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沥青路面整治,回应民生关切要主动也要用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0月18日        版次:GA02    作者:

  短评

  华景路是广州市天河区的一条市政道路,位于棠下街道,连接中山大道西与翰景路、华景北路。周边有多个大型小区及多所学校,人流车流量都不小。过去,当车辆行驶进华景路往往会发现,混凝土行车道路面很硬,反弹颠簸大、减震效果差,舒适性不高,若是打开车窗还能听到较大的噪声。但如今,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天河区有不少路段都升级成了沥青行车道,而华景路的改造升级就是这种变化的典型。

  这样一个改造工程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相对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带来的行车体验会提升很多,推进非沥青路面整治工程,能直接提升交通运行效率。简单的道理并不难理解,但现实中,要实现这样的改造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回顾整个工作过程,天河区住建园林局总结了不少经验:一是要及时发现群众关切的民生事实,主动作为;二是要与各部门和属地街道形成工作合力,积极主动沟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凝心聚力,做好群众解释工作,推动工作的完成;三是要提升工艺,减小施工对附近居民带来的影响。

  民生无小事,但凡事有先后,哪些民众反映强烈,哪些需要优先解决,决策者必须做好决策。“推进非沥青路面整治工程”是2022年天河区政府10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是经过层层民意传递,继而在区人大会议上票决通过的。上述项目实施前,相信决策者是经过了充分调研的,不仅通过特定程序了解民意,而且,正如相关部门总结的经验所提到的,是以主动作为的方式积极倾听民众呼声。这个过程也说明,所谓倾听民意,只要用好现有的制度机制,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要够主动、够用心。

  城市高速发展对城市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城市规模和相应的城市发展历程,决定了广州城市发展要告别大拆大建的模式,城市微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凸显。此次案例中,将混凝土路面升级改造为沥青路面,其实也是城市微改造的一种探索。在落实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各部门的协同互动,尤其是与基层街道的密切配合。在各种场景的城市微改造中,基层部门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改造前要制定计划,改造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面临民众提出各种诉求,同时也有很多临时性、突发性的困难要去解决。毕竟,不同于大拆大建,微改造通常都是小修小补,这样一来,就必须寻求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那些不起眼的角落,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恰恰应该是城市微改造所注重的。从2021年至今,天河区住建园林局已经完成涉及五山、员村、车陂、前进、黄村、新塘、沙河、兴华、长兴等街道78条道路非沥青路面整治工作,改善道路通行力和行车舒适度。深入到那些社区或街道,可能成果看起来没那么耀眼,但带给民众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当这种改造动作变成系统工程,对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会显得更为突出。而一个城市的民生工作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能否做好这种不起眼的加分项。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