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300斤国宝大盂鼎离京赴沪

盂克双鼎将共同亮相上博“鼎盛千秋”特展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6月13日        版次:GA07    作者:黄茜

南都讯 记者黄茜 国家博物馆馆藏重器大盂鼎近日将离京赴沪展出,亮相6月18日于上海博物馆启幕的“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在此展览上,由潘氏家族捐赠的国宝重器大盂鼎、大克鼎将再度重聚。

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在清末并称“海内三宝”。大盂鼎、大克鼎原为晚清鉴藏家潘祖荫收藏,1951年由潘氏后人无偿捐赠国家,入藏上海博物馆。1959年,为筹建中国前历史博物馆,大盂鼎应征北上,从此双鼎分镇京沪。

据了解,“鼎盛千秋”展览之后,盂克双鼎将同返国家博物馆与公众见面。此次馆际互动、促成相关主题展览,是国博上博两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华诞献上的一份深情厚礼。

6月10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在京共同举办建党百年馆际合作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成军、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副研究馆员胡嘉麟和国博(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云等出席新闻发布会。

无论是在当时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中国通史陈列”,还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和“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长期以来,大盂鼎始终在重要展线上“公诸人民”。这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以实际行动履行国家大馆职责使命,也是达成潘氏后人在把大鼎捐献国家时所表达的“俾全国性之文物得于全国重要区域内,供广大观众之观瞻及研究”之心愿。

杨志刚馆长介绍说,“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将于6月18日开幕,预计展期1个月。将展出自殷商晚期至春秋战国的有铭青铜鼎21件。展览中的青铜鼎均为上海博物馆1952年成立以来,源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赠。其中,潘氏家族捐赠的大盂鼎、大克鼎将重聚上博。

大盂鼎,铸造于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与大克鼎、毛公鼎在清末并称“海内三宝”,是迄今所见西周时期铭文较多、体型最大的青铜器之一,也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厚重雄伟,磅礴大气,为国家一级文物。大盂鼎通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大盂鼎器腹内壁铸有铭文19行291字,记录了周康王在宗周对盂的一次册命。它是研究周初“封建”制度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到书法艺术的早期作品,其布局优美,书风瑰丽,是西周金文的杰出代表,金文艺术的典范之作。

大克鼎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的西周时期。鼎腹内壁铸铭文290字,铭文记载了作器者为“克”。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堪称中国文物天地最壮美、最瑰丽的诗篇之一,从文物的前世今生来看,它们的前世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那种灿烂辉煌,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尤其是在青铜艺术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从晚清以来,收藏家的藏宝和护宝行为中,我们看到了收藏家发自内心的最深挚的爱国情怀,还有对文化传承的那种热忱,那种力量。为配合双鼎互展,上海博物馆将于2021年7月中旬在上海举办“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数十位国内学者围绕商周考古新发现、青铜器与金文研究、古代文明研究展开研讨。

朱晓云介绍,大盂鼎、大克鼎作为两馆的馆藏重器,以及其所代表的青铜文化,历来都是文创开发的重点。两馆业已开发的与青铜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加在一起超过160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