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博士弃211高校“饭碗”牵手高职打造新学院

欧刚:职业院校教师要牵头去做应用性研究,解决行业痛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9月11日        版次:GA11    作者:程安

  欧刚。 受访者供图

  人物简介

  欧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Energy、Small Methods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中国专利两项。主要从事先进功能材料的整体结构设计、表面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新材料的开发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顶着清华博士和海归的“光环”,这一年来,欧刚常被问及为何会离开某知名211高校,来到高职院校任教?问题的答案,在欧刚看来,非常简单——热爱。

  选择

  致力攻坚产业难题

  清华博士牵手番职院  

  “十多年业内顶尖实验室的学术训练给我打下了扎实的科研基础,论文也发了不少,但回看这些研究成果,发现能真正应用于产业的却很少。想到这一点,往往比较失落,所以希望能有机会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能力去弥合科研和产业需求的鸿沟。”欧刚告诉南都记者,研究型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思路不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番职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龙头院校,以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跟产业的合作非常密切,可以轻松对接到来自产业一线的真实需求。“基于此开展的应用研究也是我真正想做和热爱的事情。”

  于是,2022年欧刚毅然决然地离开某211高校,来到番职院。彼时,番职院正在谋划面向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开设“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成立前沿材料学院。

  该学院定位为“服务广州、面向大湾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平台,聚焦新能源材料、电子新材料及纳米新材料三个重点领域,初步形成前沿材料专业群。

  “关注锂电氢能相关的研究,这也正是珠三角的风口产业,有配套的行业支持,所以我很看好番职院的这一举措。”入职后,参加行业展会、深入企业交流也成了欧刚的常态。“新能源、新材料、锂电池企业和光电企业等都有深入接触,也谈妥了部分合作事宜。”在欧刚看来,高职院校产业特色浓厚,聚焦行业共性问题,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痛点,“产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升级,这对我个人而言也有很强的成就感。”

  欧刚表示,借助番职院的平台,跟业内的头部企业和兄弟院校深度合作,成立产教联盟,教师可以去企业轮岗,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深耕

  从零开始创建新学院

  教师要牵头去做应用性研究 

  作为职业教育的“新人”,初入行,欧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协助学院团队从零开始为前沿材料学院做基础建设,大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学院建设方向,小到采购实训室软硬件设备。“从琐碎的小事做起,接近一年的建设,人员规模扩大了,学院正式成立了,首届新生来了,我们踏上新航道了。”

  作为教研室主任,他对于刚到来的首批新生,充满了期待。今年前沿材料学院首次招生,迎来了喜人成绩。初步统计,首批新生录取分数在物理专业科目组排名前三(不含三二分段)。“有了优秀的学生,如何培养是关键,高中时,学生的作息非常规范,上大学之后氛围更加宽松,如何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依托优秀的教师团队,培养具有科研素养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是我们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欧刚表示,前沿材料学院虽然在番职院中最晚建立,但是“起点高”,专任教师都是“985”高校博士,而且不少有着资深的行业从业经验。“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团队去集体攻关难题。”

  欧刚认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教学能力,还要牵头去做应用性研究,解决行业痛点。“从师资队伍到课程体系,从理论教学到平台实践,从硬件到软件,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老师们在做项目时,还会带上学生一起参与,打好实训基础,练一技之长,促创新能力,承工匠精神。”

  相关新闻

  广州番职院:引进博士近百人,以80后、90后为主

  “培养一支有远见、可堪大任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对各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当前各学校的共同认知。”据番职院党委书记林洽生介绍,入选“双高计划”以来,学校党委大力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先后发布招聘计划达23批次,成功引进博士95人,当前博士总数达138人,绝大多数为80后、90后。

  人才引进来了还需要留得住。番职院在高层次人才待遇安排上亦是下足了功夫,从安家补助、住房保障、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高层次人才工作室设立等方面对博士教师发展给予保障和支持。

  “学校为优秀博士配备了30万元的安家补贴,提供免费的校内高层次人才公寓,每年专门设置1000万元科研经费,用于博士等人才自主开展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资助,同时专门调配了1200平方米场地,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设置人才工作室。”林洽生表示,学校同步出台《高层次人才工作室管理办法》,鼓励新老融合、跨专业、跨单位组建工作室团队。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程安 实习生 石青岚 郭晓雨 章嘉伊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