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察机关护航非公经济发展,重在严格规范司法行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1月17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11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第三批检察机关涉非公经济控告申诉典型案例,涉及刑事、民事、行政等诉讼类型,包括某服饰公司申请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监督案、某商贸公司申请撤案监督案等五个案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而对检察机关来说,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则是自己的重要职责。

  据检察机关披露,近年来检察机关受理的控告申诉案件中,涉及非公经济的案件数量呈递增趋势,其中反映对涉非公经济案件越权管辖、违规立案、违规干涉民事裁判执行等问题又相对突出。这类案件如果不能依法妥善办理,很可能伤害当事企业,进而影响相关领域的投资、就业乃至市场信心,对非公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检察机关立足本职,强化溯源治理,做好非公经济涉诉保护工作,就十分必要了。

  这次公布的案例,涵盖了刑事、民事、行政多个诉讼类型,涉及了服装、建设、环境多个领域。检察机关根据不同案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履职方式,既有支持当事人的申请监督请求、提出监督意见,也有发现当事人的监督理由不成立,释法说理后促使涉案企业回归正常经营;既有提前介入建议变更强制措施的,也有通知撤销刑事“挂案”的;既有引导接受行政处罚的,也有促使达成民事调解的。公布这批案例,其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此前,最高检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办案方式方法,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坚持既充分履行职能、严格依法办案,又防止办案对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落实这一意见,本次公布的案例中,“某服饰公司申请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监督案”很有代表性。本案主要涉及曾为抗疫工作作出过积极贡献的民营企业和百余名员工,检察机关在建议公安机关变更强制措施、当事双方和解的基础上,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促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事实证明,这些案例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以服饰公司案为例,该公司为满足抗疫需求,一直加班加点生产紧缺物资,却因负责人被公安机关拘留,资金被冻结,公司陷入停产。经全面调查核实,检察机关认为对该服饰公司负责人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也符合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遂向公安机关提出变更强制措施、解除账户冻结等建议,被公安机关采纳。

  被取保候审的负责人回到企业重新组织生产,企业因此又获得了生机。检察机关披露,这家企业目前已实现规范生产、合法经营,产品品质也进一步得到新老客户的认可,企业步入加速成长的快车道。当然,对企业来说,坚持合规经营才能行稳致远。在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妥善应对企业诉求的同时,也努力促使企业提高合规水平。

  无论是推动非公企业更好地发展,还是帮助司法机关准确处理和把握非公经济发展的司法保障问题,相信这批案例的发布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