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曾经被央视3·15晚会点名曝光过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企业,是否有所纠错和改进,如今状况如何,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权益保障的现状。
央视3·15晚会之所以备受关注,正是因为曝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可以间接起到对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监督作用,为消费者维权或帮助潜在消费者避坑。企业因存在质量问题被曝光,小则影响销量,大则可能倒闭,甚至整个行业格局也可能发生变化。
企业无论大小,只要因质量问题被曝光,都会一定程度消耗品牌信誉,甚至直接影响生死存亡。大品牌的问题产品,被曝光后难逃销量大减命运。例如,2018年,大众汽车旗下途锐品牌被曝光发动机进水的严重质量问题,即便公司随即发表道歉声明,为车主提供一对一专属通道并对途锐进行大改款,途锐销量仍一蹶不振。汽车这类对质量与安全要求极高的非快销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很难重获消费者信任。至于小公司,尤其是存在以次充好、不诚信经营等问题的公司,被曝光后则可能直接倒闭。
如果涉及食品安全这一类社会痛点问题,还可能因为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业“潜规则”,而从被曝光企业的问题发展为全行业的信任危机。例如,2022年被曝光的“老坛酸菜”脚踩装袋、土坑腌制的制作过程,虽然被点名及被罚款548万元的是行业龙头插旗菜业,但结果却是当地整个芥菜产业工厂停产、鲜菜滞销、产品下架。日前,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发布《老坛酸菜质量安全通用要求》(T/CIFST 011-2023)团体标准,当地企业也进行了整改升级,建立生产车间、推进自动化生产、强化流程监管。然而,很多消费者仍对老坛酸菜心有余悸,当地试图重振芥菜产业也并非易事。
要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建立品牌信任与知名度,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和一定的机遇,但如果产品或服务出现质量问题,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被曝光后品牌信誉的崩塌甚至行业的雪崩,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存在,以及央视3·15晚会等质量监督类节目的意义,都是为了提醒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方,守住安全与质量的底线,追求高质量产出无上限。
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是各行各业产品与服务提供者的生存之道,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关乎消费者权益保障,更关系到眼下激活消费的经济拉动需求,以及质量强国战略的具体落实。
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是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基本保障。而激活消费,更有力拉动经济增长,是保证经济复苏的当务之急。我国经济增长正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此前3年受到疫情冲击,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出现波动,自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以来,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预期作用愈发凸显。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频繁提及“消费”,指出“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消费要得以复苏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除了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也需要高质量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来保证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与意愿。
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也是落实质量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国的主要目标。其中,在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方面,就提出了“质量供给和需求更加适配,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和食品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有效支撑高品质生活需要,服务质量满意度全面提升”的具体要求。这样的高水平量化标准,需要每一个企业负起责任,对自身产品与服务质量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