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深中“双向奔赴”续写融合发展新篇章

深中通道预计后年通车,两城“跨江故事”未完待续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9月06日        版次:GA08    作者:黄海珊

  深中通道预计后年通车,续写更多深中“跨江故事”。 南都拍客 张宁 摄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是长期困扰广东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广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决定,纳入“1+1+9”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实施。

  为更好地提升深圳对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核心引擎的战略支撑作用,今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三份文件,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印发《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与深圳合作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和顺(德)深(圳)产业城;公布《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协调推动“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融合发展。

  深圳这台“发动机”的带动作用,再一次被广东寄予厚望 。

  6月28日,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的3米环焊缝焊接完成,深中通道中山大桥实现合龙,吹响了深中通道最后两年建设的冲刺号角;7月25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左幅主缆索股架设突破100根,整体已完成架设总量的一半;8月22日17时,历经沉放、拉合及水力压接等工序,E20管节完成对接安装。至此,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沉管安装长度已达4537.8米,向最后500米发起冲刺……

  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进度不断刷新,中山与深圳融合发展的紧迫感也正在蔓延。深中通道预计2024年通车,珠江口东西岸城市的发展差距能否就此缝合?让我们从中山和深圳的“跨江故事”开始说起。

  A

  中山奔赴深圳招商再提速 “招商项目落地要快、快、快”

  “招商项目落地要快、快、快!”7月下旬,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一连抛出三个“快”字。

  为抢在深中通道开通前做好准备,最近半年,中山各镇街的招商队伍不约而同赶往深圳。

  5月17日至18日,中山市东区街道调研组赴深圳开展精准招商考察;5月20日,沙溪镇党委书记徐成彬带队前往深圳开展园区考察和招商;5月31日,小榄镇党委书记赵锡雄率队到深圳市开展招商考察活动。

  7月8日至9日,横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巫广庭,镇党委委员赵国明带队赴深圳开展招商推介及项目考察活动。招商专班一行到深圳市宝安区开展横栏镇产业推介,现场与深圳市宝安区电子商务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调研了深圳市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涵盖高端家用电器、智能耳道护理、智能出行等领域。

  7月19日,坦洲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国坚带队赴深圳市开展招商考察活动,聚焦高端显示主题产业园区建设及招商,走访了三家相关企业,并与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深圳市商用显示系统产业促进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中山各镇街领导人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深圳招商引资最前线。

  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整体迁移(整体迁移指企业注册地址的变更)至广东省内的有74.5%。作为一江之隔的邻居,自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复深中通道开建的消息传开后,中山就不断开足马力,力抢“近水摘月”之先机。各镇街不断派出招商人员前往深圳就是力证。

  2020年6月,板芙镇率先在深圳设立常驻招商机构——板芙镇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深圳招商中心。该中心直接坐落在中南高科招商深圳产业运营中心,充当板芙镇招引深圳优质企业项目的“桥头堡”。去年11月,板芙再赴深圳开展大型招商推介活动,重点发展光电装备、智能数控、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力争打造成引领产业升级的示范园区和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平台。

  2020年11月,中山市小榄镇政府驻深圳招商联络点揭牌。“单靠政府几个人去招商的模式已经是过去时了。”彼时,小榄镇镇长薛治国表示:小榄要发动深圳的力量为中山、为小榄招商。今年年中,小榄镇党委书记赵锡雄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小榄已安排了2名业务骨干常驻深圳招商,着力引进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

  各镇街为了项目积极奔走,中山市委、市政府也在加大对深的招商力度。今年8月8日,中山市投资促进局挂牌成立。此举显现出中山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当天,郭文海到现场调研,强调市投促局要统筹全市“一盘棋”、市镇招商要一体化。

  之所以强调“一盘棋”,这与中山一直以来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后,中山各乡镇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大力承接“三来一补”业务,乡镇企业迅速兴起。1988年,中山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此后一直保持“市直管镇”的“直筒子市”行政架构,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古镇灯饰、小榄五金、大涌红木家具等特色产业曾红极一时。

  时至今日,镇域经济的短板日渐显著——缺乏龙头企业,小企业同质化严重,土地管理粗放……昔日的优势反而成了今日的掣肘。突破镇街“各自为营”的小格局,是提升中山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这么多年来,中山一直在破题。

  钩机的轰响,那是属于深中通道新时代来临前的序曲。

  

  B

  促进东西两岸融合互动 深圳积极接下中山“绣球”

  中山和深圳的关系并非“单向奔赴”这么简单。

  自2015年起,深圳再一次进行产业升级,重点布局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生产要素成本,特别是土地价格、租金和人力成本不断提高,土地严重不足的问题也给深圳的新一轮发展带来掣肘。

  低端加工企业让位给高新技术企业,传统产业让位给第三产业,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让位给高附加值创新型未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这一轮深圳“外求”的最大动力。

  2016年3月28日,在深中通道开建前夕,深圳与中山再度“携手”,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举行“深圳-中山现代服务招商推介会”“中山市深中企业家俱乐部”揭牌仪式。推介会现场签约中山英诺创新空间和中山英诺天使投资基金项目、深圳—中山旅游合作项目、金马商业综合体项目、凯恩斯并购基金1号项目、Google AdWords中山体验中心项目、物联网研发合作项目以及中山—深圳智慧生活共同圈战略合作项目。

  作为深中一体化“排头兵”的翠亨新区,近两年来更是不断加快“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亦得到深圳方面的回应。今年4月,中山翠亨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招商中心在深圳揭牌成立,主要对外展示翠亨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现状、配套情况、政策情况及翠亨集团主要物业载体项目,包括中山生命科学园、翠亨国际科创中心、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翠亨大厦等。

  统计数据显示,翠亨新区近两年引进的项目中,超过七成来自深圳。像今年上半年,翠亨新区“国际设计产业港”的地块,就被来自深圳的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大湾设计产业(中山)有限公司以7405.773万元竞得,该公司计划将该项目打造成全产业链工业设计产业生态区。

  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姜臻炜接受媒体记者的电话采访时曾表示:“客观地说,中山是工业服务业和产业投资的价值洼地,是全链工业设计产业大展拳脚和挥洒热血的舞台。”

  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到底能否如愿与深圳“牵手成功”搭上发展快车道重振“虎威”?深中通道是否会带来虹吸效应?其他城市会不会通过更好的“手段”,让中山成为深圳要素流动的“过道?“跨江故事”的结局略显扑朔迷离。

  珠海、中山、江门三市GDP总量加起来仅超过东莞一市,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程中无法绕开的现实。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核心引擎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要承担起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协同发展的责任。中山作为深圳跨海而来的“第一落脚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不为过。

  去年6月,“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写进了关乎深圳未来五年发展的深圳市“十四五”规划中。规划提到,要“加强与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在轨道交通、产业园区、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创新产业园区共建、产业梯度转移、产业链协作机制,推进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

  深圳的发展“能量”跨过珠江口后如何更好地“引燃”中山的发展动力?深圳也在积极思考这个问题。去年年底,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了“前海与中山翠亨及东莞滨海湾联动开发建设方案研究”课题招标公告。公告显示,课题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深圳与东莞、中山合作现状、存在问题、剖析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机遇与挑战,对比分析国内外区域合作先进经验,提出三地合作机制及合作思路与举措。

  C

  中山迎来改革创新实验区 “六个一体化”对接深圳

  平静的海面上,在建的深中通道像一条丝滑的飘带,带来美妙的、激动人心的未来图景。

  借道深中跨海大通道,中山拥抱深圳的发展机遇,不再止步于承接外溢产业。而深圳能向外输出的,也绝不仅是产业这么简单。

  从边陲小镇建设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奇迹的出现,始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振聋发聩。锐意改革的“特区精神”,先行先试的“特区经验”,历经四十多年仍熠熠生辉。

  今年7月,中山再次迎来发展史上令人兴奋的大事件——广东省委深改委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下简称“实验区”)。这是广东首个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的改革创新实验区。文件要求,试验区要以“六个一体化”为重点,全力学习、对接深圳,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据了解,这“六个一体化”包括要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主动学习深圳,打造一体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要深入推进产业一体化,推动与深圳产业协同发展;要深入推进交通一体化,让深圳等东岸城市资源辐射中山每一寸土地;要深入推进创新一体化,共享深圳的创新资源、平台和人才;要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共治共享先行先试;要深入推进规划一体化,努力推动珠江口“黄金内湾”规划建设。

  据南都此前报道,中山曾派出6个工作组赴深圳交流,得到深圳的极大帮助。后经两市有关部门前期沟通对接,初步形成了“六个一体化”行动方案。双方还推动“六个一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落实,首批就有40多个项目达成了合作共识。

  8月12日,中山市委召开全会,市委书记郭文海对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作全面动员。而在全会召开前两天,8月10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市长肖展欣率中山市党政代表团到深圳市,与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市长覃伟中进行座谈。深圳市委、市政府表示,全力支持“六个一体化”工作谋深做实。

  如何利用好深中通道的机遇,提升发展水平?实验区承担着探索区域协调发展道路的使命,不仅是中山,放眼整个广东甚至全国,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为这道新考题寻找答案。

  “跨江故事”最好的结局,是中山及其他珠江口西岸城市能够借势腾飞,深圳也能借此增添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再过两年,深中通道将建成通车,且让我们共阅深中联手书写的精彩“融合”新篇章。

  出品: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实习生 周晓丹 南都记者 黄海珊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