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障女生坐高铁,用实际行动提醒社会大众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8月01日        版次:GA02    作者:果冻

  街谈

  近日,一名叫诺子的视障女孩从广州出发,转乘高铁来到深圳北站,并登上深圳地铁5号线前往南山西丽。一路上,工作人员让她搭着手臂,引导她前往检票口,进站、等车、上手扶梯。到深圳要转乘地铁,无障碍安检、乘车等各个环节,地铁上的乘客纷纷施以援手。最终经过工作人员18次接力,顺利到达目的地,结束了长达140公里的无障碍旅行。诺子用胸前的运动相机拍下全过程,利用读屏软件剪辑并发布到网上,引来不少关注和点赞。

  但也有人无法理解,既然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出远门?诺子的回答是:“开心就好”。她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和视频,鼓舞更多跟她一样的人,放下负担,勇敢生活,助力越来越多残障伙伴独立生活、走出家门。

  中国现有残障人士约8500万,截至2021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有2.67亿,再加上因为各种原因而行动不便的人(如受伤等),出行有机会用到无障碍设施的总人口,估计接近一两亿。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日常生活中在公共场合的“能见度”却不成比例地低。究其原因,不是他们不爱出门,而是残障人出一趟门太不方便。不仅如此,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带小孩的母亲和家庭,出门同样不便。考虑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一生中的某一特定阶段成为“行动不便者”,无障碍环境建设实在是造福社会大众之事。

  从“不给社会添麻烦”,到“给行动者创造便利”,观念转变才能带来社会的关注、政策法律的改变,以及无障碍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今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9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重点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明确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相对于原有法律法规,这部专门法律无论在位阶上还是监管力度上都较以往有了极大提升。除了公共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小到规定药品说明书字号不宜太小,大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信息无障碍等,今后都有了法律指引,而且成为有一定约束力的社会惯例。

  当然,行动不便者出门在外,除了硬件设施,他人的协助也十分重要,这一点在诺子此次旅途中显得尤为突出。毕竟,硬件不可能照顾视障人士的所有需求。交通指示灯发出的声响可以帮助视障人士判断什么时候过马路,但看到举起盲杖的视障人士,你上前搀扶一下,能让他们走得更心安。坐轮椅的人就算能够顺利下到地铁站台,上列车的时候,还是需要工作人员帮忙在站台与列车缝隙之间搭一块小板子。从这个角度讲,诺子的视频不仅对其他视障者有鼓舞作用,也是对公众进行平等教育的最好教材——通过诺子的视角,我们体会到假如自己是一个视障或腿脚不便的人,出门在外可能遭遇什么样的情况,从而换位思考,从有需要的人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改善现状,进而帮助他人。

  谢谢诺子,感谢你用摄像机和短视频,给所有人上了重要的平等一课。 □果冻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