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碳交易试点、GEP核算、低碳城建设:

深圳 一座超大型城市的10年碳排放登“峰”路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6月24日        版次:GA10    作者:颜鹏

深圳国际低碳城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是深圳唯一以“低碳”命名的重点区域。 资料图片

6月21日,是深圳市民徐先生提新车的日子,他买的是近期很火的一台新能源车。巧的是,他当晚打的车也是一台新能源车。其实这并不是巧合。在深圳,人们对于新能源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相比国内外许多城市都高。这得益于新能源车在深圳的大力推广。现如今,深圳的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几乎都实现了电动化。毫无疑问,新能源早已是深圳交通出行领域的一张名片。

2010年,深圳列入国家首批“五省八市”低碳城市试点。之后,深圳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都烙上了低碳印记。深圳,早已凭借着10余年的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潮流中,再次成为焦点。我们不禁问,过去10余年的绿色低碳发展,深圳做了哪些实践?取得了哪些成就?是否探索出一条可以借鉴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未来,深圳又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试点碳交易:

借由市场调控碳排放

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宣布,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拟于6月底前启动。在这之前,全国已有8个地区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深圳便是其中之一。

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于2010年,是以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综合性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和低碳金融服务平台,2013年6月18日,深圳在国内率先启动碳交易。此后,其市场流动率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交量位居第三,成交额位居第四。

截至今年2月,深圳市碳市场配额成交量5819万吨,成交金额13.79亿元。深圳碳市场以全国试点碳市场2.5%的配额规模,实现16%的交易量和17%的交易额。

在碳交易的作用下,深圳市的结构性减排成效明显。与此同时,管控单位的经济效益却在不断提高。像2013-2019年间,管控企业累计相比2011年共减排1976万吨。而管控企业2018年工业增加值较2011年增长2800多亿元,增幅接近90%。

为保障碳交易,深圳逐步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碳交易法律制度框架。2012年10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这是我国首部碳交易地方性法规;在此基础上,2014年,深圳颁布了《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对重要制度加以细化和完善;2021年6月10日,深圳市司法局发布《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上线之际,《暂行办法》的修订,显然是配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需要。但更重要的,它是为改善市场机制设计、提高管理效率、深化碳市场在全市碳达峰路线图中发挥贡献和作用。

GEP核算: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今年3月23日,深圳召开发布会,专门介绍GEP核算“1+3”制度体系相关情况。据会议披露,深圳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GEP核算。

GEP是什么?GEP衡量的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为人类产生的最终惠宜的经济价值,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三方面。

目前,深圳已经建立了一套“1+3”GEP核算制度体系,包括GEP核算实施方案统领、地方标准、报表制度和自动核算平台。其中,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今年早些时候已发布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这项技术规范确立了GEP核算两级指标体系,以及每项指标的技术参数和核算方法。一级指标有3项,分别为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旅游服务;二级指标16个,包括农林牧渔产品、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

深圳对于GEP核算的探索,始于2014年在盐田区开展的城市GEP核算试点工作。这个试点建立了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的工作机制。2015年,盐田区构建了全面衡量生态状况的城市GEP体系。2018年,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提出,“探索将盐田区GEP核算在全市各区(新区)推广,努力实现各区(新区)GDP与GEP双提升”。

从盐田区的实践来看,构建城市GEP核算体系,有力助推了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高度融合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盐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近17年来增速首次位列深圳各区第一名,真正实现了“产业兴盐”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

在3月的那场发布会上,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余璟表示,城市GEP核算将为GDP勒上生态指数的缰绳,形成以GDP增长为目标、以GEP增长为底线的政绩观,是推动高质量增长,促使政府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政府决策不偏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余璟还表示,深圳建立GEP核算体系,是以先行示范标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在深圳GEP核算“1+3”制度体系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可预见的是,未来深圳各区(新区)的GEP核算结果或将公开,而GEP的绿色指挥棒作用,将会更加明显。

深圳国际低碳城建设:

低碳发展的交流和展示窗口

与在市场及制度层面的尝试不同,深圳国际低碳城的建设,则更像是低碳技术的应用示范平台以及低碳发展的交流及展示窗口。

深圳国际低碳城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是深圳唯一以“低碳”命名的重点区域。自2012年启动以来,项目便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理念指引下,综合运用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等多种海绵技术。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新型雨水口、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应用,在丁山河低碳城段综合整治中融入海绵城市“系统治理”理念,恢复了天然河道的“弹性海绵”空间。

片区内的未来大厦,是首个走出实验室规模化应用的全直流建筑,通过住建部净零能耗综合示范项目验收,为其他地方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技术和项目参考。

重要的是,深圳国际低碳城通过9年的快速发展告诉外界,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是可以同步前行的。据统计,2020年,深圳国际低碳城规划范围内地区生产总值达163.02亿元,是2012年54.07亿元的3倍,并涌现出深南电路、柔宇科技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有200余家。

深圳国际低碳城因此也成为深圳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自2013年6月开始,深圳已连续举办八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其中有五届举办地就放在此。随着举办次数的增加,论坛吸引了联合国、世界银行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官员及学者参与,完成了一批重要项目签约。这些项目中,就包括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与金融机构碳金融合作项目。

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改变:

为低碳发展提供加速度

经过10余年的低碳实践,深圳的低碳发展在全国居于什么水平?今年的深圳两会公布了一组数据:2020年,深圳的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五年分别下降19.3%、23.2%。深圳的碳排放水平,可以说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优化产业结构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最为有效的举措。深圳全面实施产业结构升级,构建起更具竞争力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能源结构的优化也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目前,深圳形成了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彻底淘汰了民用散煤和普通工商业用煤。核电、气电等清洁电源装机容量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7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5个百分点。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总发电装机容量达540兆瓦。

此外,深圳在交通方面的低碳发展也不容忽视。在全国范围内,深圳最早推广新能源车。如今在深圳街头,无论是乘坐公交车还是巡游出租车,都是新能源车,连网约车都很难见到燃油车。早在2017年和2018年,深圳就分别实现了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的电动化。

仅二氧化碳减排方面,2018年底,据当时深圳市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1万辆纯电动巡游车一年可减少的碳排放量达85.6万吨,相当于6个梧桐山风景区绿色植被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绿色低碳,已成为深圳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典型气质。

GDP能耗、单位GDP碳排放显著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2020年,深圳的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五年分别下降19.3%、23.2%。

碳交易市场流动率连续七年全国第一

深圳碳市场自2013年6月18日启动以来,市场流动率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交量第三,成交额第四

全国二级市场配额现货成交额率先突破1亿和10亿两个大关

截至2021年2月28日,深圳市碳市场配额成交量5819万吨,成交金额13.79亿元;CCER成交量1969万吨,成交金额2.33亿元。

管控企业减排与经济增长两不误

2013-2019年间管控企业累计相比2011年共减排1976万吨。管控企业2018年工业增加值较2011年增长2800多亿元,增幅接近90%。

深圳节能减排规划目标

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降低,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2.7万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万辆,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先“峰”力量

  乘低碳东风挺进移动储能 EcoFlow正浩估值10亿美元

今年6月10日,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EcoFlow正浩”)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高瓴创投、中金公司联合跟投。EcoFlow正浩是一家聚焦移动储能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在完成B轮融资之后,估值高达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

南都记者查询EcoFlow正浩的工商信息发现,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从成立到估值10亿美元,只花了4年时间。

就在这个好消息传来的前几天,也就是今年6·5国际环境日前夕,深圳举行了一场探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的高端论坛。论坛上,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认为,深圳有非常好的产业基础,跟碳中和背后巨大的市场机会有关的产业在深圳都有布局,深圳应该发挥优势做出亮点。对此,EcoFlow正浩创始人王雷表示认同。“如果说原来新能源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里,那么现在这个通道已经不限速了。”

作为一家以创新技术研发为驱动的科技企业,EcoFlow正浩确实是以产品创新打动资本、打动用户,并为行业贡献了新的“高度”。其先后研发出X-Stream闪充专利技术和X-Boost智能逆变技术,解决了一直困扰用户的充电慢、大功率电器使用受限等问题。其品牌产品也曾多次刷新日本知名众筹网站Makuake销售记录,至今无人超越。

  “碳”问大咖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东: 深圳协同“三达”路径,可给全国提供经验借鉴

“深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通过创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任务等实践,在克服国内城市发展进程中若干减污降碳共性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同时实现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路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东说。

深圳碳排放水平领先全国

王东告诉南都记者,深圳的碳排放水平在全国来说是非常领先的,甚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19年,深圳的碳排放强度相较于2005年下降64.6%。“这个数据很有意义。我国之前提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到203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也就是说,深圳提前10多年,完成了国家要达到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王东表示。

在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的过程中,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持续走高。2020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77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五年年均增长7.1%。产业发展也更具竞争力,一二三产业比重为0.1∶37.8∶62.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0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在低碳发展上趟出一条路径

“我们一直在说,深圳在‘双区’驱动的背景下,在低碳发展方面到底要给全国带来什么样的示范和影响。这么多年的实践,深圳探索出了一条同时实现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路径,其实就是很好的示范。”王东解释,国内一些地区可能一听到碳达峰,就会担心会不会影响经济。深圳用过去10年的大数据来证明,碳排放达峰,可以与空气质量达标形成“双达”。经济也可以高质量增长,进而达到协同“三达”。

王东进一步解释,深圳在过去10多年取得的低碳发展成就,是深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不断优化的结果,既从源头治理,也从末端采取很多措施。当然,深圳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比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空间有限,内部挖潜减排的难度较大,新增能源消费需求大,以及短期内难以实现能源消费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等。王东认为,未来深圳依旧应该将重点放在提升能效,进一步改变能源结构上。

联动港澳探索国际碳排放权交易

环境治理并不是单个区域、单座城市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协作。

王东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发达国家碳达峰规律、碳中和路径的借鉴,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为核心引擎,下大力气协调完善区域和城市碳中和的政策法规,科学制定减排措施,提升减排技术,“比如说,深圳能不能联动香港、澳门,探索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促进港澳与内地碳排放权交易协同合作、区域联动。推动大湾区碳市场方案设计,共同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工作机制,纳入更广泛区域、更多行业,扩大市场参与者。”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海军 王卫国 统筹:黄海珊 采写:南都记者 颜鹏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