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高州鉴江两岸美丽风光。 南方日报记者 张令 摄
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星罗棋布、交织成网,共同组成了广东版图。细细翻阅,便能发现其中特点:各地自然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发展基础不尽相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的基本省情,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开年之初,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2月27日,《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公布了“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该工程将县域振兴拆解到县、镇、村层面,推动强县促镇带村,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A “县”在奋进
引导各县域打好“特”字招牌
湛江徐闻县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县份。全域面积基本上都是火山灰形成的红壤。然而就是在这一片看似贫瘠的土壤上,却孕育出了闻名遐迩的“菠萝的海”。
最近五年,从最低不到0.3元的收购价,最高涨至超过3元钱,徐闻菠萝成为岭南佳果上市的“排头兵”,徐闻也靠着菠萝,创造了销售奇迹、产业奇迹。
除了徐闻,这些年,广东不少地方在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做出成绩:红彤彤的荔枝成为了茂名高州市(县级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55.8万亩;馥郁芬芳的兰花,使韶关市翁源县成为全国最大的兰花种植区,年产值超30亿元……
广东各县因地理环境相异,振兴密码也各不相同,更需各取所长,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决定》中也明确提到,让县域在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珠三角地区及周边的县域,融入大城市发展建设,主动承接人口、产业、服务功能特别是生产制造环节、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的疏解转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产业实力较强的县域,进一步做强主导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显著的区域;生态功能重要的县域,加强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筑牢全省生态屏障;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域,推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种养殖、深加工、大流通,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广东深知,引导鼓励县域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要引导各县域打好“特”字招牌,加快探索各具特色、错位的发展,让每片土地都能找到各自富民产业的突破口,朝着专精特新的赛道迸发。
建立县级对口帮扶协作机制
2022年“全国百强县”名单出炉,惠州博罗县再次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近几年来,博罗一直榜上有名,排名不断上升,从第93名到第89名,去年已位处第81名。
过去几年,博罗县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强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大项目、大交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围绕一系列产业向下游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了一批世界500强标志性大型企业,打造以产业链招商为特色的产业园区,抓手破题县域经济。
然而,广东只有博罗一县登榜百强的现状,也摆在了眼前,不容忽视。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短板在县域,最大的潜力也在县域,因此,如何使短板变长、使潜力变现,成为了广东在现代化新征程上阔步前行的必答题;如何实现广东县域经济提质增量,成为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此次“百千万工程”,广东122个县(市、区)即刻启程,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聚焦根植本地特色,强化产业。广东今年也已安排1100亿元用于保障“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提前批次发行的“百千万工程”相关专项债券资金超700亿元。
此外,广东还建立起县级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通过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扶持一批十亿元级企业,实现产业共建、产业共强,搭上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顺风车”,力求百县一同朝着全国百强县的方向激流勇进。
作为“百千万工程”中承担着先行者、带动者的角色,应以“县”带面,强化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
《决定》中也提到,要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支持县城高水平扩容提质,推动一批有条件的县城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强化与邻近地区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发展成为大城市的卫星城……
构建雁阵之势,壮大县域经济。毫无疑问,以上种种,对打通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连接通道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县域强起来,各市各地才能强起来。
B 激活“镇”能量
将乡镇打造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1609个乡镇(街道)像散落的棋子,在广东广袤的“棋盘”上串连起县城街道与村域村落的纵横线。
作为其中支点,向上,可以推动全省的城镇化建设,向下,可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乡镇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百千万工程”对乡镇的发展定位,就是将其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
如此可见,要想切实发挥好乡镇对接城市辐射农村的节点支撑作用,首先要立足“服务”二字。具体而言,即加强乡镇的综合服务能力,使之成为乡村的经济中心、治理中心、服务中心,进而上升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这也正是《决定》强调的要点之一。《决定》明确,要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好用好党群服务中心,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加快补齐偏远乡镇服务“三农”的短板弱项,在家门口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基本之需。
打造兴旺的商业圈,开展农贸市场提升行动,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展销活动,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助推消费升级;推进电商物流服务联通,加强乡镇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加工物流中心建设,促进农货出乡出山出海;打造便捷的生活圈,积极发展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小公园、小广场、小球场等公共活动空间,推动镇村生活一体融合、各有精彩。
服务圈、商业圈、生活圈、物流联通,不同的关键词指向了同一个目标——让乡镇服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作用,推进乡村全面发展,加快乡村繁荣振兴。
推动100个美丽圩镇样板建设
提质,是本次“百千万工程”中建设美丽圩镇的关键词。无论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还是挖掘特色资源提升圩镇品质,都指向了以乡村“镇”兴带动乡村振兴,促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的目标。
广州从化区良口镇坐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五指山风景区等资源,近年来,凭借大都市“后花园”的资源禀赋,良口镇成功通过“示范圩镇”验收,全镇有15条村被评选为市级美丽乡村……诸多成功案例表明,以建设美丽圩镇为抓手,以镇带村推进乡村振兴效果显著。
近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今年将统筹县域、乡镇、乡村建设,重点在全省发展壮大50个中心镇,推动100个美丽圩镇样板建设,打造50个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的项目范例。广东将继续紧盯乡镇这个关键节点,做好提质扩面的大文章。
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乡镇这个关键节点的辐射与引领作用,“百千万工程”也给出了明确指示: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
突出发展一批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未来潜力较大的中心镇,有条件的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和县域发展的支撑力。
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镇名品。鼓励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专业镇联动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跨区域合作。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
分类发展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休闲旅游、历史文化、绿色低碳等特色镇,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推动一批古镇古埠古港焕发新的光彩。
癸卯年伊始,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就传来了好消息,该镇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全省继南海狮山镇后的第二个GDP超千亿元的经济强镇,成为广东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
有“中国牛仔名镇”之称的广州新塘镇,是目前国内年产量最大的牛仔服装服饰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全镇已有3000多家牛仔服装及其相关配套企业,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百千万工程”强调要推动中心镇做优做强、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促进特色镇培育壮大,为的是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辐射带动效应,引导沿线镇村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C 村村不息
小产品做成大产业 加快现代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新时代新挑战,锐意进取的广东正在书写一张覆盖全省2.65万个行政村的高质量发展答卷,从“三农”到“三品一标”,从“乡村振兴”到“家庭农场”,再到2019年推出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无不致力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并在城乡融合领域结下了诸多硕果。
成绩卓然,但客观的发展问题也仍存在。《决定》指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不健全,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净流出的局面尚未扭转。基于此,“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攻城乡融合、区域均衡发展,科学把握县镇村各自的功能定位。
在村级层面,《决定》强调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完善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新时代,如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对传统乡村产业体系,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适应人民对美好未来发展期待的,具体来说,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分散的、个体的、手动的农业生产模式升级为规模的、职业的、机械的农业生产模式,依托区域生态、文化、人才资源打造本土特色品牌,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填补高标准、高质量的农产品需求缺口。
以茂名高州杏花村为例,其原名上高村,依托当地的龙眼加工产业资源及历史底蕴,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致富路。据悉,节假日期间有多达两万人次的游客前往杏花村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更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就是要降本提质,要让农业生产高效起来,让农村居民的口袋富裕起来,让农村居民的生活富足起来,让农村居民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乡村建设与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建设是一个乡村的“面子”,小到供水供电,大到招资引商,关切到每个村民的日常琐事。在广州增城区,大埔围村就靠着现代化的乡村建设,摇身变为了湾区美丽乡村。大埔围村党支部副书记叶炳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革命”等乡村建设行动,大埔围村人居环境改善效果明显,有村民利用闲置空地建起了菜园果园,打造了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
这正是《决定》的题中之义。提高乡村基础生活设施建设水平,推动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是《决定》对乡村建设行动提出的要求。此外,《决定》明确,乡村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乡村文化根脉,塑造广府、客家、潮汕等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乡村风貌。
相较之下,乡村治理则更像一个乡村的“里子”,不常显露在表面,却关乎到整个乡村的正常运行。其中,“抓对”人很关键,正如“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
《决定》指出,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整顿涣散村党组织,完善受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旨在塑造和美乡村优秀精神风貌,移风易俗,培育向上向善的乡村气质。
“推动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月13日,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道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考虑。
万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越走越敞亮,越走越清晰。
链接
广东13个镇、11个村上榜全国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名单!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名单,广东13地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11地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广东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
产值超十亿元镇(13个)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菠萝)
湛江市廉江市良垌镇(荔枝)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罗非鱼)
茂名市信宜市洪冠镇(南药)
茂名市信宜市钱排镇(银妃三华李)
茂名市滨海新区博贺镇(捕捞水产品)
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荔枝)
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大蚝)
揭阳市揭东区埔田镇(埔田竹笋)
中山市黄圃镇(腊味)
中山市东升镇(脆肉鲩)
中山市横栏镇(花卉苗木)
中山市三角镇(杂交鳢)
广东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
产值超亿元村名单(11个)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盆景苗木)
韶关市仁化县大桥镇长坝村(沙田柚)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昭信村(海鲈鱼)
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大林社区(黄立鱼)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稔海村(鳗鱼)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青岐村(鱼苗)
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愚公楼村(菠萝)
惠州市博罗县石坝镇乌坭湖村(三黄胡须鸡)
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仙湖村(茶叶)
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坪上村(炒茶)
揭阳市普宁市洪阳镇宝镜院村(花卉)
采写: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谭涵潇 林思思 刘婕
南方农村报记者 黎祖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