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近日,山西省司法行政网发布了《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等规定,引发舆论热议。
无论是从遏制各种殡葬乱象、减轻群众负担,还是移风易俗、文明祭祀风气角度来看,这些规定当然是充满善意的,但将冥币等传统丧葬用品简单斥为“封建迷信”并一刀切地予以禁止的做法,是否当真公允合理,恐怕需要斟酌。
“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丧葬用品”,确实具有某种“迷信”色彩,显得违背科学、不够理性。毕竟,逝者已矣,以冥币等丧葬用品来祭祀逝者,想象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仍能继续享用这些祭品,的确显得虚妄、迷信,没有任何科学理性上的依据。但问题是,如果这些丧葬用品,由于不科学不理性,而被认为是“迷信”的,那么时下政府倡导的那些被认定为文明的丧葬用品,如鲜花这样的祭祀用品,岂不同样也是迷信的?
进而言之,如果使用“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丧葬用品”就是封建迷信这样的逻辑是说得通的,那么不仅无论使用什么祭品,都有“迷信”之嫌,而且祭祀祭奠行为本身就是迷信的。要知道,古往今来,各种祭祀祭奠行为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以“假定逝者仍有灵魂、仍能感受到生者所做的一切”为心理情感上的逻辑前提的。
就本质而言,“祭祀祭奠”活动以及相应的丧葬祭祀用品,之所以长期普遍存在、并被人们看重,其实并不在于它使用了什么样的祭祀用品,更不在于这些祭祀丧葬用品是否科学理性,而根本在于,这种祭祀祭奠活动,事实上是一种关乎人们心里精神慰藉、情感寄托层面的,超越现实功利目的的精神交流活动。
而这样的精神活动,显然与非理性、盲从意义上的迷信具有本质区别。就此而言,使用何种方式、何种丧葬用品来祭祀逝者,看似是对逝者的祭奠,但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对生者的慰藉和抚慰,既是生者人心的一种安顿,也是对整个社会基本人道人伦价值秩序的一种捍卫、守护。这种语境下,简单以“封建迷信”的态度视之,动辄一刀切地禁止排斥,显然不仅不够科学、理性,而且恰恰表现出了某种偏颇狭隘的非科学、非理性倾向。
当然,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以焚烧“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丧葬用品”方式来进行祭祀祭奠,确实可能存在某些不妥之处,可能会带来不少现实管理难题,如环境问题、安全问题,但这些问题显然不是简单一刀切加以禁止的理由。
一方面,这些问题并非完全不可解决,如通过加强管理,提供专门的焚烧设施等措施,减少这些丧葬用品所产生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沿袭已久、具有深厚民众心理基础和文化认同的丧葬用品,对它的治理、移风易俗,也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而应在体谅理解的基础上,以一种更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次、自然推进。 □张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