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止算法作恶,引导科技向善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2月24日        版次:GA02    作者:综合

  短评

  12月22日,“2022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在京召开。当天论坛上,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历时数月推出的三份年度报告引发了热议。其中南都人工智能研究课题组首次发布的《算法应用与治理观察报告(2022)》尤其广受各方关注。

  算法,原本是一个起源于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概念,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它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渐渐为公众耳熟能详。

  人们日常所讨论和感知到的“算法”主要是指算法推荐服务,其特点是通过个性化推送、排序精选、检索过滤等方式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进而实现用户与信息的快速精确匹配。

  算法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便利,因为算法可以推荐感兴趣的内容、节约搜索时间,有利于用户提升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可以说,千变万化的算法当下正悄悄渗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普遍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优化社会公共治理的同时,算法也给用户带来了不少困扰。

  曾经点开过某类短视频,便总会收到同类视频内容推荐;在购物App搜索某物品,相似产品便大量出现在购物页面;浏览了某行业新闻,这类新闻就被大量推送给用户;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类似现象早已司空见惯。

  面对算法,公众的权利如何保障?算法与传统行业交叉形成的问题该如何定义和解决?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算法治理的问题。

  南都算法报告的价值就在于其梳理了国内外的多项法规,结合热点事件及应用场景呈现了算法治理现状,并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了公众对算法公开和算法治理的了解程度和基本态度,最后基于多方调查分析,给出了当前算法趋势观察以及未来治理方向的建议。

  在报告看来,算法治理需要合力,监管、企业、公众的参与缺一不可。

  实际上,这一点正在成为共识。

  当下,没有人否认算法开发者应坚持科技向善,需要把正确的价值观用代码写进算法里;业界更公认,仅在价值观层次倡导,还不足以遏制算法作恶,必须适时运用法律法规直接规制算法的开发和运用,才能形成有效制约;而对个人而言,在智能时代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数字素养。

  既然有了共识,明确算法治理的行动逻辑,显然是当务之急。

  针对这一点,算法报告给出了建立统一的算法公开标准、细化算法分级分类机制等建议,应该说切中了要害。

  当然,鉴于科技进步的巨大推动力,也考虑到在算法相关问题上,企业和用户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此在治理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平衡性。

  正如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在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中所说,规制技术权力需要划定底线和边界、设定基本规则、设置正当程序和自我合规制度。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规范制约与促进发展的关系、利用法治方式打破技术垄断、加强国际合作等问题。

  通过有效治理,防止算法作恶,引导科技向善,就能使算法更好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