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 全国首创环卫指数测评

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圳经验”的成功探索,为全国提供“样本”经验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2月03日        版次:GA13    作者:张小玲

  为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深圳于2017年首创“环境卫生指数测评”,成功撬动基层城市治理新动能,实现1997多平方公里市容环境品质的“蝶变”,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大大提升。

  实践证明,“环境卫生指数测评”是深圳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创新探索,是深圳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圳经验”的成功探索,为全国超大型城市治理提供“样本”经验。

  全国首创“环境卫生指数测评”,撬动基层城市治理新动能

  从深南大道到背街小巷,从旅游景点到商业街区,从垃圾转运站到焚烧发电厂,阡陌纵横,犄角旮旯,每一处角落、每个时间段都要保持干净整洁,这对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深圳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原特区内外环境卫生发展不平衡、部分城中村、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等区域脏乱差等问题仍广遭诟病,深圳亟须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和杠杆来撬动整座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深圳要打造全国最干净的城市,最干净有没有标准?如何实现最干净?环境卫生涉及多方主体,如何调动各方主力量,形成合力?如何将基层活力最大限度激发出来?”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都是创建环卫指数测评机制的初衷。

  2017年1月起,深圳在全国首创“环境卫生指数测评”机制,以街道为基本测评单位,开展现场考察和居民满意度调查,形成量化的考核得分和排名,激活基层治理活力,调动基层各方合力,倒逼各级环卫管理者以指数发现问题为导向,建立完善环卫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全市环境卫生面貌不断改善。

  经过5年的实践和深入,市容环境品质提升已成为区街各级领导“案头”的一件大事,基层主动作为,破解难题、创新机制的实招、妙招不断。

  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实施环卫指数测评之前,部分原特区外的区认为“自己是关外,管理标准可以低一点”,结果在这种量化排名的方式下,差距暴露无遗。比如光明区,2017年排名长期靠后,光明区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全区下大力气狠抓环境卫生,通过建立区环境卫生指数纵向联动和横向联动机制,用好约谈、奖惩、绩效考核等措施,经过长效整治,环卫指数成绩不断提升,到2019年,光明区排名跃居第二,2021年也稳定在前列。

  一些原特区内的区认为“自己基础设施好,不可能落后”,但在全面整治提升下,排名下滑明显,比如罗湖区、福田区,在2017年刚开始测评时全市排名前列,但是2018年初下滑至倒数,这给了区主要领导很大触动和压力,纷纷邀请市城管部门座谈查找原因。

  此后,罗湖区加大环卫管理经费投入,并将财权事权充分下放至街道,实施环卫清扫清运一体化大标段改革,福田区全面实施“明标准、建闭环、除短板”专项行动,推行红黑榜通报、区城管局“送课上门”、“街道吹哨,部门报道”等机制,并聘请第三方对一线环卫工人进行培训督导,环卫指数成绩稳步提升,重回前列,福田区2021年有9个月位列指数榜首。

  在指数测评过程中,一些街道基层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出一个个城市管理的“金点子”、新模式。比如龙华区市场整治中的“一条线、一个桶、一把尺”工作法,龙城街道“常、全、精、严”四字经管理模式,南湖街道“城市管理立体化”工作模式,构建“1+9+N”网格化管理体系等。

  通过指数平台,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在全市迅速推广这些经验,各街道主动学习借鉴,全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迅速提升。

  还有一些社会公厕的行业主管部门,原来并不重视公厕管理,面对媒体公开发布的数据和排名,也开始正视差距,主动履责。比如,市交通运输局为改变公交场站公厕一直脏乱差的局面,将“厕所革命”当成重要民生实事大力推动,通过实行车队长负责制,开展公厕环境自查自改工作等举措,公交场站厕所环境指数排名从2018年7月份的排名垫底提升到目前的稳居中上游。

  再比如,市卫健委专门2020年推动打造北大医院公厕和八卦岭社康公厕等示范项目,以示范促提升,2021年8月又专门针对医疗机构公厕制定发布了深圳市地方标准《医疗机构卫生间建设与管理指南》,使得医疗结构公厕环境焕然一新,极大改善市民的如厕体验。

  由此可见,对各区、各街道、各部门来说,环卫指数测评是一种鞭策,更是一项工具,为基层环卫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帮助基层发现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在管理力量上进行调配,重点管控脏乱差区域,整治消除一个又一个的黑点,最终实现辖区环境卫生全面提升。

  优化测评体系不断修改完善 增强指数公信力

  公信力是环卫指数的生命线。只有建立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测评体系,测评结果才能让人信服,才能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效果。

  5年的实践,环卫指数测评指标和测评方法日趋完善和优化,测评指标从最初的9大类考察场所80多项考察内容扩展至12大类200多项,测评样本点也从1万多个扩展到3万多个,每月抽样的考察点从2000多个提高至5000多个,测评过程不分特区内外,不分时间节点,实行“一个标准”,对全市所有地理区域全覆盖测评。

  测评还坚持考察标准尽可能量化、客观评价。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一方面突出短板指标,如“路面暴露垃圾”“垃圾满溢”等短板指标的分值权重更高;另一方面突出短板场所,上月得分最差的城中村,转运站和公厕次月必检,并单独发布城中村和公厕场所的环卫指数测评成绩。

  为保证测评结果的公平公正,尽量减少人为主观因素,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环卫指数测评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测评全过程留痕。

  环卫指数测评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独立开展,所有机构均通过政府采购平台公开招标产生。严格人员管理,测评人员每天定时定点集合、统一出发,只携带工作手机,严禁携带私人通讯设备。

  针对测评过程,实行两级监督,测评机构安排督导员随机抽查暗访,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现场检查,实现测评质量和公正性双重监督。

  环卫指数测评不断与时俱进,测评方案每年都广泛征求各区各街道各行业意见。测评点由各街道自主申报、每月定期更新,市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汇总,在测评过程中不断完善补充、据实调整。

  环卫指数测评公开透明,每月2日,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向各街道公开上月测评点得分情况,每月5日向社会公开测评结果,向各区主要领导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信函通报主要问题,并同步将上月测评原始数据向各区各街道各部门公开,由各区各街道各部门对照分析、及时整改。

  客观公正的测评结果,让各级城管部门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过来也进一步提升指数的公信力。比如2019年初,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发现各类考察场所的得分率均明显提升,普遍在80%以上,但城中村却长期是深圳市容环境的短板,从2019年8月起,每月单独发布城中村环境卫生指数,并针对性在全市组织开展城中村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城中村得分率提升至85%以上。

  2020年初,对于环卫作业车要求全市开展统一外观喷绘,并在垃圾处理设施设卡严查,车容车貌不洁的一律不得进入,多次发现不洁的直接“停卡”。雷霆行动下,环卫作业车得分率现在更是提升至90%多,成为深圳环卫的亮丽名片。

  

  市容环境品质发生“蝶变”,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经过多年的优化和完善,环卫指数已成为深圳环境卫生管理的“指挥棒”,充分调动各区、各街道、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也为环卫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深圳市容环境发生“蝶变”,特别是原特区外区域的环境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垃圾收集点、集贸市场、公共厕所、城中村等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和市民感官的短板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数据显示,深圳市环境卫生指数成绩由刚开始测评时的72.30分提高到了2021年10月的89.13分,市民对环境卫生的满意度由65.60分提高到77.66分。

  原来遭人诟病的短板问题公厕和城中村,硬件设施和保洁水平显著改善,公厕由刚开始测评时的60.67分提升至93.29分,城中村也由79.05分提升至85.69分,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市民群众纷纷点赞,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大大提升,市领导多次批示,对环卫指数测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当前,深圳已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这对市容环境品质工作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环卫指数测评将进一步细化测评标准、扩大测评范围、优化测评体系,朝着更客观、更智慧、更全面的方向努力,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再添光彩。

  文/张小玲

  制版:易福红 周全 黄永文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