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风雨中的社区工作者:

“越是大风大雨,越要全员备班”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5月14日        版次:GA08    作者:林敏儿

深圳独树社区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

现场人员齐心协力将抛锚车辆推离市场。

深圳莲塘街道组织人员清理边坡上的低矮灌木和杂草。

深圳银湖社区工作站城管专干蒋辉对辖区危险边坡进行隐患排除巡查。

深圳独树社区松泉山庄核酸检测点。

  11日以来,深圳市已连续两天出现全市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暴雨夜里,基层社区工作者是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当街上车流稀少、大多数人都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们每2小时一次,在社区的各个角落阴影里穿行巡查,嘴里不住地默念着早已烂熟于心的12个字——“发现异常,紧急处理,及时上报”。

  A

  “大家手机不能关,电话十分钟之内到岗”

  “大家手机不能关,电话十分钟之内到岗,我已经在这里睡了三天了。”

  深圳市罗湖区东晓街道草埔东社区党委书记张广华开完会后,径直地走进值班室通知站内人员,他神情严肃略显疲态,右手食指随着语气在空中上下摆动。

  深圳市三防指挥部于11日18时启动了全市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对于街道及社区来说,意味着主要负责人需到岗全面部署防汛防台风和抢险救灾工作;防汛执勤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夜间需保持一半人员在岗值守,每1小时报送当天工作情况至上级单位,有突发情况及时报送。

  暴雨天里,社区工作者们的工作主要包括预警、值班、排查、巡查、应急处置等。而地毯式巡查是重中之重,尤其要做好低洼易涝区、危险边坡、地面坍塌隐患点、危房旧屋、在建工地、人群聚集区域等重点区域的风险防范措施,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受影响群众,加强流浪人员及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救助。

  城中村地区在水涝灾害中常首当其冲。罗湖区东晓街道草埔东社区,0.82平方公里内辖有4个相互贯通的城中村,房屋624栋,居住人口2.52万,人口密度较高;辖区建筑多为较早时期村民自建房,有13座老旧危房,因此在暴雨天里防水、排水工作备受重视。草埔东社区党委副书记陈立异表示,暴雨期间,社区工作者及专干都会定时定点去每个老旧危房进行排查,看是否牢固有无松动,里面有无违规住人,如果发现情况第一时间整改,把隐患消除。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布吉河改造时,在河道上盖建农民的回迁房形成暗河,从龙岗进入罗湖的第一站就是草埔段。“如果河道这边超过警戒水位的话,我们要及时向值班室报告,及时转移建在河面上房子里的居民,同时提醒周边住户注意安全。”每隔两小时,草埔东社区城管专干赖良友都要穿过城中村阴暗潮湿的巷子,打开手电筒,观察河道水位是否超过警戒线。

  11日晚,在兰花社区丰湖大厦果蔬集散市场,有三辆农产品运输车抛锚,在接到求助信息后,兰花社区党委副书记邹添文和其他值班同事立即赶往现场,冒雨将车辆推离市场。

  “凌晨3点,我们还在市场处理抛锚车辆,那时候也是雨势最为迅猛的时候,虽然大家都变成了落汤鸡,身上又冷又腻特别难受,但是看到车辆成功驶离,还是很有成就感的。”邹添文说。

  一双雨靴、一卷警戒带、一把剪刀、一支手电筒,这往往就是奔走在抢险一线的社区工作者的全部装备。当街市在雨幕中一片朦胧,蛙鸣虫噪声声似波,道路泥泞难行,他们披上红马甲就像披上铠甲,无惧风雨,阔步向前。

  B

  “哪里需要去哪里,我们是一块砖”

  这几天,无数如草埔东社区工作站陈姐一样的网格员在“格”里忙碌着。他们是掌握社区大数据的信息搜集员、是助跑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便民服务员、是系紧社区“平安扣”的隐患排查员、是诚心解困的纠纷调解员、是传递政策法规“及时通”的政策宣讲员……网格员做的是最基层的工作,但每支网格员队伍都像一支“超能战队”,扮演着“万能角色”,无论是疫情的常态化防控还是深圳暴雨天里的三防部署。“哪里需要去哪里,我们是一块砖。”

  网格,是基层最微观的管理单位。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及数字化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单元网格,责任目标落实到人,网格员承担起公共服务职能,向前向下延伸,实现基层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11日傍晚,草埔东社区网格员办公室里,敲击键盘的声音、手机铃声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乎没有停过,每个人都是眉头紧锁,一脸愁容。“疫情防控期间,从1月份到现在,从早上干到深夜凌晨,不停地对数据进行排查”,陈姐说话语速很快,显得有些激动。

  “从4月29号到现在,在我管辖的草埔东社区两三万人里,所有从湛江地区返深的人都需要逐一排查。”张广华说。

  三防部署与疫情防控并行不悖。在深圳暴雨期间,网格员永无止境的工作列表里又增加了一项:房屋基础信息采集和结构安全隐患排查。

  每个网格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域,网格套网格,保证各区域治理实现责任到人。廖姐所负责的网格是草埔东社区吓围村1号到34号楼栋,519户房屋,共1447人。前两天里,她已完成对这34栋楼的房屋基础信息采集和结构安全隐患排查。“要去看每栋房子有多少层,是否有改建现象,责任人是谁,房屋周边是不是有山体滑坡或出现塌陷等等,提前告知风险,做好雷雨天气防御工作,从而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廖姐打开电脑桌面密密麻麻的表格,向记者细细地讲解。

  每个单独的网格就如同一个小规模的治理环境,遇到突发事件,根据社会形势变化和上级决策部署迅速反应,及时调整,扫清治理盲区。无论是日常工作中,还是疫情防控或三防部署,网格员历经考验,成长为社区基层治理中的砥柱。但承担多重角色的“超能战队”也有烦恼,“我们整天忙碌,但你们看不到我们做了什么。”

  C

  “做过的事情不一定要被看见”

  确定分工、通知居民、发动志愿者、联系医护、检查采样点、组织全员核酸检测……从5月10日下午两点半到11日零时,罗湖区东晓街道独树社区干部小红和她的同事们默契配合,顺利完成了7461名居民的采样任务。自深圳市全面进入强降雨防御实战状态以来,小红拎着一袋衣物,几双凉鞋,在办公室里住了下来。连续的紧张与忙碌,让她有些疲惫,刚想坐下来歇一会儿,手机再次响起,她又要去忙了。“今天开会说了,就是下刀子也要继续测核酸。”

  5月12日,这一天是国际护士节,也是深圳发布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的日子。早上10点,独树社区松泉山庄核酸检测点,检测医护依然如约而至。3位采样的医生,各设一个点位,一共开三条通道。

  社区工作者们早已到场,检查水电设备、核酸点路面及雨棚的积水情况,并对围栏进行加固,将场所码、二维码摆好,登录检测系统协助数据录入,不到10点,核酸检测点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等候早起的市民过来做核酸。

  作为核酸检测采样点的组长,胡医生每天早上出门前就要在脑子里过一遍当天的采样计划:物资储备情况、点位人员情况、预计采样数量;每一组干多长时间,如何轮换,还要处理突发问题,安排好后勤保障。

  “来,摘口罩,张嘴,抬一点儿头,使劲‘啊’……”将棉签伸进居民的口中,在咽后壁上转了几圈,“好了。”说着,核酸检测医护麻利地将棉签转移至装有细胞保存液的采样管里,拧紧密封。每采集一个检测样本仅需10秒,这样的工作,她们平均每天要工作8个小时甚至更久。

  但这天早上,看着稀稀疏疏的核酸检测队伍,胡医生却显得有些焦虑,不断地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社区前一晚刚收到通知,将核酸检测时间提前到早上,很多居民还不知道,或者不愿冒着大雨赶来。“人太少也不好,是对人力物力的浪费,快发消息喊附近居民都来做核酸。”

  在暴雨天里上班,对胡医生来说是家常便饭。“越是大风大雨,越要全员备班,要么在医院,要么下沉社区支援核酸检测工作”,她看了看自己早已被雨水浸湿的鞋袜笑着说道,“如果遇到大采样,30分钟之内要能把备用的核酸检测新点开起来,随时通知,随时到岗。”

  核酸检测点的医护也有感到委屈的时候。胡医生说,“有时候捅得深了,受采人觉得不舒服,发脾气,但医院要求我们必须采样到位。”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其中,对样本采集有明确规定:要求采集两侧扁桃体以及咽后壁的咽拭子。正确的咽拭子采样方式要求,将咽拭子越过被采集人员舌根,在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

  即便暴雨滂沱,总有这么一群人身穿白色、红色“铠甲”,坚守平凡岗位,守护城市美好。“像暴雨天,我们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是不容易被看见的,因为我们就是日常的巡查还有后续的跟进,很难说做出亮点,但我们都是默默在做”,陈立异又笑了笑,回答说,“不过,该怎样就怎样,做过的事情不一定要被看见。”

  基层工作的成就感不在干大事中实现,而是在做小事中实现,在过程中实现。“做基层工作比较开心的时候,就是感觉得到街坊邻居他们信任你需要你,有些工作如果由其他人来做,是做不通的,基层社工一沟通就办到了”,东晓街道党工委委员曹烨说。

  当雨势消退,太阳照常升起,地铁开动,人们出门上班,暴雨天里的一切仿佛从来不曾出现过,但只要你留心便会发现,边坡上的低矮灌木和杂草已被清走,沿街的雨水篦子已清淤疏通,在每个街区小巷里,温暖的人情流动着,夜复一夜,日复一日。

  采写/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林敏儿

  综合广东天气、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网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