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发挥院士作用,广东人才机制价值突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1月19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广东共新增7名两院院士,其中包括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外籍院士1人),分别是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的夏克青、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马於光,以及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的杰曼诺夫;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外籍院士2人),分别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饶宏和南方医科大学的高天明,2名外籍院士分别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罗智泉和来自阿尔伯塔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徐政和。

  广东曾被认为科研力量有所缺失,而院士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成正比,也曾引发不少讨论。今年,广东新增7位两院院士,与广东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宽松科研环境的助力,以及灵活的人才吸引机制有着莫大的关系,而这些因素,亦令院士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推动了广东的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院士作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鹏城实验室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广东“产学研一体”经典案例。该实验室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为依托单位,与位于深圳的各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等优势单位共建。这一“国字号”平台,开展区域性多领域、跨学科、大协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3年多的时间里,鹏城实验室已集聚了包括31位院士、200位国际会士、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在内的3400余位各类人才。

  大量科研经费投入,为鹏城实验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鹏城实验室的科研经费宽裕,是由于有政府的参与和资助。作为经济强省,广东在科研投入方面有“大手笔”的能力。2019年,深圳提出将确保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不低于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的30%。数据显示,当年一季度,深圳市财政科技累计支出82.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8%。

  灵活的人才政策与宽松的科研环境,更是鹏城实验室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鹏城实验室本着“不唯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创新“自主运行”“合作共建”“协同攻关”“创新文化”等体制机制,特别是“双聘制”成为了新型举国体制下科研人事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突破。这3400位各类人才是以全职、双聘和兼职等市场化用人形式聚集起来的,本次新当选的院士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杰曼诺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罗智泉及来自阿尔伯塔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徐政和,均为外籍院士,而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均在鹏城实验室的共建单位之列。不以严格的身份归属限制人才,而是以灵活的机制吸引人才,以宽松的科研环境供其发展,方能更好地发挥出科研力量与院士作用。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几乎是本能地注重科研成果转化。除建立之初即为“产学研一体化”体系的鹏城实验室之外,广东亦有不少成果转化案例。例如,今年9月,广东省医学科学与院士联合实验室在广州成立。签约仪式上,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分别与7位院士签约。作为签约代表之一,妇科肿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表示,他将聚焦卵巢癌单病种质量控制,通过卵巢大数据平台的临床数据,推动卵巢癌临床治疗质量控制,为分级诊疗提供决策依据,提升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董家鸿指出,他所在的院士联合实验室聚焦肝胆疾病的智慧医疗技术创新应用实践,希望利用智慧科技来解决更多肝胆疾病的治疗难题和技术问题,提升广东省乃至全国肝胆疾病的外科治疗水平。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优势资源,加速大湾区医疗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并通过广州辐射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若能成功建立起一体化、智慧化的智慧医疗体系,在全国亦是先行者。

  广东再添7位院士,值得庆贺。同时亦期待,对科研的重视、投入与“产学研一体化”的探索,可更好地发挥院士作用,进一步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