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卖天价的清朝古董?诈骗卖家逾15万元!

广州一藏品公司声称帮人牵线拍卖古玩,收费后人去楼空,30多人被骗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4月12日        版次:GA10    作者:张思琦

家有古玩、藏品,一些人很想让这压箱底的宝贝卖个好价钱。一些公司牵线搭桥,许诺只要拍卖就能大卖。近日,南都“记者帮”接到市民区先生反映,其前后花了15万在一藏品公司拍卖古玩,声称可以卖出天价,不料今年3月该公司人去楼空,前期投入全打水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被骗人数达30多人,警方已立案。

“这是清朝释迦牟尼铜佛像”

区先生家里有两件祖传的藏品,一件是大清御制款铜佛像,另一件是乾隆年制款春宫图鼻烟壶,平时亦有收藏爱好。

去年4月,区先生在网站上输入“古董鉴定”之类的关键词,一收藏品公司的广告弹出,点击后进入公司主页,指引他登记资料留下联系方式。随后,一位自称广东粤华收藏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华公司)的业务员联系到他,核实藏品情况并进一步添加微信,称公司“有资质、政府支持”,希望他将藏品带到公司鉴定。

几天后,区先生带着两件藏品来到了公司,交了几百元鉴定费后,一位自称“国家级”的鉴定师给出意见,指着其中一件藏品说,“这个是大清的释迦牟尼铜佛像,高官达人才会拥有的,可以很快帮你对接买家。”

称迪拜买家出价460万,但要先交各种费用

“当时最大的幌子就是所有买家都来自中东市场,有迪拜、阿联酋等,罗列了一排报价,从460万、300万、200万到100万不等。”区先生称,不到几天时间,业务员就告诉他已找到买家,一系列报价让他十分心动。最终区先生选择了一个迪拜买家,其愿意出价460万。本以为找到买家就万事俱备,但紧接着业务员向区先生提出了所谓的“出口费”——因为买家在外国,藏品出口会产生相应的报关费。

“说要搞批文、鉴定,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公司有渠道专门帮你去办。”一番考量后,去年4月28日,区先生交了84900元委托办理费用并签订合同,约定去年9月底前要交易出去,公司从中收取8%的佣金。

要求卖家出7万多元拍宣传片

一个多月后,区先生再次接收到粤华公司消息:买家是个私人博物馆,把藏品买下来后要在当地宣传,因此要拍一个宣传片,到时“全球首播,极大扩充知名度”,费用7万多元由卖家出。

从区先生出示的宣传片看,发布方为某卫视《华夏寻宝》栏目,一专家正襟危坐介绍他的藏品——释迦摩尼铜佛像,“此件佛教造像材质为铜质,造像形式评定为禅定佛像,坐落于莲花座上,双手叠放于小腹前……”营造非常“权威”的声势。

区先生认为,这是诱导他相信粤华公司有资质的又一“法宝”。当时业务员称,公司投入巨资与数家卫视合作,推出具有权威性、故事性、典故性的艺术品收藏鉴赏栏目《华夏寻宝》,栏目涵盖瓷器、玉器、字画等,并与多家媒体合作,让人十分信服。

收藏品公司人去楼空,多人受骗

区先生交了钱后,直到去年9月底还没见藏品被卖出去,合同续签到12月底。其间,陆续联系不到当初对接的业务员。今年3月10日,粤华公司在门口贴出告示,因经营不善导致亏损,现已搬走。虽留有联系方式,但一直联系不上。

3月4日,区先生向属地派出所报警,发现受骗者不止他一人。在区先生展示给记者的微信群里,人数达到3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群内初步统计,受骗金额约168万。过程大同小异,只要有藏品均称能卖得高价,“有卖家更多不是心疼手续费以及宣传费,而是藏品被骗走了。”区先生说。

“完全是被公司营造出来的资质所蒙骗”

另一卖家庞先生住在四川,因为有收藏的爱好,同样在上网浏览时偶然接触到粤华公司。交了7万多元“出口费”后,公司人去楼空。

庞先生坦言,之所以会上当,完全是被公司营造出来的资质所蒙骗。首先,粤华公司坐落在广州繁华的商业区,办公地点设在中旅商城写字楼内,占地大且精美,一进门就是类似展厅般的陈设,摆放一些古董文玩。初步了解后,业务员向他出示公司的经营资质——“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证明”,盖有“广州市X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公章,“看上去很正规的感觉。”

  最新进展 警方已立案侦查

3月29日,十几位被骗的藏家在粤华公司楼下向南都记者表示,他们前期被骗宣传费或出口费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属地派出所工作人员前来了解情况,告知上述事件已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公安局曾于3月4日回复报案人称,区先生等人被诈骗一案,该局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管辖范围内。

  骗局复盘 “鉴宝”套路环环相扣

据相关报道,去年10月广州白云警方先后打掉3个以鉴定、拍卖古玩为名实施电信诈骗的团伙,抓获嫌疑人百余名,通过审讯及调查,发现“鉴宝”类型的套路环环相扣。

首先,建立办公场地和制作精美的官方网站,网站上会虚假宣传称该公司与多家知名媒体合作,营造“权威”声势,同时通过网页广告投放的方式来进行推广。第二步,“业务员”会电话回访已经登记的事主核实藏品情况并添加微信,成功加上微信就代表“吸粉”成功。

事主将藏品带到公司后,第三步就由鉴定“专家”来完成。这些专家根本不具备古董文物的鉴别能力,他们只负责给出“专业”意见,告诉事主他的藏品“独一无二”,具有超高价值,以此提出让事主缴纳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鉴定费用,以及几千元不等的鉴定证书出具及制作费用。

第四步,他们会进一步诱导事主将藏品放置在公司,以公司的“影响力”一定能迅速卖出高价,推广费用为1-2万元左右。

最后,当骗局已经进行了几个月,事主们纷纷开始警觉时,他们就以一招“金蝉脱壳”,整个公司搬离,更换名称换一个写字楼重新开始……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张思琦 实习生 张馨逸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