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转做美育、语言、公考、考研 教培机构未来“小而美”?

专家分析称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将难以像K12培训那样存在强烈和大规模的需求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8月24日        版次:GA10    作者:李玲 黄莉玲 黄慧诗 王玉凤 黄良东

  小朋友在连云港市连云区一家培训机构学习跆拳道。 新华社发

  南都记者采访发现,已有多家动作较快的教培机构推出美育、科创、口才等素质教育产品,也有的发力公考、考研、语言培训、留学等领域,进军职业教育。

  这些新业务的前景如何,未来能否创造与K12培训旗鼓相当的营收?行业大整顿之后,将呈现何种面貌?

  有专家告诉南都记者,未来赛道一方面是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是素质教育,但它们都很难像K12培训那样存在强烈和大规模的需求。未来市场上可能会有一些小而美的机构冒出。

  拓宽素质教育版图

  

  K12教育机构转型势在必行。

  A股上市公司学大教育宣布推出编程教育,并称此课程已于学大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的数百个校区全面开展。7月28日,猿辅导推出科学教育产品“南瓜科学”,通过AI互动学习和动手实践探究的方式,回答青少年的“十万个为什么”。

  一个多月前,好未来旗下的“励步英语”改名为“励步”。在更名后,励步于8月11日发布五款素质教育产品,包括戏剧、美育、益智、口才、读物等。

  近期,豆神大语文也宣布将微信公号升级为“豆神教育”。按照上市公司业务规划,豆神教育将主营业务将全面转型为非学科类服务,推出全新素质教育品牌“豆神美育”,旨在提升孩子的文学素养、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

  同样遵循“作为校外教育有益补充”的思路,多家大型教培机构迅速升级品牌,推出少儿成长中心。

  A股上市公司昂立教育日前宣布,将幼儿素质教育业务整体升级为凯顿儿童成长中心,意在建设孩子身边的素质专长实训营。该项目将以科学、艺术、语言三大领域为核心推出系列产品。目前智能教具、师资安排等工作已妥当,秋季班即将招生开课。

  几天前,北京新东方也升级启动素质成长中心,下设艺术创作学院、人文发展学院、语商素养学院、自然科创空间站、智体运动训练馆、优质父母智慧馆(后改名家庭教育智慧馆)等板块。

  南都记者注意到,还有教培机构的转型方向是推“陪伴”服务。比如学而思1对1提供线上、线下的陪伴式答疑服务、托管服务。据媒体报道,学而思上海推出“VIP陪伴式托管”,拟在周末进行1对1服务,4小时收费900元到1000元。

  高思教育在8月6日发布全新产品体系ASQT(After School Quality Time),具体场景包括老师陪伴批改作业、魔方陪练、书法指导、剧作赏析、户外锻炼等。

  

  进军职业教育赛道

  

  除此之外,职业培训也被认为是新赛道。今年7月初,提前捕捉到行业风向的好未来宣布进军职业教育领域,所推出的“轻舟”品牌将发力考研、语言培训、留学三大业务。近期,新版高途App上线,覆盖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教资、留学、管理、医疗等多类型职业教育业务。

  不难发现,大型教培企业已在着手布局新赛道。这些业务的发展前景如何?

  互联网教育专家、素履咨询创始人郁苗分析认为,K12阶段的学科教育将极度萎缩,市场可能不及曾经的十分之一。虽然市面上一对一私教或个性化辅导还会存在,但是作为主营业务,K12教培已经不具有企业化的发展空间。

  “未来赛道一方面是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是素质教育,但都很难像K12培训那样存在强烈需求。因此未来可能会有一些小而美的机构冒出,但是大规模的集团军不易成形。”郁苗说。

  在教培行业工作八年的李典叡告诉南都记者,“以前大家能在大江大海里游泳,如今只能在小支流里翻腾,难以大规模发展。”

  K12教培机构转型“大军”来袭,“老牌玩家”早已筑好护城河,后起之秀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可以预见新赛道的竞争将会加剧。

  以职业教育为例。今年2月,成立六年、主营公务员考试培训的在线教育平台——粉笔教育宣布完成3.9亿美元A轮融资;其中大笔资金将用于强化核心竞争力,加大教研和产品技术投入。

  自2020年开始,粉笔教育在多地开设学习中心,近期又推出线下“智慧教室精品班”,试图通过线上线下双向突围,与华图教育、中公教育等传统公考培训巨头展开较量。

  “K12教培机构转型新赛道,能否打赢“翻身仗”?

  李典叡预测,一开始K12教培机构不会拼命挖掘新用户,而会把周末的学科类培训转到周内,然后附赠周末的素质课堂以此沉淀用户。“行业竞争应该会在半年后打响。”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教培机构积极布局转型,或许能抓住机会。至于最终能否走出一方天地,还需要市场来检验。

  关注

  体育培训行业是否迎来机遇? 受访业内人士和专家普遍认为“双减”政策从长远看是一个利好

  在学科类校外培训被全面压减的大背景下,“双减”政策会对方兴未艾的体育培训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体育培训机构将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带着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

  业内人士看好体育培训业长远前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20年底发布的数据,体育教育与培训行业在2019年的总产出为1909.4亿元人民币,在同年的体育产业总产出中占比为6.5%。与2015年247.6亿的数据对比,体育培训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双减”政策落地,受访的业内人士和专家普遍认为,对于属于非学科类的体育培训行业而言,文件的出台从长远看是一个利好。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说,去年10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国家大力推动学校美育、体育工作,这次的“双减”政策对于前面两个文件的落实会起到促进作用。

  “体育培训行业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双减’让学生的空闲时间增多了,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会相应增加,体育培训的项目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另外,学科类培训释放出来的家庭资金也有可能被用到体育项目上,”马亮说。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也认为“双减”政策出台后体育培训行业会继续保持普遍上升的发展态势。她说,现在家庭收入比过去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家长对于体育、艺术的育人作用和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愿意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付费。此外,体育在中考中权重的增加和体育进高考的政策预期也会刺激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像足球、篮球、游泳、网球、羽毛球、跆拳道等大众化项目的培训需求会处于长期旺盛的状态。在一些中高收入和对国际化教育比较关注的家庭的推动下,冰雪、高尔夫、击剑、马术、帆船、赛车等项目也会有较好的上升空间。

  东方启明星篮球俱乐部创始人靳星透露,“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已经有投资人与俱乐部接触。在他看来,新政对于体育培训行业的总体前景肯定是利好,特别是对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这样广受欢迎的项目和武术等国家大力扶持的项目。

  围棋在线教育机构爱棋道创始人王煜辉表示,像围棋这样的智力项目兼具体育竞技和传统文化属性,一直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这些具有很强逻辑思维的项目很可能会受到部分重视学习成绩的家长群体的垂青,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或推动体育培训机构“提质升级”

  “双减”政策还提出,要对参与课后服务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对出现服务水平低下、恶意在校招揽生源、不按规定提供服务、扰乱学校教育教学和招生秩序等问题的培训机构,坚决取消培训资质。此外,文件还要求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王煜辉表示,预收费是目前体育培训机构获取现金流的最重要的方式。一旦有关方面对这方面加强监管,将对机构的运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整个行业的经营门槛和合规成本会被抬高。在短期之内,这会给一些内部治理尚不完善的中小机构带来较大挑战。但是,从长远来看,新政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未来能在此行业生存的企业,一定是价值观、经营现金流、客户口碑都不错的企业,这也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

  足球培训机构爱踢客创始人李钊也认为,很多中小型体育培训机构对预付费模式的依赖性较强。一旦这块收紧,中小型机构的生存压力会增大,有可能导致教练员、场地租用、流转成本的提高,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一些无序竞争的情况,但是行业规范逐步建立起来之后自然会回归正轨。

  靳星认为,随着国家对体育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经营许可、教练员认证等方面要求的提高,以前体育培训行业比较粗放的发展模式会发生改变,新政将倒逼培训机构在教学产品和服务内容上下功夫。对于机构来讲,未来在全民健身、项目进校园和竞技人才培养方面都有很好的机会,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专家建议加大对行业监管服务力度

  王雪莉认为,由于体育培训行业近些年发展速度很快,行业监管还不到位,既存在监管主体缺位、管理有空白的情况,也存在多头管理、企业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作为整个体育行业的管理部门,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培训行业监管中的角色和定位尚不清晰。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成立将会对体育培训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体育、教育、工商等相关各方的监管权责仍然有待进一步明晰。

  王煜辉认为,师资在各个体育项目的培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几年在整个行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教练员供不应求、进入门槛低是一个普遍现象。未来行业监管部门一定会针对师资的准入门槛设立规则,这其实也是政府提供的一种服务。只要相应的规则和培训、考核等环节执行到位,体育培训行业的发展肯定会更加健康、有序。

  马亮认为,在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过程中,政府部门既要做好监管,也要做好服务。

  他说:“‘双减’政策强调了教育的普惠性,背后是治理资本的无序扩张,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对于体育类培训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些体育项目教练、场地费用比较贵,那么在引入校外机构参与的时候需要加强政府补贴的力度,比如根据课程量、培训人次进行财政补贴等,这样来激励更多的优质机构参与提供服务。同时,也要对这些机构进行考核,对那些做得规范、培训质量高的机构,形成正向激励。”

  

  未来赛道一方面是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是素质教育,但都很难像K12培训那样存在强烈需求。因此未来可能会有一些小而美的机构冒出,但是大规模的集团军不易成形。——互联网教育专家、素履咨询创始人郁苗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