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日前,一则“清华女博士生报考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协警”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有媒体后续报道,该考生系清华硕博连读的在读学生,但目前仅是资格初审通过。报考机构负责人士表示,报考警务协助人员是这名女博士生的个人行为,“公安部门也不能把她拒之门外”。另据媒体报道,清华大学根据该人员公示信息查询发现,在清华大学的在校生、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中均“查无此人”。
“清华女博士”身份暂时存疑,但由此展开的话题却并未因此止歇。公众从一开始之所以有“炸窝”的反应,可能是对近期多个名校高学历背景人员下场对就业市场进行“降维打击”新闻的继续讨论:就在日前,北京市朝阳区2022年考录公务员拟录名单公示,拟录用的208人中,取得硕博士学位的人员为134人,占约三分之二,特别是其中还有某街道办“城市管理执法岗”拟录为北大博士研究生。北大和这次这名疑似清华的博士生都来抢城管、协警的职位了,也难怪让其他学历背景的人神经紧张。
但事实上,充分自由的就业市场,求职者面对和接触哪些竞争对手,都应该是人力无法预估的情形,更何况最终的就业竞争结果,也未必就是凭名校、高学历就能一锤定音的。
这次“清华博士报考协警”一事还有待权威部门具体说明情况,但在此之前,一直就有大学毕业生在继续深造与就业这两条线上同时“布局”以不错失机会,在多个offer拿到手后给自己更多选择。也一直有名校高学历毕业生“下嫁”的新闻各领风骚一阵子。“清华博士报考协警”引发热议,以及之前的北大博士做城管被围观,如果说有遗憾,那也是从社会层面而言,从个人角度,高学历背景者选择通过初次就业的低姿态,以沉浸式体验基层工作的真实状况,法无禁止即自由,其实也未尝不可。而且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由于家庭经济压力的减小而有了更多凭兴趣爱好、基于自主判断挑选职业的底气,同样也绝不是什么坏事。
只不过,如果真的频繁出现名校高学历毕业生最终选择与其所学相差甚远的岗位就业,多少让人不免感慨所学未遇用武之地。不是说社会基础性的岗位不配有高学历人才,而是现有高精尖的博士学历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纷纷从事一些不需要特别训练即可胜任的工种,起码说明当下的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需要有一些制度上的因应与调整。
不管这次“清华博士报考协警”真相如何,市场上的择业人群都必须更清醒地认识到:与你在同一平台参与竞争的,随时可能是高段位的选手:众多仅要求大专学历的岗位,引来的是相当数量的本科、硕士竞争者。不断充实自己,增强竞争力永远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