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组团偷瓜岂止“不对”,谨防营商环境毁于一瓜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8月25日        版次:GA02    作者:

  短评

  投资百万种千亩南瓜却被老人组团偷窃,自己反遭威胁和道德绑架,当地有关部门介入后,偷瓜的老人仍不收敛,甚至将地里的南瓜砍烂。日前,湖北武汉新洲区的余女士在短视频平台发帖求助,村民接受媒体采访否认土地纠纷,表示村里老人“拿她的瓜拿多了点”,涉事地方村干部亦表示“村民偷南瓜是不对的”,而当地警方则回应“和政府部门都正在依法处理中”。

  这不是“拿你几个瓜”的小事,而是多人多次、车装肩扛的成批量盗窃,冲上热搜也是自然。但因为涉事人员的疑似高龄身份,却让本应及时出面制止、果断有效处置的当地有关方面,态度一再暧昧不清。投资百万种植起来的瓜地遭遇盗窃潮,作为盗窃事发地的村干部,一句“是不对的”,其实已经非常说明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在放任和宽纵村里老人倚老卖老、肆无忌惮地组团偷瓜?村干部定性的“不对”与村民口中的“拿”,是否正是案件曝出多日后当地有关部门还在“依法处理中”的一个最生动背景?

  老人组团从事某些涉嫌违法行为,最大的依凭可能就是法律对高龄人群的一些特别对待,这也让某些公共部门在依职权行事时下意识地束手束脚,使得一些高龄人士动不动就用高血压、心脏病以死相逼,用倚老卖老来换取社会治理的高抬贵手。但严格说来,无论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刑法》,对高龄盗窃从来不是完全放任的态度,只是限制使用人身羁押型措施,比如对70周岁以上的老人,“依照该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对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治安处罚不是只有拘留一项,对“组团偷瓜”这样的行为,警告、罚款的适用也完全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更不要说,参与组团盗窃的嫌疑人,可能并不全都在70周岁(涉嫌犯罪则是75周岁)的“优待线”上。一旦涉案价值超过法定限额,或者盗窃次数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追究其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具有足够的震慑效果。此前,河南信阳盛行一时的老人组团拦截婚车事件,在舆论热议后当地警方就曾动用相应法律手段予以处罚。现在的问题是,涉事地方执法部门是否敢于,或者说愿意为了一个瓜农与本地可能为数不少的人群硬杠,去一板一眼地立案调查、取证存证?

  事实上,投资百万种植起来的瓜地被人为这样肆意破坏,在当地也算是营商环境恶化或者一直未予改善的一个鲜活例证了。不是动辄千万、上亿的投资才是投资,也不是只有提高政务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才是营商环境优化。吸引投资时海誓山盟,投资到位了,产业建了起来,遇到一个最基本的治安问题就现了原形,这样做真的好吗?

  一个普通瓜农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遭遇到的侵扰、非难,一个普通居民日常寻求治安保护过程中体会到的冷遇、受挫,都可以成为地方施政能力、水平与诚意的微观体现。普通的治安求助在最真实的社会治理状态下,能得到、该得到怎样的回应?本来当地警方完全可以“依法办理”的案件,却可能因为其他部门的介入使事情变得复杂、拖沓甚至不了了之。

  可以说,“老人组团偷瓜”案件能否得到依法处理,已经成为地方社会治理、治安环境改善与营商环境优化的一个标志。不让苦心经营多时的地方营商环境、法治形象“毁于一瓜”,就得让涉事地方各方面不再只会“吃瓜”看热闹,还得让各方明白这是“盗”不是“拿”、已经涉嫌犯罪而不仅仅是“错”。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