还有“一路(鹭)连(莲)科”“太平(瓶)有象(祥)”“功(公)名(鸣)富贵”等。他们将升官发财、平安长寿,这些朴素的世俗愿望,藏在器物上,以消解碌碌人生里的苦闷与荒诞。生命终会逝去,名利也会化为乌有,但谐音梗背后有趣的灵魂,却恒久远,永流传。
我是青铜更是王者 谁说“岭南没有青铜时代”
丸子头、招风耳、“梅花妆”、巴掌脸,还有天鹅颈和A4腰。让我看看是哪个小可爱如此迷人?哦,原来是我自己。
大家好!我是东周青铜人首柱形饰,你可以叫我阿柱。迷茫是我的表情,青铜是我的肤色,斑驳的锈迹是岁月对我的赞歌。
你以为我是二不愣登的青铜,其实我是神秘又孤独的王者。何出此言?
首先,我来自广东清远三坑镇马头岗。身份记不清了,可能是车饰、棺架柱头饰,也可能是仪仗或陪葬器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出身贵族。其次,我的“出世”也不一般。1962年8月,当考古学家在清远马头岗挖开我所在的东周墓时,也挖开了岭南青铜时代考古研究的序幕。不仅纠正了“岭南没有青铜时代”的说法,也让世人发现:在秦军南下之前,岭南并非“化外之地”“瘴疠之乡”,岭南自有岭南的风姿!
我们青铜人首柱形器家族集中在西江流域的大中型墓中,出了岭南地区,就不见踪影。在专家粉儿眼里,我们是最具岭南特色的青铜器。空洞的眼神透露着让人心动的迷茫;斑驳的锈迹镌刻着来自岁月深处的孤独。是的,我在地下躺了两千多年,孤独就像泥土里的潮气,挥之不去,侵入骨髓,最终成为我生命的底色。
吸猫族想撸我?给个眼神自己体会
是谁在搞事情?你已进入猫眼监控区,请注意言行举止。什么?我抓不到你?我空有美貌,没有才华?给你个眼神,你自己体会!
我是一只金丝猫,身高12.5厘米,身长22.5厘米,体重900克。出生于清光绪年间,祖籍广东名窑石湾窑,现居广东省博物馆。
说到颜值,我承认有亿点点出众。毛发,纤毫可见,起伏波动,自然弯曲;五官,目如宝石,须似钢针,耳大招风;气质,可盐可甜,野性与优雅兼具。如果美貌要交税,我大概要交五六七八十倍。
论业务,我是让耗子闻风丧胆的“活阎罗”。不信,你看我这架势:四爪紧绷,背部拱起;瞠目而视,蓄势待发。论身世,咱也是出身大家(之手)。黄炳,知道吧?广东人,清代中后期画家,更是石湾陶塑名家。拥有双重技能的他,将国画中画鸟兽羽毛和点睛的画法,用于立体雕塑上,最终练就了“必杀技”——胎骨出毛(俗称“胎毛”)!看我这一身金黄而富有光泽的猫毛,那可是mix了国画与雕塑两种艺术形式。一个字:讲究!
当地群众口耳相传:“黄炳所作的猫,老鼠看见都害怕”。“胎毛”技法后来成为石湾陶艺特色技艺之一。而以黄炳猫等为代表的石湾陶艺,也因贴近大众民生,兼容文人品位和田园情趣。2006年,“石湾陶塑技艺”更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0年,我去韩国“演出”时,当地观众强烈要求多看我几眼,展期延后了好几天。我是清代石湾窑黄炳塑素胎金丝猫,广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石湾陶艺代表。知道你们爱吸猫,随时找我,带你自在逍遥!
有啥不开心的 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下吧
都是玩泥巴,你玩的是泥巴,古人玩的是内心写照。
你看这个篮子,铜铃般的双眼写满委屈,根根分明、上翘的睫毛,卡姿兰都甘拜下风。歪斜的鼻孔下,嘴巴都弯到姥姥家了,感觉下一秒泪水就要夺眶而出。真想安慰一句:同为大冤种,我可太懂你啦!有啥不开心的,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一下吧!
言归正传,这是广东省博物馆的新石器时代红陶人面提篮。高提梁,敞口,桶形身,平底,陶胎为橙红色,腹部两面刻有人面图案。
数千年前,它诞生于土壤和水的交融,以及火的淬炼。质朴、笨拙、简练、生动,就像生命最初的样子,没有过多矫饰,再现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存图景,是先民们精神生活的写照,也是人类文明觉醒的象征。
几千年过去,村落成城,符号为诗,风中韵律化为歌声,制陶者归于尘土。而它却容颜不改,穿越历史长河,意外地,与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实现了神奇的契合。
我们凝望着这张面孔,也许会发问:数千年前的制陶者为何要画一个这么丧的脸?在“动手”之前,他经历了什么?岁月无声,没有答案。也许那一刻“灵魂画手”真的不开心吧。谁还没个难过的时候呢?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情绪表达上,古人和现代人是相通的。我手画我心,正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疗愈心灵,同时赋予作品生命。
虽然没“钳” 但我自信 因为我红啊
钱重要吗?他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虾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重要的是心态!你看看我,哪像有“钳”的?虽然没“钳”,但我始终有一种以后会有“钳”的错觉。为何这么自信?因为我红啊!
都说人红是非多,虾红了要出锅。我出的可是广东名窑——石湾窑。看我乌黑的眼睛、钧红的釉色,以及深不见底的大口,形象生动活泼,造型写实逼真,典型的石湾窑style!
石湾窑有多牛?本大虾和你唠唠。“石湾瓦,甲天下”,石湾窑是我国著名的陶瓷窑厂之一,形成于唐宋,繁盛于明清,至今仍薪火不熄。早期多生产日用品,比如大虾、南瓜、荔枝等。明清时期,又推出新品种——艺术陶,在釉色上仿钧釉及仿历代名窑产品,造型、釉色、技法等全面提升。
当然,除了仿制传统器皿,石湾陶也有“独门绝技”,那就是擅长塑造人物、动物等,代表之一就是本大虾啦!我们“石湾公仔”家族个个贴近生活,又艺术传神,能让你一眼之间见市井烟火,一指之间品山水乾坤。不仅爆红于两广地区,还跻身皇宫,连乾隆都忍不住说:爱了爱了。
我的“壶生信条”:人生苦短 再来一碗
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也可以一杯倒!噔噔噔!本壶来也!近千年来一直走在潮流前线,浅浅介绍一下OOTD(今日穿搭):白T配黑色小短裤,小翻领露出我的天鹅颈,谁说身材比例不好不能玩oversize?
当然,我最爱的还是T恤上的大logo——酒色财气。“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东坡点赞的箴言,家人们谁懂啊!
我是金磁州窑“酒色财气”四系瓷壶,祖籍河北,老家的工匠将传统中国绘画技法直接用于瓷画,创烧了白地黑花装饰技法。咱磁州窑不仅是中国古代分布最广的民间瓷窑体系,在世界陶瓷史上也独树一帜。造型质朴实用,风格明快生动,常常出现在各类民间生活用品中,碗、盘、瓶、罐、瓷枕……
磁州窑的标签是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在胎体上先挂一层白化妆土形成白地,然后用毛笔蘸铁颜料绘出纹样,再施以透明釉烧制,要求画工绘制一气呵成。
工匠师傅妙笔生花,纹样也丰富多彩,既有菊花、半圆形团花、云头形团花、唐草纹,也有“福德”“招财利市”等吉语、广告语,“酒色财气”四系壶也是其中典型。
咱这风格,主打一个接地气,白地黑花是水墨画风,酒色财气是生活小景。我的“壶生信条”就是:人生苦短,再来一碗!
A07-09版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佳 陈伟斌
统筹:胡群芳 陈成效
执行:刘兰兰 董梓浩
文案:刘兰兰 黄薇
实习生 杨楠 林达瑜
视频:邵嘉慧 曾俊豪 魏雄锋
实习生 谢和洋 宁雪珂 高林 卢泽娜 黄海铢
配音:杨杰
出品:南方都市报 N视频
广东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