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广州黄埔区珠山,摄影爱好者在雨后追寻萤火虫踪迹。(堆栈处理)南都拍客 孙祥淞 摄
5月9日,珠海香山驿站,萤火虫在叶片上发出荧光。 南都拍客 吴振宇 摄
5月9日,深圳西涌国际暗夜社区,萤火虫闪烁在新屋村至芽山村河道间,这里的潮湿环境造就了天然的萤火虫栖息地。(堆栈处理) 南都拍客 曾跃鹏 摄
5月16日,广州华南国家植物园,大批游客打卡萤火虫。(堆栈处理) 南都拍客 张宁 摄
5月的时光,又到了观赏萤火虫的季节。夏日的夜晚,广东多地萤光遍野,如梦似幻。广州华南国家植物园的萤火虫冲上了热搜,满天飞舞的萤火虫宛若星河落入林间,引来众人慕名打卡;深圳大鹏新区西涌社区作为首个国际暗夜社区,一直在提升社区暗夜环境和生态环境,迎接广大游客来到观萤胜地探索;在佛山西樵山,藏着童话般的“萤火虫世界”,点点星光在高山流水间穿梭。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原因在于它腹部末端有个“发光器”,小窗孔状的发光层包含几千个发光细胞,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萤火虫呼吸进的氧气,与荧光素反应生成荧光素酶,萤火虫释放能量发出荧光,反应中制造冷光的效率高达95%以上。取决于体内荧光素的种类,美丽的荧光有淡绿色、淡黄色,也有橘红色和淡蓝色。
“今年萤火虫爆发时间较早一些,早前没有记录过的地方也出现了踪迹。”深圳市天文台观测员曾跃鹏从2021年开始记录西涌萤火虫,同时参与打造国际暗夜社区项目。西涌整体光害在降低是萤火虫逐渐增多的原因之一,“萤火虫喜欢靠近水源的地方,西涌社区有许多河道、湿地以及鱼塘,造就了天然的萤火虫栖息地。”
萤火虫是完全变态生物,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每年五六月是珠三角萤火虫数量最多的时间。萤火虫保育专家许松有着十余年在广东从事萤火虫保育与复育的经验,“守护萤火虫最主要的是保护它的生境。萤火虫是迁移能力比较差的昆虫,相对于其他生物更依赖于生境,生境一旦破坏,自我很难恢复。我们每年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看到大量的萤火虫,是因为这里不仅有大的乔木遮荫,还有地面的爬藤类植物为萤火虫幼虫提供了食物和躲避环境,同时也有赖于华南国家植物园对生态的重视。”
萤火虫不是保护动物,保护主要靠公众自觉行为。“目前国内萤火虫养殖场极少,研究者把重心应该放在就地培育上。”许松表示希望在合适的地方开展萤火虫复育和保育,就地培育,就地观赏。 采写:南都记者 高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