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理
2019年中山大学东校园合唱团在音乐会上表演《天顶一粒星》。
两年前,来自广西柳州的合唱指挥郑理,带着中山大学东校园合唱团在一场音乐会上表演了潮汕歌谣《天顶一粒星》。视频两年后在朋友圈偶然走红,成了郑理近段时间阅读量最高的一条短视频作品,目前阅读量有22万,点赞、互动的很多都是潮汕人。
轻吟浅唱,唤起听众的童年记忆
南都:合唱团的成员会说潮汕话吗?
郑理:这个合唱团就跟一般的学校社团一样,各个专业爱好合唱的学生汇集在这里,他们并不是科班出身。排练这首歌的时候,合唱团有100余名学生,只有十几个孩子是潮汕人,其他超八成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还有不少是北方人。
南都:潮汕话并不好学,你们花了多长时间排练?
郑理:我和团里的潮汕籍同学一起为歌词逐字标音,并请他们课后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歌词。
潮汕话中有8个音调,他们要努力做到每句歌词的音调尽可能同频,配合上旋律,不同声部汇合出一个和谐的音色。有了音标的加持,同学们记词非常快,我记得当时花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基本就排练成型了。
合唱团的学生都不是音乐生,他们的声音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是未经雕琢、淳朴的,他们唱这首歌不需要很花哨的技巧,就像讲故事一样轻吟浅唱,就可以唤起听众关于童年的记忆。
有些地方文化的韵味普通话无法表达
南都:在教唱之前,你如何理解并向学生们讲解这首歌?
郑理:《天顶一粒星》的词作者李立群、曲作者郑伊洋是潮语音乐领域非常有实力的创作人。
《天顶一粒星》本是一首潮语童谣,以书斋、茶、花棚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物,描绘出潮汕人记忆中市井又温馨有趣的童年画面。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大概知道了演绎这首作品的情感基调。
南都:表演方言歌曲难吗?
郑理:说难也不难,方言乃至英、韩、日等外语,无非是通过标注音标来掌握读音。但方言歌曲难得,家乡是创作者灵感来源的重要部分,方言即为其载体,有些独属地方文化的韵味是普通话无法表达的。
我认为合唱团在表演方言歌曲时,生活化地表达地方文化底蕴,才是方言歌曲表演的核心。比如,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指挥金承志先生也创作过一些温州方言的歌曲,合唱团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广受好评。
南都:视频在朋友圈火了,你怎么看?
郑理:这条视频一直存在我的电脑里,前几天我就在落地潮汕机场等候班车的间隙剪辑了这个作品。视频走红是一个偶然,但能被大家看到,说明歌曲本身是打动人的。这首潮语歌曲打动了不会说潮汕话的我,也由非潮汕地区的学生唱了出来,再一次说明了音乐是超乎空间的“共通语言”。当人们被旋律吸引,被和声打动,自然会去探究歌词以及歌里的故事,甚至去了解那个有“浓茶”“青粿”味的地方文化。
采写:南都记者 黄小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