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

竹建材固碳长达50年 以竹代塑倡议走向世界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2月26日        版次:GA12    作者:陈萍 叶志强

  广东西江十里竹海。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通讯员 林荫 摄

  福建武夷山传统集市“柴头会”上,人们在挑选竹制品。 新华社发

  今年11月,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在北京举行。竹条纷敷,青翠森肃。在全球已知的1642种竹类植物中,中国拥有800多种,是当之无愧的“竹子王国”。截至2021年10月,中国竹林面积超过1亿亩,竹材年产量约为4000万吨。不过,这个数字只占竹林可采伐量的1/4左右,仍有大量竹类资源被闲置。

  “竹子就是要‘砍’的。”国际竹藤中心主任、中国竹产业协会会长费本华表示,竹子是自然赋予人类宝贵的可再生资源,科学合理地采伐竹子不但不会破坏竹林生长,还能调节竹林结构,提高竹林质量,促进竹林稳产高产,充分发挥竹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绿竹猗猗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从深埋地下的笋芽,到亭亭而立的茎秆,竹的生长并不像树木那样“默默良久”。研究显示,竹在一天之内的最高生长速度可达1.21米,平均两三个月就能完成粗生长,三到五年即可成林。在自然寿命之内,竹就像一台年年出笋、自我更新的“永动机”。

  文化传承亮点纷呈

  我国竹类植物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竹栽培利用历史和深厚的竹文化底蕴,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智慧的结晶,引领着历史前进的方向和时代发展潮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竹子与华夏儿女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种竹、养竹、用竹、爱竹、赏竹、写竹、画竹、咏竹,借竹寓意,以竹抒情,历代无数文人墨客赋诗作画配乐,创造、培育和发展了博大精深、光耀璀璨的竹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1997年以来,我国先后在浙江、湖南、四川等省份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是传承弘扬竹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一些重点竹区依托当地的竹林资源和生态优势,以竹业特色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竹林康养旅游产业,打造以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自然和人文的景观集群,推动中国竹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不刚不柔,非草非木”“或茂沙水,或挺岩陆”,古人观竹,望其挺拔身姿,称其有节有度。中国人在以竹为友的漫长岁月中,不仅崇尚虚心谦逊、正直坚韧的竹之品格,还发掘出竹在建筑、日用品、饮食等方面的多种用途,成为开发利用竹类资源的先行者。

  竹材能延长储碳固碳时间

  “竹子生长速度快,光合效能高,毛竹在5年左右能够达到碳储量的最大值,材质也成长到最佳水平。这时就应及时采伐,将碳储量固定在竹材或竹制品当中。”费本华介绍称,当竹材被制作成建筑、家具等产品后,对二氧化碳有长期封存作用,其中竹建材固碳时间可以长达50年,家具一般能够固碳20年。这意味着自身生命周期较短的竹子,在被采伐加工和循环利用后,却能将储碳固碳这一“职业生命”的周期延长。而相较于碳捕集等技术的成本,竹子显然给出了一份亮眼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为了让竹制品的固碳时长最大化,费本华建议要以“大材大用,中材中用,小材小用,循环利用”的思路采伐利用竹类资源。“竹子应根据尺寸大小分类采伐利用。当建筑用的大片竹材到达使用寿命后,可以经过循环利用制成家具、护栏格栅、纸张乃至生物炭等二次、三次产品,这对于减排降碳意义重大。”费本华说。

  点“竹”成金

  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

  小到面巾纸、吸管、餐具、香签,大到房屋建材、货车车厢底板,源自中国的各类竹产品畅销世界多国。与之相应的是,中国竹产业发展的脚步正在加快,优质竹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正在加强。

  竹产品包括100多个系列上万种

  十年来,竹产业发展迅猛、势头强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竹子利用领域不断拓宽。竹产品涉及竹建材、竹日用品、竹编工艺品、竹家具、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和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提取物等十大类,包括100多个系列上万个品种。

  竹材在建筑、装饰、家居、水利、市政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已有上万家竹加工企业,竹产业直接就业人员达千万人。

  统计显示,中国竹产业产值从2010年的820.97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3217.98亿元。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

  研制出竹缠绕复合材料等产品

  各地在竹林培育管理方面,积极探索竹林复合经营的新路子,开展“竹笋”“竹荪”“竹菌”“竹中药”“竹林鸡”等复合经营,竹林的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竹林产值增收效益明显。

  在浙江安吉、四川青神、福建建瓯、江西资溪等地,竹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和林农主要收入来源。福建建瓯市竹业从业人员约30万,竹产区竹农人均年销售笋竹收入6000多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39%以上。竹产业已构建起乡村振兴的新型产业体系,成为增加脱贫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

  21世纪以来,我国竹产业在基础研究、新产品研发、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已制定竹材相关标准200余项,占世界相关标准的90%以上。

  此外,我国在竹类新品种、新产品以及新研发机构等方面也获得突破。19个竹类新品种荣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竹展平复合规格材”“竹吸管”“竹缠绕复合管”等数项新产品涌现,中国资溪竹科技创新中心、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等竹产业研发机构成立,搭建了支撑竹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以竹代塑

  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

  竹产业集生态、经济、社会功能于一体,竹林资源培育和竹材加工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助力“双碳”作用凸显

  竹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生态功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吸收的二氧化碳以枝、叶、干等形式固定下来,竹类植物单位时间固碳效果良好,是一种绿色可自生的碳捕集碳封存复合系统。

  1公顷毛竹林年均固碳量为4.91-5.45吨,是杉木人工林的1.5倍,是热带雨林的1.33倍。竹材是高效廉价的碳封存体,推广使用绿色低碳竹材制品,固定在其中的碳就基本不再释放,固碳于千家万户之中,对于“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建材领域,一些高性能竹纤维复合材料,甚至发挥了替代钢材、石材等高耗能建材的作用。相比钢材、水泥、塑料等材料,竹材加工不仅能耗低,而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剩余物均可作为生物质燃料使用,在提高竹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使用。

  2021年底,安吉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正式成立,首期竹林碳汇收储(含预收储及共富帮扶)规模0.94万公顷,已有4家金融机构向当地的村庄、村民、企业授信40亿元“碳汇收储贷”,为竹林碳汇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实施竹林质量提升、提高竹林效益、增加竹林碳汇能力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国际合作稳步前行

  多年来,中国不仅努力培育自己的竹产业优势,还通过分享竹产业发展技术和经验,帮助同样具有丰富竹资源的国家和地区脱贫致富、改善环境。

  费本华表示,为了更进一步探索实现竹林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的路径,助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将尝试建设竹林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生态经济示范区,在试点中充分发挥竹林多重效益的更优模式,为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增添中国智慧。根据国际竹藤组织发布的《2020中国竹藤商品国际贸易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竹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2.1亿美元,占世界竹产品贸易总额的60%以上,竹产品对外贸易量居世界首位。

  竹制品可完全自然降解

  对竹子来说,今年6月24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

  当天,由国际竹藤组织提出的“以竹代塑”倡议被列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并将由中国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着力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为什么是竹子?

  “作为生长广泛的生物质材料,竹子在推动全球绿色发展方面大有可为。竹材用途广泛,可实现全竹利用,几乎没有废料。竹产品多元丰富,目前已开发的竹产品种类超过1万种,涉及衣、食、住、行等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国际竹藤组织副总干事陆文明告诉记者:“更为重要的是,竹制品在整个生命周期都保持低碳水平甚至负碳足迹。从碳汇过程来看,竹产品与塑料产品相比,碳足迹为负值。竹制品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

  知多D

  ●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丰富、竹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竹林地面积701.97万公顷,占林地面积2.47%。竹类植物39属837种,占世界竹子种类1642种的51%。

  ●去年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国家部委首次联合出台关于竹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

  ●我国竹产业是横跨一二三产业、产品种类繁多、发展极具活力和潜力的绿色富民产业。主导产品包括竹材人造板、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叶提取物等十大类、上万个品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运输、包装、家具、装饰、纺织、造纸、食品、医药、旅游、康养等领域。

  A10-A13版

  统筹:易福红 杨存海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叶志强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 南方日报 中国绿色时报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