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先后披露了2023年半年报。据统计,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五家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41.88亿元,按新会计准则要求重述后数据同比下降6.58%。总体来看,A股五大上市险企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呈“两升三降”态势。
从寿险业务看,各险企寿险业务保费及新业务价值均在报告期内实现较快增长,这主要由于预定利率下调的预期下,针对储蓄型保险产品的需求持续走高。财产险业务方面,“财险老三家”综合成本率均有所上升,非车险板块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
中国太保净利润受寿险拖累
半年报数据显示,新会计准则下,五家A股上市险企呈现出“两升三降”态势。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寿于2023年至2025年期间,采用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过渡方案。在境内上市地,该公司将继续执行原保险合同准则和原金融工具准则,并披露财务报告,同时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通过附注,补充披露新保险合同准则和新金融工具准则相关财务信息。因此,在旧会计准则下,中国人寿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61.56亿元,同比下降36.28%;按新会计准则来算,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则为361.50亿元,同比下降8.00%。
而在新会计准则下,中国人保上半年净利润为198.81亿元,同比增8.70%,增速居五大上市险企榜首;新华保险净利润增速次之,达8.60%,净利润为99.80亿元。其他三家险企净利润增速则呈现出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61.50亿元、698.41亿,增速分别为-8.00%、-1.20%。中国太保净利润增速下滑幅度最大,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83.32亿元,同比下降8.70%,主要受太保寿险净利润下滑影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太保寿险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50%。
太保寿险解释称,净利润下降一方面是因为保险业务收入在短期险保费规模同比下降6.50%,叠加2022年合同服务边际受资本市场波动减少,进而带来2023年合同服务边际摊销金额下降。另一方面,金融工具准则切换下,利润波动更受到金融资产短期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拖累寿险上半年的投资业绩同比下降19.50%。
多家上市险企投资收益承压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半年报发现,多家上市险企上半年投资收益均承压。从总投资收益率(中国太保为非年化数据,其余为年化数据)来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分别为3.41%、3.40%、2.00%、3.70%、4.90%,分别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上升0.4个百分点、下降0.1个百分点、下降0.5个百分点、下降0.4个百分点。
在偿付能力方面,从最新数据来看,A股五大上市险企的偿付能力均保持行业较高水平,不过也有部分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中国太保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幅度最大,较上年底下滑了18个百分点,为15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0%,较上年底下滑了16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样出现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2.55个百分点、3.16个百分点。中国人保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0%,与去年年底相比上升了11.7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则为184%,与去年年底相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银保渠道重回寿险销售主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衡量寿险长期经营质量的指标之一,新业务价值集体实现双位数高增长。多位分析师均在其研报中指出,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上半年居民对储蓄型保险产品的需求旺盛,叠加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导致产品销售火爆。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今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约691.49亿元,同比增长约30.84%。其中,人保寿险、中国平安、太保寿险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6.80%、45.00%、31.50%。
从渠道来看,随着近年来保险行业个险代理人数量持续减少,银保渠道逐渐重回寿险销售主渠道,在上半年表现亮眼。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在中国太保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从整个新银保的价值贡献来看,中国的银保业务应该开始进入了2.0时代,也就是银行和保险公司战略合作进行长期、以客户为中心的整体价值创造形成客户、银行、保险公司“三赢”的局面。
非车险业务逐渐成财产险公司经营重心
财产险业务方面,总体上看,“财险老三家”今年上半年的综合成本率均有所上升,具体来看,多为车险综合成本率抬升所致。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分别约96.4%、98.0%、97.9%,同比分别提升0.1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三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5587.69亿元。其中,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37.03亿元,同比增长14.3%;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009.30亿元,同比增长9.8%;平安产险取得保费收入1541.36亿元,同比增长5%。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四成,继续带动新能源车险销售高速增长,其中太保产险上半年实现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5.1%。“但新能源车险出险率依旧偏高。”据中国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介绍,新能源车出险率高出燃油车接近1倍。
非车险业务方面,A股上市公司非车险业务上半年保费增势强劲,其中两家险企业务规模增幅超10%。具体来看,太保产险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29.38亿元,同比增长24.5%;人保财险非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50.31亿元,同比增长11.6%;平安产险非车险保费收入406.4亿元,同比增长7.16%。
整体而言,农险、健康险及其他险种原保费收入增速较高。如中国人保上半年农险、其他险种的保费同比增速为20%以上,健康险、农险、责任险的保费增速均超过了25%。
非车险业务占比提升释放了这一业务当前的受重视程度。中国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在近日的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因为车险受到限速、车市新车销售下降的影响,发展速度受到限制,因此集团经营重心仍然会放在非车险发展上。
“非车险业务的发展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对于发展非车险业务的思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专家朱少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险企要围绕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发展科技保险、农业保险、环境污染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此外,需要开发增进民生福祉的保险产品,如非标体/带病体保险。最后,需要根据非车险业务的经营周期,动态调整业务结构,确保获得稳定的经营业绩。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见习记者 刘常源
关注
预定利率3.5%的寿险产品下架后,是否导致产品销售断崖式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自7月底预定利率3.5%的寿险产品集中下架后,8月份以来各家寿险公司陆续推出新商品上架,市场十分关心预定利率下调后的新产品能否继续支撑保费收入和新业务价值的高增长。对此,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表示,预定利率产品虽从3.5%切换至3%,但在中国长期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老百姓储蓄财富依旧是刚需,不会导致产品销售出现断崖式下滑。国泰君安非银研究团队同样认为,3.0%定价利率产品陆续上线,预计客户低风险偏好下的保险储蓄需求依然旺盛,居民保险储蓄持续高位将继续推动寿险销售显著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