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八省九市“拼经济”,重投AI、5G、元宇宙等新兴产业

近半数地区2023年GDP增长目标锁定6%及以上,拉动汽车、家电消费成扩内需重要抓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2月23日        版次:GA12    作者:徐冰倩

  近期,各省市陆续进入地方“两会时间”,相对应的,各地方政府对于2023年如何稳经济促增长也开始交出各自的“规划书”。南都记者统计发现,不少省市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锁定在6%甚至6%以上,并将促消费扩内需作为今年经济稳增长的首要任务。除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以及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作为2023年需要重点部署的经济工作。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今年中国的经济很大可能呈现进一步复苏的态势。针对以上趋势,南都政商数据新闻部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从地区生产总值、重点投资项目、扩内需手段、营商环境政策、制造业发展、创新发展以及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这八个维度,对已经公布2023年政府工作规划的八个省份(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山东省、河北省、福建省、广东省)以及九大城市(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苏州市、南京市、成都市、重庆市、武汉市、广州市)的相关政策条例进行采集、统计、分析,试图从这些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中,一窥2023年中国在数字经济及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蓝图。

  近半省市GDP增长目标6%及以上

  从8省9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来看,除北京市,大部分省市都将2023年的增长目标制定在5%或以上。其中,四川省、湖北省、河北省、福建省及重庆市、成都市、广州市、武汉市的地区GDP增长速度制定在了6%-6.5%的区间,地区GDP定在6%及以上的省市占比达到47%。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

  可以看到,将地区GDP增速定在6%及以上的省市有不少是偏内陆的地区,天下城市智库创始人、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原研究员罗天昊告诉南都记者,2018年天下城市智库曾提出中国的“内陆七雄”计划,广义的内陆七雄,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河南。他认为,这个区域是中国未来产业转移的腹地,也将是发展最快速的地方。“在中国未来国内产业转移大潮中,珠三角北上,长三角西进,京津南下,在湖北交叉。湖北是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最佳区域。四川是西部第一经济大省。成都等地繁华富庶,但发展不平衡,未来还有巨大潜力。成渝双城规划落地,将带动四川未来整体再次跃升。”

  扩内需成8省9市首要任务

  前述《蓝皮书》对2023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给出了6%的增速预测,虽然远低于2021年的统计值,但是2022年预测值的3倍有多。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也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经济稳增长的首要任务,并明确提到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汽车和家电类大宗消费成为上述8省9市在促消费、扩内需相关政策中最高频被提及的,涉及这一内容的省市占比达70%。其中,汽车的消费多指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和购车补贴相关,家居家电类的消费中,上海市政府强调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释放。养老/托育类服务型消费以及住房改善被五到六成的省市视作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

  罗天昊认为,多数政府将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作为重要目标,其实隐含着对于中国阶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判断。“在中国消费市场,巨额的房产是大哥,家庭最大消费;汽车和家电等大宗消费是二哥,增加生活品质;其它日常消费是三哥。”

  以汽车消费为例,智谷趋势首席研究员黄汉城向南都记者表示,受这两年的宏观形势影响,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的火车头不温不火。我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替代房地产的行业。而新能源汽车是“工业中的工业”,它与房地产相似,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拉动作用很大,比如钢铁、玻璃、化工塑料、金融保险等。因此是这一波刺激消费的最好选择之一。而且,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在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县城,人们的通勤半径越来越大,这也给了新能源汽车创造了很大的消费空间。

  其次,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业体系弯道超车的赛道之一。有形之手把汽车作为释放消费潜力最重要的手段,在助推企业端打赢“去库存”运动,轻装上阵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的同时,无形中也帮助了国内的产业升级。

  罗天昊表示,未来,中国的变革是要重新调整阶层结构。然后以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再造合理的消费结构。“赶猪入圈,将财富从房地产行业赶到实体经济领域是众望所归。首先的替代产业,就是汽车和家居家电。”

  元宇宙、5G、AI等新兴产业获高度关注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上与数字经济相关的重点项目更加突出,行业类型也较为集中。8省9市的规划中,提及最多的重点投资领域为5G技术及相关应用,以及元宇宙,涉及这些规划的省市占比近四成。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工厂的融合是较多地方政府的关注重点。除此之外,24%左右的省市将信息技术、云服务、半导体及芯片产业、工业互联网等作为投资重点方向。当中,云服务里的企业上云是重点,多个政府提到了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罗天昊认为,5G技术及应用、元宇宙其实代表了两种势力:一是新技术的基础设施,意味着尖端科技、硬核技术研发。二是新的技术与商业模式,社会生活模式的融合。总体来看,前者是硬科技,后者更多是软科技。

  另外,南都记者发现,上述省市重点投资项目中高频出现的行业与各地方政府提出的创新发展措施中多被提及的行业有一定的相似度,很多是新兴产业。约24%的省市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相关的应用推广及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关注重点。其次是量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元宇宙,提及的省市占比约为18%,这一部分常与前沿技术和未来经济等概念挂钩。据悉,去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不可否认的是,各地方政府布局重点行业的方向有一定趋同性,如何避免同质化,在共性发展的格局上找到各地区的差异化优势是必须思考的问题。罗天昊告诉南都记者,很多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走势,几乎会逐步涵盖所有的产业领域,比如二十年前的互联网。未来的数字经济,不可回避,同质化就难以避免。但是,地方政府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在产业投资布局中可突破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疫情几年,医药产业的价值得到普  遍的追捧。北京具体细化到推动创新药的研发以及疫苗相关的扩产达产。杭州提出要发展高端装备的全产业链生态。新能源汽车也成为热潮,甚至湖北在威马汽车巨亏之际,还想着引进贾跃亭的汽车产业。广东省则要推动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就城市而言,苏州准备大搞纳米新材料,宜宾、泸州要搞世界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蓝皮书》指出,“新兴动力强”将成为中国经济恢复的三大动力之一。去年第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重点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迅速,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增速分别高达112.5%、33.7%、16.8%。

  超七成省市致力搭建创新平台

  对于城市创新活力的激发,除了有上述对具体产业的投入,8省9市还从搭建相关创新平台、资金支持、人才招揽、创新模式等方向进行政策扶持。8省9市中,约76%的省市在规划中都明确指出要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提供施展平台,说法包括高精尖创新中心、高端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近30%的省市提到了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要求扩容提质,有些甚至会给出相应的奖励资金。35%的省市提到了增加研发投入或科研经费,上海和南京更是明确指出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的提高。税收政策优惠也是各地方政府比较常用的激励创新的手段,如江苏省政府明确表示要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和企业科技创新税前扣除等创新激励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政府方面的扶持,苏州、广东、广州政府都明确提到了民间创新资本的参与。

  人才招揽相关的优惠政策提及频率仅次于前述的创新平台搭建,七成的省市意识到关键技术人才对城市创新产业的核心推动作用。大到整体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小到针对性的落户政策均有提及,科学家、企业家、创投人才、关键技术人员都是各地方政府重点的人才引进对象。创新模式上,最多被提及的就是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融合,搞好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涉及这部分规划的省市占到近24%。罗天昊认为,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有良好的体制、稳定的队伍、创新的氛围,以及雄厚的财力等,但目前虚拟经济压制实体经济,投机取巧压制实干,短期主义压制长期主义,地产金融压制制造业等,这些都是制约技术突破的阻力。

  诚然,制造业是城市稳经济发展的基石,不少政府规划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了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性。在8省9市中,70%的省市都提到了要加快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建立产业集群,以及希望生物医药领域能向国家乃至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升。对此,黄汉城认为,生物医药是与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并列的前沿新兴产业,对于抢占科技话语权、保障民族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战略性作用。目前,石家庄被称为中国药都,但以原料药、仿制药为主。创新药方面,苏州、上海、北京、连云港的发展水平较高。“创新药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在生物领域中的实力,但它又极具投资风险,失败的概率很高,政府应该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比如在企业上市制度方面,适度降低上市门槛,开通优先审批通道,为创新药企打开融资大门。再如建立更多的人工智能公共平台,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等,为创新药企确认靶点提供更多的平台服务。”

  其次,47%的省市强调要发展好高端装备产业,杭州市更是提出要发展高端装备的全产业链生态。除了具体的产业方向,在陈述制造业相关的发展规划时,近三成的省市提到了强化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保障产业链稳定等强链补链措施,部分还涉及供应链优化,这部分内容并不指向某个特殊产业而是对整个制造业大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发改委在《求是》发表题为《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署名文章中也提到,围绕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超七成省市发力自贸区聚焦总部经济

  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依旧是各地方政府在2023年的工作重点,中央经济会议也提到,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等。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各省市政府规划在提升开放水平的政策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及多元化。8省9市中,涉及“自由贸易试验区”这类概念的省市,占比达76%,部分省市还提到了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七成的省市规划提及了会在2023年举办各种促进对外交流的大会、展会和论坛,如上海的全球投资促进大会、进博会,江苏的两岸企业家峰会、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武汉的全球数字贸易大会,广州的海丝博览会、国际金融论坛等。

  同时,65%的省市都在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中明确提及对跨境电商行业的扶持。如杭州作为电商优势城市,明确提出财政预算在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发展上投入3500万元;福建省指出要积极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五成样本省市都在对外开放的措施中提到招商引资。不过,具体到招商引资的方式各地方政府则比较多元化,浙江省提到加大赴境外招商引资洽谈力度,探索设立浙江省招商引资基金;苏州市政府表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用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政策,向设计、研发、营销、结算等价值链全流程布局,引导外资积极参与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福建省提到深入开展外资招商活动,抓住全球产业链重组带来的机遇,把更多重大外资项目吸引进来;广东省则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建议粤港携手建立长期化招商合作渠道,充分发挥香港的国际化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衔接全球资源,落户更多世界级的大企业、好企业。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地方政府鼓励外资总部或相关技术研发中心落地本土,35%的省市提及了发展跨国公司的“总部经济”,除落地区域性总部外,还鼓励落地研发中心或采购中心等。

  除了构建良好的外部商业环境,各地方政府也在“向内”优化营商环境以此助企稳企。样本政府,76%的省市提到了会进一步简化、优化企业相关经营事项的办理流程,做好例如“一网通办”“多报合一”等服务办理模式,同时这部分内容还常与建设数字政务服务、数字政府等挂钩。超四成省市政府表态要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并且明确提到要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同时,35%的省市强调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对这一类企业要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其中最多提及的就是关于融资、信贷方面的支持,比如上海市政府对于因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到期小微企业贷款,鼓励按市场化原则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延期贷款正常计息,免收罚息。浙江省政府在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政府采购、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性融资担保等方面,针对小微企业作了具体的扶持规定。而深化“放管服”改革依然是高频关键词,35%的样本政府都有提及。

  出品:南都政商数据新闻部 

  统筹:甄芹 田爱丽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数据采集:南都记者 徐冰倩 傅晓羚 黄培 赵唯佳 汪陈晨 叶露 马宁宁 实习生 刘焕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