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记得给我打电话”,感动之外多思团圆之道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0月09日        版次:GA02    作者:综合

  短评

  在湖南永州,国庆假期即将结束时陈先生准备返岗,9岁的女儿给他塞了卡片和100元零花钱,卡片上用彩笔写着:“爸爸,车上记得给我打电话”。一段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引来热议,有网友坦言“真是贴心小棉袄,温暖的家庭”。

  令人动容的瞬间,可能不同的人会有各式各样的破防点。在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眼里,爸爸的返岗途中较少给自己打电话的原因,可能就是话费成本,夹在卡片里的那100块钱是她化解这个难题的一个思路,也是一年只能见父亲三次的孩子,一位开始有自己想法的留守儿童,表达不舍与思念的方式。

  但从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角度,路上没有给孩子电话的原因,可能是手机依赖症作用下短视频刷不停,也可能是电话欲打已忘言,因为留守导致的两代人情感疏离,不知道该说什么、能说什么的难题……话费的考虑,或许已经是成年人最不会顾及的因素。孩子已经大了,需要父母与之倾心交谈的时候,而又有多少家长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

  当然,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思路,不管是不是文不对题,还是会在某一个瞬间让人心头一酸,可能正是孩子那句“爸爸记得给我打电话”,提醒成年人重拾通话这个手机的最基本功能。不管是不是一年只见几次的家庭,父母子女多一些直接通话的唤醒,对双方都是及时且必要的。

  当然,“记得打电话”的话语场景,让更多人忍不住想起的,还是留守儿童情感关照与陪伴的话题。已经九岁、到了入学年纪的孩子,选择留在老家就读,而不是随父母进城接受教育,这或许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地相关配套措施有待完善。贴心的小棉袄一句暖心的牵挂与思念,这样的表达催人泪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无法顺畅地随父母接受教育?而在这张小卡片背后,又有多少留守儿童一年见不了父母几次的日常陪伴缺失?这句“记得给我打电话”的提醒,如果说真有需要负担的成本,是否有必要由专门的公共资源来支持?

  永州当地以营商环境优化为主题的系列措施中,有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的一些安排,但其中对除购房入读之外的选项安排依然有待进一步明确。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招商引资、投资建厂,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基本生活、教育安排,同样是一项重要工作。

  另一边,有子女留守家乡,远游的父母又是否有条件选择就近谋职,给孩子更多的陪伴?或者说,新闻中可以“一年回三次家”的父亲,本身就已经在就近务工,那么,如何才能让乡村振兴的步伐,赶得上、满足得了更多普通务工者的就近择业需求?如何才能让孩子跟父母少一些类似这样的离情别绪,多一些常年在一起的陪伴?

  一句“爸爸记得给我打电话”,社会在感动之外,应该多想一想化解留守儿童困境的可能性。

  父母子女的团聚可能注定是一场需要双向奔赴的路途,而这个“双向奔赴”又是依赖外在世界里城市的包容、乡村的振兴。惠民政策真正落到一对再具体不过的普通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身上,孩子可以去父母身边上学,或者父母在家乡能够找到一份并不需要降低职业预期的工作、事业,而不仅是特定的一对父女因为上了新闻所以被特殊关照,这恐怕才是一段动人新闻背后,最令人欣慰、最值得期待的后续。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