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9月8日,有市民反映太原某中学初中某班的家委会拟为老师筹备买教师节礼物,拟筹备礼物包括5套化妆品、2套男士派克笔、7束花,共约5000余元。校方则表示“老师不会收”。事件一经曝光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矛头对准“爱找事”的家委会,不少网友则回忆起儿时遇到的势利眼老师,评论区充满着发泄不满的言论。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这无形中给老师套上一层枷锁。当老师收下昂贵礼物的那一刻,教育仿佛成了一种商品,可以用礼物来交易,用价格来衡量。收了礼,老师就得在“付了款”的“消费者”面前接受百般挑剔。网上就有90后老师评论道,自己并不需要这些礼物,推托不成的她只得挤出笑容先收下,再找机会让孩子带回家去。
老师们倍感压力,家长们也不好受。家长估计也没想到,费尽心思集资送礼,照顾没捞成,反倒把孩子学校送上了热搜,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他们更没想到,自己以为“为了孩子好”,实则会给孩子价值观形成一定冲击。青春期的孩子更敏感,高价礼品是对努力的消解,容易稀释孩子的自我肯定:“老师对我好,是因为爸妈送了礼,还是因为我自己够努力?”送礼是表心意;送昂贵礼物,就免不了沾上些铜臭味了,要是遇上自尊心强的孩子,更是会给其带来价值观上的冲击,本想为孩子的教育投资,只怕是好心办坏事。
与此同时,微博词条“4岁女孩教师节手提五花肉送老师”冲上热搜。女孩的老师虽婉拒,但同是送礼,五花肉更显情真意切。送肉恰好对应了古代圣贤孔子的束脩之礼,更饱含着孩子“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老师”这一朴素情感,让网友都感到“治愈”。其实,多年前教育部就出台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等财物。学生和家长太热情,合理“领情”、教会学生感恩的方式也有很多。2021年,深圳不少学校就开展了“敬师周”活动,鼓励学生用诗歌创作、歌唱表演、绘制贺卡等方式向老师表达敬意,用“每天进步一点点”回馈师恩,并受到媒体广泛报道,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如今人们的消费水平提升了,礼物也变得五花八门。这时,严厉禁止给教师送礼,是人们吝啬于表达感恩吗?实则不然。教育应该是纯粹的。当表达心意沾染上攀比和谄媚之风,教育也会笼罩上利益的阴影。舆论发酵,更印证了家委会集资送高价礼品是一桩失败的“买卖”。教育本该以心换心,这吃力不讨好的“花架子”不做也罢。有时候,一声真诚的“老师,您辛苦了”,就够了。
郑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