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张超 广州
知识与见识,字面仅是一字之差,内涵却是相去千里。知识,是人类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是掌握前人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成果,是学习积累的结果,属于过去式。
见识,是对事物的见解、认识、感悟和判断,是明智地、正确地对事物做出辨识的能力。见识来源于人的阅历、思辨、悟性与价值判断的三观等。见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因此,见识属于未来时,起码是现在进行时。
知识与“多少”相关,见识与“高低”相关。知识多,特别是在某些专业领域,学历高,懂得多,却未必见识高。相反,一些人知识虽不多,甚至文盲,却未必见识低。
如果单从知识角度论,现在一个中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譬如电脑网络。数、理、化、生、外语等领域的知识,远胜几千年前中国的老子、庄子、孔子、墨子等,以及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但老、庄、孔、墨和“古希腊三贤”,却是迄今人类难望其项背的文化哲学大师——因为后者不仅有知识,更有见识。他们那些著述,富有思想的建设性、开创性。对本人是见识,对后人是知识。
单就教育领域的知识,现在很多人超过孔子,但是有几人能成为像孔子那样的富有思想见识和价值判断的伟大教育家?有见识的思想家,在人类历史上之所以珍稀而伟大,就是因为思想家用远见卓识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所以有人认为“思想”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和见识是不同的。仅追求知识,像电脑硬盘一样,只是不停地把知识储存进大脑,如有需要,再适时打印输出而已。而对这些知识的见解认识、辨识运用、感悟判断等更深层、更根本的探究思考,却很少关心甚至没有。
仅追求知识的人,登峰造极就是成为一个“学者”——被德国思想家尼采讽刺为钟表般的学者:“他们是上等的钟表装置,只要给他们上紧发条,他们就会准确无误地报告时刻而发出谦虚的滴答声。”或者像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词与物》一书里所讥讽的知识分类学家:“他们收集的知识越来越多,给自己造了很多房子,住在里面,认为这些房子就是他们的思想。”而有见识思想的人,不满足于成为“人肉硬盘”,不仅关心“是什么”“有没有”的问题,更关心“为什么”和“是非对错”等价值判断。
严格来说,仅是知道比较多知识的人,不能称作“知识分子”,只有那些既有知识又有见识的思想者,才能称作“知识分子”。
孔子特别强调:“君子不器。”就是说作为君子(优秀的人),不能仅成为具备专业技能的“器”(工具),更要具备明辨是非、善恶的“思想”和“价值观”,否则就只能是没有生命的工具“器”。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生而为人,追求知识,也要磨砺见识,否则我们生命的宽度和高度都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