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松山湖望野博物馆聚焦中国古代艺术

爰金原石美在方寸 三彩白瓷雅塑泥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2月16日        版次:GA11    作者:林经武

  东莞松山湖望野博物馆讲解员陈龙星(左)向南都、N视频出镜记者介绍展品。

  扫码看回放

  在东莞松山湖,有一所博物馆大隐隐于市,静静地引领人们感受历史漫漫长路的印痕。近日,南都、N视频持续推出大型融媒策划“探宝觅踪”,系列直播“寻找湾区民间博物馆”,第三期走进东莞松山湖望野博物馆。

  深圳望野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而松山湖望野博物馆,是其量身为松山湖科学城打造的高水平展馆,是以收藏、展陈、研究中国古代艺术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舍面积约4160平方米,坐拥500余件/套馆藏。开馆伊始就受邀参与2020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龙门遗粹——山西河津窑考古成果展”,广受瞩目。该馆馆藏各类珍贵文物众多,涵盖战国至清历朝稀世遗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织绣物、石刻及碑帖等。

  作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首座博物馆,自2019年国庆松山湖望野博物馆开馆试运行,至今已吸引近20万观众前来观展。目前在线的专题展览有《踏波东来——遣唐使的回忆》、《器行天下——昭义军镇的窑业》、《锦章威仪——明清补子展》、《求合——中国古代盒子艺术》和今年10月新推出的《印何累累——中国古代的印信》展。

  馆名由创办人阎焰笔名而来,馆内藏品皆是阎焰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数十年的收藏积累,如今已演变成社会共享的文化财富。“收藏本就是一个聚合积累的过程,也是物缘的呈现,客观地讲,每件有价值藏品的获得都是很难的。”松山湖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说,馆内藏品是由长时间跨度、多介质品种构成,充分展现了中华历史文明和物质工艺的博大恢弘。“许多收藏独特珍贵,如馆内的红绿彩、唐代白瓷等都是海内外业界公认的世界级收藏。”

  阎焰认为,博物馆除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公众普及历史人文知识,提供艺术欣赏资源,也让其深入解读文化流脉,在历史实物面前获得更深的文化自信。阎焰坦言,作为新时代湾区文化建设、传承、保护的一员,非国有博物馆有灵活的自身条件,底层的社会基础。唯有把文化传播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做远,才能构建自身可见的“文化自信”基石,最终融入全民族“文化自信”的峻山耸岳之中。

  亮点

  西周铜虎纹肖形印 挖掘中国古代印信起源

  在博物馆进门处,一尊汉代石雕辟邪映入眼帘。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以狮子或老虎等走兽为原型,融入禽鸟的特征,工匠再加以想象所创作出来的神兽。可以看到,它昂首挺胸,头部有独角,后塑尖耳。身体呈S形弯曲,肩部雕刻短翼。脊柱雕刻成连缀的串珠状,节节凸起,强调了力量感。目前展出的虽是已残损的形态,但整体造型仍雄健豪迈、威风凛凛。

  中国的印信文化历史悠久,两千余年以来,印的形态铭文,百花齐放,斗艳争奇。走进《何印累累——中国古代的印信》展,这里遴选了望野博物馆所藏的70件/套藏品。从先秦至明清古代各色印章图记,让我们可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印章的发展与演变,感受中国印章的独特魅力。

  一枚西周铜虎纹的肖形印引人注目。松山湖望野博物馆讲解员陈龙星介绍,它是由青铜所铸造的方形印,印面作了白文。印面为一只虎的形态,回首张口、垂尾曲背,卷云纹装饰其身,整体形象看起来威武凶猛,艺术气息浓厚。“肖形印是指将图画入印章,也称为象形印、画像印、图案印等。先秦、秦汉时期的肖形印多白文,在图形的凹下之处,常有细纹凸起,来反映动物和人物的肌理,主要用于抑印封泥,以封缄文书、信件、货物等作用。”陈龙星说。

  另一枚金灿灿看上去像是巧克力的是楚国时期的金“郢爰”。“郢爰”又称“爰金”、“印子金”,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金质称量货币,也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陈龙星介绍,“郢爰”的意思即楚国以其都城和重量单位命名的黄金铸币。其制法是在一块金板上有规律地戳印“郢爰”二字,印记文字基本为阴文。

  战国 楚国金“郢爰”。

  三彩贴塑莲花人物故事塔式罐 融入孝文化与佛教建筑风格

  在展区中,陈龙星介绍了博物馆的特别展品:流传了1200多年的三彩贴塑莲花人物故事塔式罐。塔中间写满了孝子故事,而塔内装着什么东西,至今仍保持着神秘。

  陈龙星介绍,此件塔式罐可拆卸为四部分。罐盖作三层塔顶,四层塔刹造型,施赭褐色釉。罐座为赭褐色釉,莲花托座,堆塑有仰莲瓣、覆莲瓣、兽面、力士、莲花纹圆饰片等装饰。最为特别的是其罐身,胎色粉红,施化妆土,罩黄釉、绿釉、留白熔融成多色阶变化。罐体圆形,被贴塑的山石分成四面,每一面中部划刻有孝子故事文字。为强化故事性、增加画面感,在文字两侧和上方,特别加塑了人物、群山、云朵、琴等等。“此件塔式罐,体型硕大、工艺复杂、造型精美。又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与佛教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为存世此类器中罕见,使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

  唐代 三彩贴塑莲花人物故事塔式罐。

  “朝臣备书墓志”原石 以“遣唐使”视角展现大唐风貌

  《踏波东来——遣唐使的回忆》展览展出了开元至天宝年间(713年至756年)的唐代文物,就历年考古发掘纪年材料为参考排序,呈现朝臣备所向往理解的“大唐世界”于世人。公开展出“日本国朝臣备书丹 褚思光撰文 唐鸿胪寺丞 李训墓志原石”等唐代鼎盛期的珍贵文物,种类繁多、造型丰富。

  “此展是以‘遣唐使’概念和国内所藏特色文物来策划的展览。”阎焰说,遣唐使是古代东亚国家一个独特的历史印记。“我们以望野博物馆珍藏日本历史名人‘朝臣备’(吉备真备)开元廿二年手书墓志为展览空间概念轴线,这个展览独具‘时空伴随’特色。”据介绍,原石受邀参加中日两国文物机构2022年9月在北京联合策展举办的《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大展。同时,“朝臣备书墓志”拓本,曾受邀参与在日举办的《遣唐使图片展》、《第55回公募瑞云展》等,轰动日本。

  唐代 日本国朝臣备书丹 褚思光撰文 唐鸿胪寺丞 李训墓志原石(局部)。

  三彩山子 釉色与山形之美巧妙融合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唐代的低温彩色釉陶。馆藏三彩山子,以泥胎、修胚、塑形成山,除有自然界中可见的山峰、空洞、廊桥、内洼外,还有艺术化的山石结构,如动石、错石、叠石等。陈龙星介绍,该藏品在山顶使用竹签刻印的拉毛工艺,制作出近似山石、草木的效果。山体局部有插孔。通体施黄、绿、蓝釉,釉色艳丽,三种色釉在白色的基底上交错流动,与山体结合。“1000多年前一位窑工把自己对山形之美的所有理解集于一处,将釉色与形体巧妙融合,细致刻画,创造出这件绚丽生动的艺术品。”

  筒形口、座柱中空的巩义白釉烛台,有上下两层承盘,其为插蜡烛的唐代灯具。烛台是由灯盏演变而来的实用器,历史悠久。战国、秦代有铜灯脂烛台,汉代有陶灯烛台,三国两晋时瓷质烛台出现。唐代白瓷烧制技术迅猛发展,白瓷的素雅高洁也备受唐人喜爱,白釉烛台无疑是紧跟时代潮流的产物。

  唐代 巩义白釉烛台。

  采写:南都记者 林经武

  直播:林经武 阮增豪 邹卫

  实习生 李焕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