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我的快乐回来了!”广州进入Livehouse3.0世代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7月24日        版次:GA15    作者:丁慧峰 钟欣

  上周六,老牌乐队声音碎片在广州太空间Livehouse演出,屏幕上打出了“你好,广州”。 图片提供:1026现场见

  配图为广州Livehouse近期部分演出海报。

  随着乐队音乐综艺的热播,以乐队和原创音乐人为主体的独立音乐走入大众视野。相比季播的综艺节目和节点性的音乐节,Livehouse成为独立音乐重要的日常线下入口。去Livehouse看演出,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热门娱乐方式。根据《2021五一档演出观察》显示,今年五一期间,Livehouse的票房、观演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达448%、326%。

  不同于远离市区、票价动辄数百上千元的万人演出场馆,Livehouse通常隐匿于交通便利的闹市中,可容纳人数仅为两三百至上千人,没有固定座位,票价通常在80~280元间,为众多主流视线以外的音乐人提供了理想演出场所,也为乐迷提供了沉浸音乐、互动无间的“乌托邦”。

  刚经历完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广州线下演出市场复苏之际,城中各大Livehouse也陆续复工,演出排期满档。而随着太空间、声音共和等中型场地的崛起和成熟,广州Livehouse已经从碟瓦、Bunker的1.0到喜窝、Tu凸空间的2.0,过渡到更多资本参与,设施更为标准和齐备的3.0世代。

  01 复工

  疫情之后,广州Livehouse总体行业环境向好,档期预订火爆

  7月初,在太空间宣布恢复正常营业的公众号推文下方,一众乐迷激动留言:“我的快乐回来了!”“终于等到了!”对于把看现场演出当作快乐寄托的乐迷来说,沉寂了三十余天的Livehouse已阔别太久。

  半个月后,广州三家Livehouse均迎来了疫情后的首批观众。7月15日,太空间上演陶峻汐“无人问津”巡演广州站;7月16日,MAO以自有派对厂牌“夜猫俱乐部”开启复工周;而全新场地声音共和也通过举办首场售票演出——“十周年”蒋明&空山乐队2021夏季巡演广州站——进入试营业阶段。

  虽然5月底再度因为疫情被迫停业,但与去年停工近半年、疫后艰难恢复的状况不同,这次停工期间,从业者都做好了短期内能恢复正常营业的准备。工作人员仍正常办公,或忙于对接演出的前期工作,或趁机升级硬件、培训员工,“我们疫情期间虽然没有演出,但特别忙,要跟后面演出的主办方对接,也刚好可以趁空闲的时间把场地的硬件设备做整体的升级。”太空间的主理人罗佳慧介绍道。这源于对疫情防控的信心,也源于对疫情之后演出市场重振的信心。

  至于演出场次,“陆续恢复,那也不可能说一下就全部都正常了,因为乐队也需要宣传周期,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依靠我们的能力先去自办一些演出。”广州MAO的主理人刘磊说。疫情之前,包括自办演出在内,广州MAO每月平均有31场演出。

  尽管目前演出场次无法马上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政策上也限制了每场演出的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场地核定人数的75%,但疫情后,广州Livehouse总体行业环境向好,档期预订火爆。广州MAO今年的周末档期早已全部订出,“目前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把周一至周四的闲置档期充分利用起来。”主理人刘磊表示。

  广州另一大热门Livehouse太空间也同样不愁档期的问题,“今年下半年一直到明年过年前基本上都是满的。”新场地声音共和在还没有主动对外推广的情况下,7月份以后的档期目前也已订出将近30场。

  除了场地租赁,在广州各大Livehouse的复工进程中,都能看到自制演出内容、打造自主演出品牌的规划。虽然出发点各有不同,但对于各家Livehouse来说,主动策划演出都是水到渠成的一步。

  刘磊提到,除了“MAO血旺”,MAO还孵化了包括“夜猫俱乐部”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厂牌。太空间同样也计划到了今年年底成立两周年之际,推出自主策划的音乐节。主理人罗佳慧介绍,“太空间虽然是一个新场地,但我们背后这帮人已经在广州的演出市场做了很多年了。”

  而诞生于广州本土的声音共和,是广州Livehouse中的新面孔,目前也在积极策划。主理人拉家渡是位诗人,他希望邀请来的乐队“要符合心目中诗的内核和精神。”目前“月球的B面”、“刻舟求剑”等演出正在筹备中。

  02 运营

  商业化运作、精细化运营的新一代Livehouse

  如果说从前小作坊式场地算是1.0,情怀当先、野蛮生长是广州Livehouse的2.0形态,那么近几年,商业化运作、精细化运营的新一代Livehouse则进入3.0时代。

  资本的入局让先前靠情怀支撑的Livehouse得以突破生存困境,与资本和商业紧密结合。2017年,MAO Livehouse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投资,开启全国连锁化经营的布局,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长沙等九个城市拥有门店。2017年进驻广州的MAO,在一年内即实现了盈亏平衡。“我们来的时机比较好,当时广州基本没什么场地。”主理人刘磊介绍。

  利用连锁化经营的优势,MAO在运营上推出了“一站式服务”,对各个城市MAO的档期“统一调配、统一推荐”,走一套流程就可以预订MAO全国的场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沟通成本。

  于2019年底开业的太空间,背靠运营剧院院线多年的聚橙集团,将之前剧院的运营经验用于Livehouse运营上,相当程度上迅速崛起。与其他纯做演出的Livehouse不同,太空间将结合商业板块,联合零售、餐饮、文创等商家,着力打造复合业态的文化商业空间。主理人罗佳慧坦言:“纯做Livehouse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与商业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整体会更加稳妥,而且商业与文化演出可以互相配套及互动,比如做演出的同时,我们也会配合做年轻人相关的活动,例如市集。”

  新场地声音共和此前尚未投入正式运营,开业前主要着力于硬件建设和软性提升。虽然属于个体经营,不似MAO与太空间有大公司资本的加持,但主理人在硬件设备上非常舍得投入,光舞台重低音音箱就设置了12个,以突显不同赫兹的低音,确保听觉上的厚度和层次感。

  此外,场地设施的规划亦体现了主理人的细致思考。在艺人休息间特地配备了独立淋浴间,方便艺人下场后使用。艺人、工作人员、观众的洗手间动线彼此独立,保证了艺人隐私。

  有了资本作支撑,3.0时代的Livehouse主理人们均强调高质量服务的重要性。刘磊认为,“在一个职业的公司里,最重要的是有一套统一的服务流程,让乐队感到舒心,而不是说你跟他关系好或差。”罗佳慧也认为,太空间并没有在推广上花太多功夫,只要把配套和服务做到专业靠谱,口碑自然就扩散开来。

  声音共和的主理人拉家渡并非音乐背景出身,他形容自己像是行业的闯入者,“所以我一定会带着外面的经验进来”。为此,他特别选择了从事过房地产和空间运营的芮永明作为搭档,希望提供一种音乐之外的视角。“隔行不隔理,反而能更看清行业的需求”,他认为,声音共和要以大剧院、音乐厅这类场馆的标准为榜样。

  03 未来

  “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是要有多种产品选择的”

  2019年、2020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分别达到3747.95亿元、3950.96亿元,同比增长7.98%、5.42%;音乐类演出票房总收入分别为68.18亿元、73.79亿元,同比增长14.8%、8.2%;其中,Livehouse票房收入分别为2.5亿元、3.7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100%、50%。虽然Livehouse在音乐产业总体规模以及音乐类演出票房中的占比都不高,但增长速度不容小觑。

  面对新入局者和即将可以预见的愈加激烈的行业竞争,广州Livehouse的几位主理人都表示乐见其成。MAO刘磊说,“这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大家拼内容、拼服务、拼硬件,可以形成良性竞争,然后一起去把这个市场做大。”

  声音共和拉家渡也认为,不同规模的Livehouse不全然是竞争对手,“大家可以形成互补,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肯定是要有多种产品选择。我们甚至可以是合作关系,大家一起来做一些事情,共同推动广州Live文化的生态发展。”

  而太空间罗佳慧直言,对于广州作为一线城市来说,目前Livehouse的数量其实是太少了。

  Livehouse起源地日本有1000多家Livehouse,光在东京一座城市就有超过300家。就国内而言,在某个以独立音乐演出为主的售票平台上,可以看到各个城市拥有在售演出项目的Livehouse数量,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为10家、上海14家、成都8家,而广州仅有5家左右。撇开疫情的影响,广州的Livehouse演出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太空间罗佳慧认为:“广州的基因是非常好的,音乐环境、音乐人、观众群体等各方面来说都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

  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州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重镇,从广州走出的优秀音乐人占据中国流行乐坛的半壁江山。如今,部分深耕广州的独立音乐人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广州也被视为巡演的“票仓”城市,大部分热门的独立音乐巡演都不会错过它。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流行音乐到后来蓬勃发展的独立音乐,广州出现过不少非常优秀的音乐人,这个城市有着很好的音乐基因。”声音共和拉家渡同样充满信心。

  业内人士一直坚信Livehouse是音乐新生力量的“孵化器”和观众音乐审美的“培养皿”,是连接独立音乐人和乐迷的桥梁。音乐产业之外,Livehouse还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是城市文化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包容的广州,容得下更多家Livehouse,为多元的音乐审美提供栖身之所。

  乐迷心声

  前段时间,#Livehouse到底有多上头#话题突现热搜榜单,让原本一直以“小众文化”印象示人的Livehouse在主流社交平台上引发大众的热烈讨论。

  小众的秘密花园忽然变成了大众的时髦娱乐,那么,Livehouse到底有什么令人上头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奔赴呢?

  

  更嗨的气氛与更近的距离

  

  对于刚入门的观众来说,去Livehouse更多是出于好奇和感受“超嗨”的氛围。95后小肖最近在朋友的带领下去了3场Livehouse,他称自己是去“蹭气氛”的伪歌迷。“最近一次去,目睹了传说中的‘跳水’,感觉很新颖。”

  

  不期而遇的真挚瞬间

  

  每个Livehouse爱好者的心中,都收藏着许多“被击中”的时刻。或是看到台上的人眼睛里的光芒,或是听到他的某段talking分享,又或是,观众和表演者见证彼此成长的一路上,早已形成的心照不宣的默契。

  资深Livehouse爱好者JING说,她“被击中”的瞬间是“眼神”。那些表演者沉浸音乐、和乐手对看、看向观众的瞬间,她都可以看见那些通过“眼神”传递的思绪万千,那是在大型演唱会上看不清的,“这是我觉得很动人的时刻。”

  重度Livehouse爱好者小K,疫情前最高纪录是一年看80场Livehouse演出,平均每4.6天就会去1次Livehouse。他喜爱的某个乐团,从2018年第一次巡演开始,小K都不曾错过他们来到自己城市的专场。

  

  疫后观演热情重燃

  

  疫情后,Livehouse重启,沉寂数十天的“house”因为有了“live”又重新“活起来”。乐迷回归现场的热情,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有所消减。一方面出于对个人防护能力的信心,另一方面出于对政府风险评估能力的信任。大G认为,有了疫苗和口罩的双重保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她不担心疫情后再去看演出。。JING则表示,能办演出肯定是因为政府已有了周全评估,“所以更加不会担心。”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