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一些同理心,坦诚对话才能共度时艰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1月17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途径”,日前,一段夜幕中广州市白云区某社区网格负责人与群众在网格内现场对话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负责人耐心平和为居民答疑解惑的场面获得好评。

  老实说,长时间的封控、管控难免会让人有些抓狂,包括身处其中的所有人——居民生活困难,社区工作者身心俱疲,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心平气和的对话才显得难能可贵,这也是很多网友在第一时间看到对话视频时心生感慨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借助视频“到达”对话现场的一班网友,也都是经历了三年疫情反复的普通人,与各自所在社区、网格、物管之间也有或多或少的接触,正因为如此,平和对话所能给予第三方旁观者的价值,才更有代入感——换位思考,方知对话的不易。

  网格是居住区域的实体划线,并不意味着只有网络沟通这一个渠道,甚至很多时候在微信群里的你来我往,还可能受限于网络交流无法面对面的缺点,也平添不少误会。当面锣对面鼓的沟通,尽可能压住火气的倾听,都是值得珍惜的理性。

  不容易,不仅是说“网格内发生群体聚集”时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且能够尽可能心平气和沟通的网格负责人,也包括很可能情绪已经开始激动、人也已经聚在一起的街坊,在出现能够对话的人和希望对话顺利进行的场景下,能保持充分的理智,让这场持续两个小时的交流可以顺畅进行。

  “我们做得并不是很好,否则就不会有群众聚集”“大家可以拿我手机看,我进来以后,健康码也是黄码,我也走不了了,咱们都是一样的”,网格负责人的这份坦诚为对话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而在这句话背后,首先就是基层防疫人员对管控区居民的一种同理心。应当承认,夜幕下的两小时对话,透露出颇多抗疫第一线的真实状况,让人看到更多普通居民对于骤然到来的管控有诸多不便与不适,以及可能存在的生活困境。而基于这些真实存在的保障问题,居民们所表达的“质疑和指责”确实需要首先被听到,且作为听众的社区工作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谨守服务本位的谦恭。

  就在几天前,海珠区客村社区民警张有方的一段抗疫讲述同样引发网友共鸣,面对居民拒绝转运,近十个小时的拉锯,最终通过静下心来的倾听化解。“从人性角度出发,他的这个要求一点都不过分”,在疫情骤紧的气氛中,不配合转运和人群聚集后的激烈质疑、指责,作为极有可能引发激烈冲突的一种前因,能够遇上心平气和对话、耐心倾听和努力化解的工作人员,无疑给了大家一个温情的示范。

  毕竟,哪怕是同样一句话,以什么样的口气表达出来,在紧张的气氛里还能否尽可能不急不躁、慢条斯理地说话、讲道理,都非常考验基层工作的水准、质量与责任心。

  身处管控区域的居民与一线防疫人员,同处逼仄的公共空间之中,疫情的骤然与反复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需要同气连枝的彼此宽容与尽可能换位思考的一份理解。一线抗疫确实事无巨细、困厄丛生,居民被管控导致的诸多不便与艰难,也尤其需要借助心平气和的对话来开解一些不必要的疙瘩,说清许多对规则、政策的误解。正如广州市新闻办主任朱小燚昨日在新闻发布会所言,媒体和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平台把线下的工作不足与诉求及时反馈,以督促相关工作的完善。

  多一些同理心,坦诚对话才能共度时艰,这是夜幕下两小时对话所能给予社会的启示,也是网友热议背后的一份公共期待。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