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南都与中山大学、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联合发布《2021智慧助老模式观察报告》,有专家表示:

智慧助老需跨越“接入、使用、知识”三道“数字鸿沟”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2月24日        版次:GA08    作者:凌慧珊 袁炯贤 熊润淼 陈卓睿 王一雪

  2021智慧助老趋势研讨会12月23日在北京举行,南都研究员发布《2021智慧助老模式观察报告》。

  2021智慧助老趋势研讨会主题为“创新助老服务,乐享数字生活”,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指导,南方都市报主办,支付宝蓝马甲协办。在研讨会上,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联合发布《2021智慧助老模式观察报告》,获与会专家点赞。此外,来自高校、公益组织、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学者对智慧助老创新服务与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连接各方资源 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

  

  “数字生活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我们老年人也毫不落后”“我现在迫切最想学手机P图,不想让别人把自己P得太年轻,因为皱纹代表我们的阅历”“别以为老年人什么都不知道,我们也探讨过元宇宙的生活场景”……研讨会开场表演中,桑秀珠、成德容、郭丽荣、唐艾艾四位时尚奶奶穿着旗袍款款走来,这个曾经登上央视星光大道的团队“时尚奶奶团”展示了她们的新潮数字生活:每天刷手机APP至少两三个小时,经常网购、社交聊天,希望学会修图、制作小视频等。

  不过,除了这些手机“重度使用者”外,全国还有1亿多老年人对于智能技术的运用存在困难。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监事长张士文在致辞中表示,共同研讨数字化助老趋势,让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非常有意义。南方都市报充分发挥智媒优势,连接各方优势资源,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充分展现南都的媒体责任与担当。

  南方都市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卫国在致辞中说,创新助老服务、乐享数字生活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与责任。南方都市报发起“老年人数字生活研究”课题,搭建对话桥梁,共建助老机制,推动价值共享。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与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智慧助老模式观察报告》,正是南都智媒服务的有力见证。

  

  专家点赞南都报告 助老实践者分享体会

  

  此次研讨会还邀请多位智慧助老实践者进行分享。蓝马甲项目发起人、支付宝公益基金会蓝马甲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马琳分享如何广泛组建蓝马甲志愿者以及讲师团,发起助老公益行动,通过社区讲座、驻点服务驿站、沉浸式防骗展、线下数字体验点等,解决老年人的数字生活难题。“教爸妈玩手机”公益小组负责人、“麦龄”小程序创始人岑倩分享团队怎样由一个7000人豆瓣小组发展到开发出教老年人使用手机的小程序,与志愿者共创完成2000多个手机教学教程。

  北京心语话剧团团长、执行导演刘文明今年开始做助老志愿者,在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如何从智能手机小白到玩转互联网的助老志愿者。她说,越来越多专业团队进驻社区服务老年人,身边老哥哥、老姐姐们经常抱团学习,相互请教,最大优势是减轻年轻人负担,“虽然老年人年龄大,但心理不老,皱纹虽多,心态却好,谁说我们老,我们还要潇洒走一遭”。

  对于如何推行智慧助老服务,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左美云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提到,智慧助老需要从小处着眼,落到实处。在他看来,“数字鸿沟”有三个沟: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需要媒体、学术界、政府、企业界、社会公益一起努力,有责任把老年人带入数字社会,让老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他特别点赞南方都市报,作为很青春的媒体,主办此类助老研讨活动特别好,让养老、助老年轻化,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圆桌

  智慧助老怎么做?学者与助老实践者共话助老趋势

  关爱、包容、至慧、共情,以“实”助老,在学习中享老

  12月23日,在2021智慧助老趋势研讨会上,来自高校、公益组织、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智慧助老研究者、实践者,围绕“助老服务模式创新与跨界深度融合”进行圆桌研讨。6位嘉宾还分别写了一个词,表达对于智慧助老的期待,让大家以“包容”“共情”心态,用“至慧”“关爱”老年人,以“实”助老,让老年人“在学习中享老”。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智慧助老工程是一个涉及全社会各领域、全龄人口的系统工程,需要兼容并蓄。政府要规划,制订规则进行监督,企业要做好适老化产品服务,社会需要做好老年人与产品之间的沟通联系,包括培训等。家庭与个人需要代际支持、互助,形成老人终身学习氛围。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苗文胜也表示,智慧助老是一个跨领域和融合创新的过程,政府应发挥撬动作用,更好吸引社会资本介入。适老化是融合创新的关键,应遵循老年人生活需求、使用习惯。扩大老年人智能终端的供给,从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及应用试点等探索智慧助老产品研制。

  谈及智慧助老实践体会,“教爸妈玩手机”公益小组负责人、“麦龄”小程序创始人岑倩表示,老年人对数字化领域认知程度存在多个分层,助老服务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蓝马甲行动发起人、支付宝公益基金会蓝马甲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马琳表示,针对老年人的培训讲课内容要及时更新,希望联合社会力量在社区、商超等各场景驻点,这是他们今后要重点发力与发展的方向。

  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教学管理负责人张翔宇提到了“智慧助老相关课程资源体系建设”,邀请教育部老龄办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框架。同时,对智慧助老工作优秀案例及课程资源等进行推荐,进行智慧校园建设。

  作为圆桌研讨的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教授孙鹃娟总结,跟老年有关的一切问题,首先在于我们关不关注、关不关怀他们,而爱是解决智慧助老困难的基础与核心。她倡导年轻人以及各方关注老年人,多些换位思考,多些融合创新与跨界联动,创造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明天。

  案例

  用“笨办法”投身智慧助老 蓝马甲公益行启动“1+N”计划

  12月23日,在2021智慧助老趋势研讨会上,数字助老公益行动蓝马甲发起人马琳分享了蓝马甲公益行的创新案例。蓝马甲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国家反诈中心、工信部反诈中心指导下,由各地政府部门、志愿者组织、支付宝等企业共同参与的公益行动。据马琳介绍,目前,蓝马甲讲座已经走进全国40多个城市超过3200个社区,志愿者突破1.77万人,在全国已驻点服务近10000场次,一对一为老人答疑76000人次,平均每位老人服务时长20分钟。

  近期,蓝马甲“1+N”行动计划启动,2022年将围绕着蓝马甲的“1”在校园、医院、社区等场景内形成合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放合作更多机构,做好数字经济助老的补位者,力争一年内达到十种数字助老服务示范模式,新增100个数字助老服务驿站,1万名数字助老志愿者,服务更多人。目前蓝马甲已经有100多个合作伙伴,这其中有各地的网信、公安、银保监会、基金公司、商超企业,也有来自全国的公益基金会和个人志愿者们。

  蓝马甲项目组今年还在北京、郑州、广州、杭州四地成立了老年宣讲团,将老年人当中更快学会数字技能的“积极分子”召集起来,为其他也渴望学习的老人家带去数字技能知识,通过话剧、短距、广场舞、快板等形式进入社区,帮助更多的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提防身边的陷阱。

  此外,助老课件不断在升级。“从最初一个版本走天下,到如今我们分为了入门版、进阶版、高阶版,还有针对性的开设视频剪辑、二维码名片制作等特别场次,来满足不同阶段老人的需求。”马琳坦言,课件也是在不断改进中,老人也会给我们提建议,“操作指南太繁琐、保健知识怎么订阅、想剪视频用什么软件……志愿者把这些需求统统带了回来”。

  采写:南都记者 凌慧珊 袁炯贤 熊润淼 陈卓睿 王一雪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