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
在前不久某券商非银行业首席在社交平台晒出两百多万的年薪(后被其本人辟谣)引发关注后,近日一则某券商内设部门员工“社会行为准则”刷屏。准则要求部门员工在工作中不允许开豪华车(100万以上)、戴高档手表(15万以上)、使用高档包(5万以上)。其中提到,“部门员工须注意言行举止,不允许因家庭背景等非自身因素产生优越感,当好一名职业banker”。
包括券商在内的金融业是金字塔顶端的高薪行业,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坊间笑谈该准则还是给高档手表、豪华车和高档包重新进行了奢侈品定义。车要百万,表要15万才叫炫富,令“凡尔赛”境界再上层楼。倘若准则为真,该内设部门的格局是有了,能够先于公司总部甚至监管层出台小范围内的从业自律标准,但准则中的表述,暴露出了一些行业典型问题,利益相关者的焦虑也跃然纸上。
实事求是地看,这里面首先躺枪的是不少吐槽被“平均”的金融从业人士,身处行业或者公司内“鄙视链”末端的员工纷纷叫屈:“说得好像15万以内的表和100万以下的车,我们能买得起一样。”不少金融从业高薪人员同样也会叫屈,一是自己一路各种苦读、考证才能成为“卷王”,拿到相对高一些的收入。二是自己的个税按最高上限交是行业普遍现状,挣的每一分钱都是交了税的。对比踏准风口,“一夜暴富”,却在税收上做手脚的多个知名带货主播,可谓高下立判。虽然不乏道理,但证券行业薪酬问题早已引发有关部门的重视。
据媒体报道,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为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向券商下发相关调研通知,引导证券公司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长期与短期兼顾的长效激励机制,通过适度拉长业绩考核周期、薪酬递延等方式形成合理有效的长周期考核评价体系和收入分配机制。同时注重有效激励与问责监督相统一,包括建立科学的人员考核与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将廉洁从业、合规诚信执业、践行行业和公司文化理念等情况纳入人员考核与薪酬管理,坚持正向引导激励与反向惩戒约束并重。
应当说,这些措施还是捏住了问题的“七寸”,并且对证券公司也是如此,涉及对券商评级扣分指标,如薪酬激励过于激进,未能体现建立长期激励机制要求的,将被扣分。业内外均明白,即便没有最近几期热搜新闻,证券行业薪酬管理制度的落地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不是靠从业人员低调就可以化解或者避免的。
但是延伸去看,一个行业的薪酬高低是否合理,能否取得社会认同,还是主要取决于行业壁垒建构与薪酬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尤其是能否与其社会贡献相匹配,毕竟给袁隆平发再多钱,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如今,金融行业相关公司历年社会责任报告备受重视,这或许也说明,如何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或许是比薪酬制度更值得重视的问题。 □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